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梦深宫 » 第六十章救人

第六十章救人

    凤栖宫内

    众妃嫔请安又聚一堂,彼此打量着身上的首饰和潮流布料,各站成几团,清脆婉转的声音不绝于耳。

    宴涟漪慵懒地斜倚在上座的太师椅上,见时辰差不多,便将手中所执一卷书籍搁在一边,一旁的小太监宣布旨意。

    “淑贵妃,您的意思是,想在宫内开学堂,教习宫女成为女官?”

    “没错。”

    她捏着书页,面不改色道:“宫中尚有司礼监教习太监,为何不能任女官?”

    凤栖宫前些日子请了夫子教习几个掌事宫女。

    每当夫子上课教习,屋外都围了一圈宫女太监旁听,将那屋子堵得水泄不通。

    索性在凤栖宫内开了小学堂,凡是不当值的宫女太监都可去听讲,人满为患。

    “可笑!”

    陶妃第一个不答应,“宫女之职责便是服侍好主子,还想识文断字,办学堂不过是,耗费一笔。”

    顿时有人附和:“是啊娘娘,这是一大笔开支,那些宫女读了书,心思都乱了,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

    宴涟漪视线往下打量,道:“开办学堂,又不是建房盖楼,请夫子,又能耗费几个银子?你们身上的衣裳,大多都是宫内最流行的金织线绣,一件可抵得上十几个宫女的卖身契。”

    她眼神一扫,不少人都穿了自己位份谮越的昂贵服饰,还好意思说!

    “正是多事之秋,若继续铺张浪费,届时宫外也会崇尚此风,剥削民力。从今往后,宫内例行节俭之风,钱财各有归处,断不可再无端耗费。”

    执掌六宫以来,国库本来就空虚,连往日的节日,内务府都时常掏不出银子,能省则省。

    这一笔银子开办学堂,能开人民智慧,礼度,更能使无数宫女出宫后得以谋生,摆脱伺候服侍人的命运。

    听闻,妃嫔们更是怨气连天。

    开学堂一事淑贵妃不肯松口就罢了,还借题发挥,手都伸到她们衣裳上了。

    陶妃更是得意,反驳道:“臣妾们服侍皇上,肯定要穿的好看点,要是如乡野村妇一般打扮,失了皇家威仪。”

    “本宫的意思是要节俭之风,方能稳定民心。”

    宴涟漪抿了一口茶,面色严肃起来,不依不饶。

    “宫女就是伺候主子,开办学堂一事就算了吧!”陶妃语气尖酸道。

    “不必多说了,本宫已经决定,都退下吧。”

    片刻,大殿门外站了一个人影,姜原走进来,缓声道:“朕认为,贵妃所言极是。”

    他下朝后路过凤栖宫,方才在门外听了一会儿。

    走到殿内,问道:“淑贵妃,对此如何见解。”

    宴涟漪行了一礼,说道:“臣妾以为,教习宫女需与寻常男子学习的书院有所分别,不仅习鸿儒之思想,更需教些针线女工,生计手艺,习一所长,日后出宫,也能得以庇身。”

    “不仅如此,学堂有可推广至民间,使我姜国可用之材大有增益。”

    “哦?”

    姜原诧异,思虑片刻,笑道:“贵妃此计甚妙,因材施教,女子不需考官进爵,如此贴近生活,不错。”

    见姜原也支持此事,陶妃也只能不做声,怀着怨恨的眼神盯着宴涟漪。

    “贵妃,这宫女学堂,让谁来做夫子好?”姜原,问道。

    她倒是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教习女官,寻常夫子并不合适,需要一个有服众名望、又有真才实学的女子来主持大局。

    她微微偏着头,脑海中浮现一个身影,轻笑起来:“臣妾举荐兵部尚书夜静。”

