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梦深宫 » 第一百一十七章秋闱放榜

第一百一十七章秋闱放榜

    忽然听见不远处的街道中传来激动的人声,转眼间,人群如潮水般向那边涌去,万人空巷。

    宴涟漪正处于人群中央,险些被涌过去的人群推搡,只是片刻的愣神,她听见耳畔的高呼:“是天子仪驾!”

    东郊位置偏远,百年来,从未有过圣上亲临,人们抻着脖子往街上望,雀跃的神情如一只只等着喂食的鹅。

    不知为何,宴涟漪心中某根紧绷的弦“嗡”地作响,头脑空白的一瞬,她拉起郑佳的手,转身便要走。

    “姐姐,…”

    她心中的紧张透过手心传来,令郑佳一愣。

    身后,天子仪驾已绕过最后一条街,人群如翻滚的浪潮,接连跪下身来,拥挤不堪,只为一睹新帝的真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漓朝街道上望过来时,只看见宴涟漪落荒而逃背影,浅黄色裙尾腾挪着,一晃神便消失在了街角。

    他眉眼间不自主地颤动了一下,纯金的轿辇镶满各色珠玉,五光十色的光晕下,他微微仰头,眼角丁点的微红也随风而逝了。

    宴涟漪脚步匆匆,许久,周遭几乎全然安静,才停下来,耳畔呼啸而过的风也骤然熄了。

    心脏跳得太快,如擂鼓般在胸膛奏响,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回想起方才下意识的无措,只觉得不可思议。

    她出宫分明是得了准许的,为什么害怕见到他?

    心里坦坦荡荡,为什么要逃避?

    “姐姐?”身边,郑佳神色十分诧异,她沉思了一会儿,才问道:“可是不愿见到皇上?”

    她早知姜漓身为质子时便对宴涟漪有情愫,可如今他即位后,却对宴家这副做派,显然,是爱慕宴涟漪,顺带照顾宴家,只是,姐姐为什么躲避着新皇,难道是碍着礼仪廉耻?

    姜漓即位后头一次御驾亲临民间,绕了这样远的路到东郊来来看姐姐。

    “我……方才身子有些不适。”宴涟漪皱起眉来,她心乱如麻,甚至连搪塞的话语都显得那样可笑。

    “姐姐,还记得祈雨前一天,我们与还是质子殿下的皇上,一起赈灾发粥,后面,我走到半路,转头回来想约你沐浴后,一起用晚膳,看到殿下摸了姐姐的额头,他满脸的爱意,但是,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包括我的贴丫鬟,我叫她谨言慎行。”

    许久,宴涟漪唇咬得泛白,过了好一会儿,才泄了气般开口:“原来,你看到了,皇上他、他对我的感情,…”

    宴涟漪的声音难以为继,顿在半空中,郑佳已知晓了答案。

    良久,宴涟漪低下头,轻声道:“这里冷,我们回去吧。”

    二人上了马车,彼此都不言语,沉默久久回荡着,压得人心头发闷。

    好在路程并不远,一炷香的功夫便已到了清慕园的门口。

    郑佳先下了马车,转身准备扶宴涟漪一并下来,余光却忽然瞥见大门外一个高大的男子身影。

    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半边被屋檐的阴影遮挡,半边被角落的绢灯照亮,抬眼望过来时,眸中的波澜像是含情脉脉。

    “夜景?”

    宴涟漪最先唤出了他的名字,一路颠簸,她似乎已全然回过神来,依旧是平静淡漠。

    她缓步走上前,声音略低,怀着警惕问道:“时候不早了,你来本宫这儿做什么?”

    夜景规矩地行了礼,抬头时余光不经意似的从郑佳脸上一扫而过。

    “微臣奉皇上之命,来给娘娘送请帖。”他微微俯身,恭敬地递上请帖。

    “一月后,皇上在太庙行冠礼,还望娘娘前来。”他补充道。

    低头看了一眼,昏暗的灯光下,姜漓朱红色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她蹙着眉翻了个面,看见郑重其事盖在其上姜漓的私印,墨已干涸,却刺眼得令人发慌。

    她挑了挑眉,依照惯例假意推辞。

    “本宫有事在身,不便出席。”说着,宴涟漪的唇角不自主地勾了起来。

    平日里摆着皇帝的威风,说到底,只是个还未行冠礼的毛头小子罢了。

    她将请帖收在袖口中,举步作势要走进清慕园里去,片刻后,被身后的夜景叫住:“娘娘留步。”

    他走到她面前,小声道:“皇上很想念娘娘,还望娘娘……赏脸莅临。”

    宴涟漪离宫这些时日,他时常入宫伴驾,亲眼瞧着姜漓如何将自己溺于朝政和烈酒之中。

    姜漓向来是心思深重的,他虽从不明说,可身上越来越沉郁的气质却俨然揭露着一切。

    如今见了宴涟漪,她却是这般冷淡态度,令夜景不由得猜想,再这样持续下去,姜漓那闷葫芦早晚要憋坏了身子,他虽自知冒犯,却不得不鼓起勇气借此机会添上几句,向宴涟漪言说。

    若有所思地看着夜景,眼眸中闪动着细碎的光晕。

    “本宫知道了。”半晌,她轻轻说了句,算是应下。

    说罢,她头也没回,步履匆匆径直往清慕园内走去,不一会儿便看不见人影。

    “夜公子。”

