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珏末 » 第十一章:逼上梁山(2)

第十一章:逼上梁山(2)

    赵宪国驻扎镇守在洛常,这是大珏边境十三重镇中的一个。

    洛常就在黄河旁边十几里地,白天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就能看到黄河对岸驻扎的北人军队,再往旁边一看也能看见土匪窝。

    蓬安县就在洛常旁边,所以说蓬安县离土匪窝也不远。

    按理来说难民们去土匪窝并不困难,甚至可以大摇大摆说自己要去做土匪,他们敢这个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省衙没有剿匪计划,省衙和朝廷的重心也都在怎么抵抗北人的军队上面。

    其二是蓬安县很大,它是呈带状的,最北端和黄河接壤,蓬安县的难民也都是在黄河旁边的百姓,它的最南端离省衙所在地也只有七十多里地,相距不远。

    但是因为北人的原因边关戒严加强,现在再往土匪窝那边去的一律视为通敌,所以活不下去的难民只能选择夜里偷偷摸摸过去。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这个土匪窝人数已经很多了,足足六万人,如果每个人都经过训练那这就是一支六万人的军队。

    去年年末黄河涨水,结果这个就在黄河边的土匪窝什么事都没有,赵宪国的线人说是土匪里面有人懂水利,他们把洪水全部疏通了从而这次黄河涨水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赵宪国也暗自觉得惊奇土匪中居然还有懂水利的人,招降之后他倒是想见见。

    已经过了午夜,一些想要投奔土匪的难民已经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在线人的带领下轻松越过了防线跑去了土匪窝。

    黄河涨的水已经退却了,此时的黄河静静流淌着,冰冷的月光落在冰冷的水中,河上生出一股淡淡的薄雾,渡口停着不少已经破烂的木船,唐代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现在的景色大致如此,但是这里没有商女,没有酒家,只有隐藏在夜色中的杀意。

    这群人里面有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蒹葭。

    第二天早上赵宪国收到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他从蜀川借的粮食在运到蓬安县时居然被劫了,运送粮食的士兵回来报告说是土匪劫的,那群土匪居然还组建了骑兵。

    赵宪国还没有对土匪出手,土匪们反而先劫了自己的粮食,他不禁感到有些恼怒。

    但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土匪哪来的马组建骑兵?要知道禾南省面向北人的马市已经很久没开了,那这些土匪的马只能是从北人那里弄来的,也就是说土匪中有北人的细作。

    赵宪国惊出一身冷汗,他如果再晚些时候察觉到这个信息那等到和北人开战时可就腹背受敌了。

    此时他也明白了,招降这些土匪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决定武力剿匪。

    土匪中战力最强的是骑兵,根据线人侦查的消息土匪里面有四千名骑兵,四千骑兵就有四千匹战马,这也让赵宪国更加确定了土匪已经和北人建立了某种契约。

    骑兵的战力固然强,但骑兵也怕陷马坑,陷马坑是唐代李靖在《李卫公兵法·攻守战具》写的:“陷马坑长五尺,宽一尺,深三尺。”,坑底还有各种尖锐的陷阱,只要人和马落进去就绝对不可能活着出来。

    除了陷马坑之外还有一支特殊部队,这支部队叫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而现在的魏武卒则比那个时候更加全能。

    赵宪国训练的魏武卒是十人一组,四人在前面持盾,这些盾大而坚固,能够有效抵挡骑兵的长枪长剑,然后又是两人持长矛,长矛从盾的间隙中伸出,这也就让骑兵不敢直接朝魏武卒冲来,接着盾后面还有四人手持连弩,只要他们面对的骑兵速度慢了下来他们就会用连弩射出弩箭,如果骑兵撤退了换成步兵,那魏武卒又会把自己其他的装备丢掉从腰间拔出佩刀来继续作战。

    这支部队足以全歼土匪了。赵宪国很有信心,本来他是想把这支部队拿出去和北人对战的,现在看来可以提前拿土匪练练手了。

    但赵宪国还是想和平劝降的,他不想造成必要的牺牲,所以虽然他决定武力剿匪,但却还是想要先礼后兵,只要能把逃兵和难民劝回来就行。

    于是他派人去土匪窝说明他的意图。

    土匪窝的人迎接了赵宪国派去的人。

    土匪大部分人见到这个小吏还是战战兢兢的,说到底他们都是大珏的子民,做土匪也是最无奈的。

    这个小吏见到了土匪头子,是一个汉人。

    “官爷。”土匪头子虽然这样说,语气里满是轻蔑,“来我这干嘛?”

    周围的土匪都笑了起来。

    “劝降。”小吏义正言辞的说。

    土匪们又大笑了起来,“他想劝我们归顺哈哈哈哈哈哈,要是吃得饱饭我们早就归顺了,听说蓬安县的人到现在都吃不饱饭哈哈哈哈。”

    那个小吏面不改色:“赵总兵调了粮过来准备给你们,但是你们的人劫走了,现在你们说吃不饱饭,这不就是吃饱了放下饭碗骂娘吗?”

    土匪头子顿时止住了笑,劫粮食这事他当然知道,他转了转眼珠子然后说:“那我们劫走了不就不用劳烦赵总兵给我们送粮了吗?”

    说完后他们又笑了起来。

    “你们果真不降?”小吏问。

    “不降,我还不信赵宪国能真派人来打我们!”土匪当然不肯投降。

    “好,好,好,先礼后兵,仁尽义至。”小吏怒气冲冲指着这些人说。

    土匪头子更加轻蔑了,他说:“滚回去告诉赵宪国,有本事就派人过来把我们端了,不然就乖乖滚远点。”

    这是一场并不愉快的交谈。

    土匪们是不知道好歹的,他们可以看不起朝廷的官员,但不能看轻朝廷的封疆大吏,尤其是名震天下的儒将赵宪国,赵宪国只是兵力不够,但凡再多五万兵马他都敢两点作战,和北人打仗的同时还能顺便把土匪剿灭了。

    小吏回到军营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赵宪国,赵宪国也料到了这个的结果,这个结果客观来说不好也不坏,对他来说这也确实不是一个好结果。

    “传我将令,集结五千魏武卒,明日剿匪。”赵宪国说。

    “是。”

    赵宪国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对于剿匪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但那可以预见的胜利却并没有让他舒展开眉头,朝廷争斗的阴影还是笼罩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