    “好,那便授其国子监夫子同品诰命,择日入宫。”姜原点头答应。

    姜原上朝时突然昏厥,太医诊之后说许是他在宫外监督河道都造时不慎染了天花,至今还昏迷不醒。

    宫内外,天花在人们心中可不是小病,稍有不慎便夺人性命。

    若是久治不愈,撒手人寰,那便是新皇继位,一朝更天。

    一夜之间,朝中,各成党派,暗流涌动,浑然是人人自危的局面。

    人心惶惶,太后懿诣,令有名有份的宫妃们轮流侍奉汤药,照顾御前。

    其中不得宠的人,兴致冲冲,想借机在御前表现,飞上枝头。

    也有忧心忡忡者,生怕侍疾不慎染上天花,退缩不前。

    半晌,众人一见,宴涟漪将药碗端在手中,头也不回地进了养心殿。

    已经五日,姜原还未苏醒。

    外面局势紧张,五皇子母妃入了冷宫,二皇子是万众瞩目的储君,储秀宫门庭若市。

    宴涟漪知晓时间未到,姜原并不会因这场病去世,也并未十分忧心。

    侍疾不过是在御前做些喂药、换头上冷敷毛巾等小事,其余时间她除了读些医书,便是坐在窗边发呆。

    她,目光缓缓下移,落在姜原床前的沉香木柜,片刻,想起从前自己翻开时,满柜子都放着先皇后的旧物。

    看着姜原沉睡的脸,她轻轻叹了口气。

    果然,姜原对先皇后痴心一片。

    她宴涟漪唤太医进来把脉:“皇上如何了?”

    “禀娘娘,皇上高烧已经退了,性命无虞,明日内定能醒来。”

    太医诊完脉,自己也喘了口气,开了个方子便退出去。

    见别的妃嫔来,宴涟漪揉了揉太阳穴,走出门去。

    她守了五日,数次起身喂药,此刻头有些昏沉,日光倾洒在脸上,令人困倦。

    凤栖宫

    “娘娘,储秀宫那边有动静了。”玥彤走在她身边,轻声说道。

    宴涟漪听了,吓了一跳,下意识以为是二皇子图谋皇位,才明白是先皇后之死的事。

    “皇上昏迷这几天,储秀宫内便传言说,有人偷了一个名贵香炉,几经查找不得,如今陶妃娘娘将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趁乱更换了大半,声势浩大。”玥彤说道。

    “那小梅宫女也在其中?”

    宴涟漪脸上忽然多了几分阴沉。

    “在,奴婢已经派人混在送行的官兵中,守株待兔。”

    又说道:“那可疑的嬷嬷也已经寸步不离地盯紧了,只要娘娘一声令下。”

    玥彤做了个势在必得的手势。

    “她倒是小心,那么多宫人放出去,少了一两个也无人问津。”宴涟漪道。

    太极门外。

    宫女小梅拿着行囊,跨过门槛,朱红宫门闭合,她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数十年陪在陶妃身边,为她鞍前马后,最后只能偷偷摸摸的出宫。

    门口的官兵催促,小梅叹了口气,无奈地往前走。

    暗处,一几个黑衣人目光落在小梅身上。

    “主子说了,等她一到家就动手,势必要一击毙命。”其中一个黑衣人吩咐。

    “动作利索点,不可被任何人看见。”

    “是!”其余人抱拳应道。

    小梅家离皇城有几公里路,越走远,周围越是荒芜。

    她脚都有些酸痛,被晒出汗水浸湿的头发贴在耳边。

    她停在一扇破了角的木门前,抬起手叩门:“爹娘,我回来了。”

    她早就忘记了,她的父母早就不在,从小她街头跪求,卖身葬父母,可她太小,没有人买,都是看热闹的人多。

    那天,陶府管事婆婆刚好出门采办,最后,看她可怜,被陶府管事婆婆买回来,给陶家大小姐陶艺当下等粗使丫鬟。

    她伸手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她已经好久回家,屋脚的野草已经长了两尺高。

    她缓缓走进去,将包裹搁在灰尘超厚的桌上。

    “动手!”

    在小梅脑后划出一道冷意。

    刹那间,黑衣人的脖颈上出现一道锋利的血痕,随着鲜血喷涌而出,他也瘫倒在地,失去了生机。

    姜漓身披银色铠甲,纯银面罩将面容遮了一大半,只露出那双令人目眩神迷的眼。

    “小梅姑娘,不想死,就跟我走。”

    他一把拽住小梅的胳膊,催促道。

    人太多了,若大开杀戒,动静太大,索性将其甩开,先回宫禀告贵妃娘娘才是。

    小梅发愣住了,被浓郁的血腥味激的失了魂,双足都不能动弹。

    半秒,她身子像小鸡一样抓起,一把抗在肩上:“姑娘,得罪了。”

    跑到后院,将小梅放在备好的马上,随即手从箭筒里一抓,箭似流星,嗖的一声,数箭连发,身后追来的黑衣人纷纷被击中。

    他接着开弓,又放倒一片黑衣人。

    扬鞭催马,骏马如一道闪电,转瞬间消失在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