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珏末 » 第二十二章:禾南(3)

第二十二章:禾南(3)

    禾南省,蓬安县。

    焦潞先后两次把来要人的千户送走了,他不知道后面还会有几次,但他知道这些人无论如何不能被带走。

    他不知道朝廷的争斗也不知道省衙的争斗,他只知道这些人不是反民,绝对不能让别人带走随便就杀了。

    现在摆在禾南的问题很复杂,张廷仁要面临的问题更复杂。

    难民没有粮食也没有土地,他们参与不了朝廷的改粮田为药田。

    省衙的张廷仁既要推行改药田的政策表面上迎合庆玄和杨合,又要从中阻拦让这条国策破产,还要防止百姓造反。

    他是一个清醒的人,处在党派斗争和天下苍生中间痛苦着。

    张廷仁通过赵宪国的关系找到了袁德,这是朝廷的另外一位封疆大吏,他所在的地方是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的江南省。

    张廷仁想去找这一位借粮。

    他是一个深夜出发的,朝廷的封疆大吏在没有得到皇上的旨意下随意走动是违规行为,但张廷仁为了稳住禾南也只能这样做,他不敢明面去借粮,也不敢让何效,李易,还有罗宴他们去借粮。

    原因很简单,你有求于人却不肯亲自去求人,那么对方是很难同意你的请求的。

    经过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张廷仁才到江南省,但是他并不能去省衙,因为省衙有黑冰台和太监,这些都是庆玄皇帝的耳目,他如果贸然前往的话他和袁德都会被解职调查同时问责。

    江南的春天和禾南是不一样的,一个在长江以南,一个在禾山以北黄河以南,江南的春天在温暖中夹着一种温柔,那是春风的温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温柔。禾南的春天依然夹杂着上一个冬天的严寒,每一道春风在温暖中夹杂着凛冽的寒意,每一场春雨都冰冷的如同去年入秋下的雨一样。

    这里的雨已经停了,现在是深夜。

    张廷仁来到了袁德的住所,这里静悄悄的,江南在袁德几十年的治理下繁荣发展,这里的百姓吃得饱饭,也拿的出钱,江南没有任何灾害。

    江南也没有战事,因为江南的总兵是大珏帝国的另外一名儒将,他的名字叫陆抗,过去他的名字名震天下,现在依然如此,未来也会如此。

    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洒下的月光落在了地上每一个坑洼里,坑洼里的水倒映着月光,每一处都像天上的星星。张廷仁不会喝酒,他知道自己正在去袁德的住处,但这一幕也确实有满船清梦压星河的美感。

    他回头望去,身后的城市灯火阑珊,街市上小贩和游人的喧嚣声他也能清清楚楚的听到,这里的繁华就好像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的一样。

    张廷仁感慨着江南和禾南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又是天壤之别。

    他轻轻敲了敲袁府的大门,很快门就开了,开门的人是一个两鬓微白精神抖擞的老人。

    “请问您是?”这位老人试探的问。

    “南朝四百八十寺。”张廷仁说出了之前准备的暗号。

    开门的老人这才松了口气回答:“多少楼台烟雨中。”

    开门的这位老人就是江南省总督袁德,他将张廷仁迎了进去。

    “张兄啊。”袁德说,在大珏不管官员间是否相识在私下里都是以兄相称,“禾南的事我听说过,内阁的那群人争过来争过去倒是都不管禾南省老百姓的死活了,也是难为你了。”

    张廷仁叹了口气说:“袁兄,禾南的省衙也都是杨阁老的人,我看着是一个总督但却处处受限,这次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才来请您帮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袁德说,“张兄我告诉你,借你这笔粮食不用你还,我们都是大珏的臣子,不能做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先帝他们的事情,粮食我会安排人送禾南去。”

    “可是……袁兄你这样做,到时候朝廷来收粮发现了端倪怎么办?”张廷仁有些担忧。

    “赵宪国不是还在前面一边剿匪一边御敌吗,到时候让他解释去。”袁德说,袁德的打算就是在账目上以军饷的名义送到禾南去。

    “可是……”张廷仁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他这次的目的虽然是借粮,但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牵连到其他的人。

    “赵宪国是聪明人,你以为他这些年在朝廷和地方间的斡旋很轻松吗,要说到打太极和背水一战整个大珏朝怕是没有人比他更厉害了。”袁德倒是不担心赵宪国。

    张廷仁点了点头,袁德这句话说的倒是很对。

    之前赵宪国被庆玄皇帝召回京都去,庆玄皇帝问他愿意继续做总督还是选择做总兵,赵宪国的回答是做总兵,因为赵宪国知道刘青平被驱逐出内阁后皇上会物色一个新的人选进入内阁去制衡杨合,但那个人在进入内阁之前必须去基层做出政绩来才能堵住其他人的嘴,所以当时庆玄问赵宪国的时候他就选择了把总督的位置让出来。

    那时赵宪国也知道这个总督就是将来要进入内阁的人,如果他继续选择做总督一来皇上会不满意,二来杨党会因为他是刘青平的学生而弹劾他,所以他用一种自断手臂的方式退出了这场争斗,而现在看来他这不是自断手臂,是高明的自保,现在禾南这复杂的局势如果还要他一边参与朝廷党争一边剿匪一边和北人打仗,那他估计会心力交瘁到什么做不好。

    “此事……实在有劳袁总督了。”张廷仁郑重的行礼道谢,千言万语凝结成了这一句话。

    “我们做臣子的骂不了皇上,万方有罪,罪在万方,奸臣们的错怪不到皇上身上,将来你入阁拜相之后一定要纠正皇上的过失,皇上被奸臣蒙蔽太久了。”袁德也郑重的说,他是一个政治直觉敏锐的人,在当初听到皇上派张廷仁去禾南担任总督的时候他就知道张廷仁将来会入阁拜相。

    “什么时候回禾南去呢?”袁德又问。

    “现在就走。”张廷仁回答道。

    他没有想到找袁德借粮居然这么顺利,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当初袁德没有依附于任何党派被派遣到了江南省做总督,此后他为了自己能在江南省站稳脚跟就不断和内阁大臣包括朝廷里的其他大臣行贿,靠着这几十年的行贿他才能在各个党派中处于中立而不被任何党派制约,这也是一种制衡,但本质上来说也是和庆玄皇帝的手段一样。

    张廷仁辞别了袁德,他松了一口气,这批粮食到手了他就能开始动手阻拦杨党改粮田为药田的计划了,那个时候等到事情闹大了,杨党收拾不了的时候他再拿着粮食出来,这样既解决了百姓造反导致皇上丢面子的问题,又加快了倒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