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五世流转 » 第十一章 人

第十一章 人

    “可这与施主口中之生产关系有何相关?”宗泐继续问道。

    “部族就是一种生产关系,耕种的技术便是生产力。”于寒道:“人口变得越来越多,生产力越来越高,部族自然就会被人摒弃,所以才会有夏朝。但生产力受到天气的制约,只要一个灾年,种出的粮食、果实都会变成虚无。这种时候,就会有朝廷把没有受灾的地方收上来的粮食,分给受灾的地方,保住更多的人的性命,也就是保住更多的生产力,保住朝廷以后的税收,这是生产关系的一种。”

    宗泐想起历史上的种种,暗暗点头。

    “生产力不仅仅是指人口,还有工具。古时种地,一日不过数分田地,后来在长期耕种中,发现用农具可加快耕种速度,后来又发现用牛耕田,一天便可耕好几亩地,这便是生产力的提高了。而这时候,上古时代的奴隶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因为他们也能产出生产力,而一旦有了力量,他们就会寻求新的政治地位,所以秦朝时,中国从奴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

    他说到这里,已经是几乎照搬当时高中政治老师的讲课内容了。莫说宗泐和道衍这两个明朝人,就算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一定能跟上他话中的意思。

    因此,宗泐打断了他的话:“施主稍等片刻。”

    念了一声佛号后,宗泐道:“贫僧鄙陋,实在难以理解施主之言。”

    于寒也觉得自己说的太过了,道:“其实说这么多,最根本的便是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上古时期从茹毛饮血变成部落社会,然后又有了皇帝。而我那个时代,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不需要皇帝了......”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道衍突然道:“施主前言六百年后无皇帝,莫非是六百年后无人否?抑或是人口少之又少,生产力变少,便不再有皇帝?”

    “当然不是!”于寒不知他会想到那么远,忙道:“六百年后,这片土地上可是有十三亿人呢!”

    “十三亿?”道衍的声音有些落寞:“后世人口竟如此之少,实在是......”

    于寒脑袋有些发懵:“十三亿还少?”

    他却不知道,“万万为亿”是二战时期定下来的标准,古人以十万为一亿,十三亿换算过来也就是一千三百万。

    “大明刚立之时,有户一百六十万,现已承平十数余年,去岁已有八百万户矣。”宗泐在一旁道。

    于寒这才明白,这是两边的单位不同产生的误会,忙解释了一遍“亿”的数量单位。

    宗泐和道衍听了他的解释后,陷入了沉默。

    于寒还以为自己又说错了什么,忙问:“怎么了?”

    良久之后,他才听到道衍说:“十三万万人,贫僧实难想象。如此多人,要田地几何才能生存?”

    于寒笑了笑:“人家说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你们反倒是替后人担忧起来了。我所处的时代,一亩地就能产粮六百多斤,一个人一天能耕种一百多亩的地,若是在平原地区,两三百亩也有可能。”

    “汉时赵过向武帝进献耧车,两人一牛一天便可耕种百亩。后世之人,单就一人可种百亩,倒也并不骇然。”宗泐慢慢道:“施主,我有一事求问。”

    “大师请说。”

    “后世如此多人,不知我佛信徒几何?”

    “......”这个问题还真问住了于寒,他思索一番后道:“佛教当然还存在,信佛的人数也不少,毕竟它能引人向善,对社会也算有益,但是具体人数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阿弥陀佛。”宗泐听到六百年后,还有不少人信佛,心中放松,不由颂了一声佛号。

    至此,他已基本相信,于寒确确实实是来自六百年后了,毕竟他的言行举止,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带来的书和说的话,都超出这个时代太远了。

    于寒也松了一口气,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所知并不甚详,再问他就要露馅了,见宗泐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他便转过话题道:“大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时间不早了,我想要在天亮之前回去,不然可能就回不去了。”

    因为房中黑暗,他看不到道衍的脸,也不知道他低垂着眼帘,一直在思索于寒话中的深意。

    宗泐突发奇想,问道:“施主,你既以自后世而来,通晓六百年之历史,为何一心回去呢?莫非你在后世有万贯家财?”

    “哪里,我只是一个穷学生而已。”于寒道:“学生就相当于私塾中的孩子,只不是我那个时代,学生要在学校里学习十二年,才能考上大学。哦,大学和国子监差不多吧。”

    实际上两者相差甚远。

    “既是如此,施主何不留下?我与施主颇为有缘,不日必向当今陛下举荐施主,届时荣华富贵皆可取矣。”宗泐道:“施主亦可将后世之事,尽将相告于陛下,短可避一时之祸,长可造福万民,乃我大明之福也。”

    他这话说的于寒倒还真有些心动。

    于寒虽是名校学生,但家境一般,父母双亡,被爷爷养大,因为是孤儿的缘故,自小受到了不少委屈。听老和尚的口气,他还认识朱元璋,应该是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若是能留在这里,还真可能像他说的一样,荣华富贵举手可得。

    但一想到“封建社会”这四个字,他忙打了个冷战,摇摇头道:“谢过大师了。在后世我虽是一个穷学生,但也能凭自己的劳动换口饭吃,怎么也不至于饿死。荣华富贵我可以自己去挣,但靠吃人民的肉,喝人民的血得来的荣华富贵,我是怎么都不想有的,就算得到了,也会良心不安。”

    宗泐一愣,随后道:“施主说笑了,大明不比旧元,何以吃人血肉才能得来富贵?旧元蒙古虽残暴,却也不会生食血肉。”

    “这只是一个比喻。”于寒道:“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人吃人。我不想被别人吃,也不想吃别人。”

    “施主言中之意,贫僧实在不解。若非灾年,怎会有人相食之人伦惨剧?”

    于寒想了想说:“大师,请你将灯点上吧。”

    宗泐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转换话题,但还是依言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灯后,房间里终于重新有了光明。

    黑暗中的于寒目不视物,重新燃起灯后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和道衍相距这么近,两人相隔还不到半米,抬头一看,道衍面目平静,额头上却全是汗渍,烛火的光在他的三角眼中闪烁,让于寒不由自主想起自己曾在动物园中见过的猛虎。

    他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看到坐的稍远点的宗泐仍是低眉顺目,一番慈悲模样,心中平定许多。暗道难怪当时顾炎他们会吓得立刻就跑

    呼出一口气,于寒朝道衍说:“道衍师父,麻烦你把书给我,我给你们两个说个故事,一个吃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