    他还未回头,忽然听见身后女子细细的声音,霎时将他的心狠狠一攥。

    “郑美人…”夜景脸颊通红,转回身时脚步刻意挪了一下,将自己整个藏在暗处。

    安静的空气像是凝固的漩涡,令人呼吸不畅,心跳慌急。

    “我…”

    “微臣…”

    沉默了多久,二人忽然齐声开口,似乎是难以启齿的尴尬,他们都察觉到对方的脸色泛着不自然的红。

    “郑美人,您说。”夜景终是堪堪冷静下来,说道。

    夜景的身子微微向前倾,压下一小片阴影,将她笼罩其中。

    他往日里风流倜傥的模样全然不再,心里将自己的拘谨骂了个八百遍,可嘴巴上却仿佛贴了令人笨拙的符咒,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郑佳直视着他的眼睛,问道:“那日在养心殿外,你为何要救我?”

    她似乎有些怕,声音如羽毛般在他耳畔拂过,像是某种窃窃私语。

    外边的传言都说,夜家大公子是出了名的风流倜傥,容颜俊逸,又处处留情,在京城里名噪一时。

    他迟疑着不回答,郑佳心里难免泛起怯懦来,怯懦之余,又夹杂着失望。

    “不过……举手之劳罢了。”忽然,夜景开口道。

    他的声音有些不自然,目光游离着,始终不敢看她的脸色。

    僵持了片刻,郑佳的声音响在耳边:“夜公子大恩,无以为报,若公子往后有何需要,我定竭力相助、万死莫辞。”

    说罢,她顿时觉得后悔。

    夜景是新帝的挚友,地位独特又显赫,如今多少人正趋之若鹜地贴上去,她这一番话,出自肺腑,可落在他心里,未免显得过于虚伪和巴结。

    说到底,她心里无比在意,日思夜想挂念着的这回事,对夜景而言,或许只是随手相助,根本不值一提。

    面前的男子脸上却骤然呈现出一瞬间的惊慌失措。

    “微臣万万当不得!”夜景仓惶地俯身行礼,那副模样好像是他欠了她的恩情似的。

    郑佳忍俊不禁,沉重的心情也似乎随之一扫而空,笑吟吟看着他:“夜公子,快回去吧。”

    夜景也笑起来,心里松了口气,浑身的气质似乎又回到了往日风流不羁的模样。

    他看着郑佳离去的背影,眼中闪烁着粼粼波光:“遵命。”

    晌午,人群的欢腾声便透过院墙,径直往宴涟漪耳朵里钻去。

    她今日打扮得格外郑重,手中捧着汤婆子,早已候在前厅,远远看见郑佳的身影。

    “姐姐院中可看见我的帕子了?”郑佳的目光在四周徘徊着,绕过游廊步履匆匆而来。

    宴涟漪愣了一下,忙上前将她扶稳:“并未瞧见。”

    “中秋那夜起便寻不见,想来多半是落在路上了。”

    “一会儿再给你买条新的。”

    “无妨,丢了便丢了,”郑佳一探头,看见等在不远处的马车,讪讪道:“我来迟了。”

    “秋闱才刚放榜,人山人海的,哪里挤得进去,不如多候一会儿也好。”宴涟漪道。

    郑佳点了点头,称赞道:“你家中庶弟是个有本领的,心中向学,一举进了殿试,想必前程大有可为。”

    “就宴席那几斤几两我还不知?此番算他走运,”宴涟漪脸上扬起笑意来,拉着郑佳的手道:“走罢,一看便知。”

    下了马车,四周已是人山人海,宴涟漪派侍从去前边瞧看宴席是否榜上有名,正在外缘等着,站在前排的人高声惊呼。

    “真是神了,此次竟出了个文武双科状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间,人群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

    “是沈家最小的嫡子,真可谓光耀门楣啊!”一转眼便有人报出了沈时的名号,令宴涟漪愣了一下。

    沈家世代习武,不仅沈时的父亲沈将军是替齐国开疆拓土的一等一的猛将,他兄长也颇有成绩,在朝中赫赫有名。

    她小时候曾随长辈走亲访友,与沈家几个后辈有交集,但过了这样久,如今也回忆不清他们的面容了。

    “小姐,”挤到前边的侍从已回来了,脸上盈满笑:“宴公子中了二甲进士。”

    “这回父亲当是要高兴极了!”宴涟漪心中的重石落了地,她展颜笑起来,明媚的眼神闪动着细碎的光,轻轻撅起嘴道:“只可惜我隐姓埋名,不能回府吃酒席了。”

    “恭喜姐姐了。”郑佳由衷道,她看着宴涟漪喜悦的模样,心中泛起浓浓的羡艳之情。

    她家中亦有几个兄弟,皆是不学无术之辈,整日游手好闲,哪怕是在她最得皇上喜爱的时候,那些寄回去填补家用的银钱也远远赶不上他们几个奢靡花费,兄长们甚至打着自己的名义在外仗势作恶。

    若是她也能有宴涟漪这样好的家世,或许她的人生亦会有不同,而非心中有了喜爱之人,仍不敢奢想,不敢向任何人言说。

    苦涩在心里一闪而过,郑佳低着头,压住鼻尖的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