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寂寞浮生 » 第二十三章:兴国村殿兴拜恩师,问楹联初见杨麟福

第二十三章:兴国村殿兴拜恩师,问楹联初见杨麟福

    马车翻在七盘岭的山路上,月光下澈,父子两人像是在骑在银龙的背上奔跑。马车缓缓的驶进这个叫兴国的小村子,里面只有几十户人家,

    转过最后一个山坳,远远的就看见一棵满是银花的桂树,那树足足生长了十余丈高,打有村子以前就有了它。一圈青灰色的院墙围着那桂树伸展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环,院墙的北面,三间青瓦挑房排列整齐,整个桂树巨大的树冠张开如巨伞,整个把院落遮蔽在它的浓荫下,仔细听,鸡叫了。

    余德满揉了揉眼睛“那个应该就是了,程伯平家”

    余德满把余殿兴从车上接下来

    “下车,咱们走着进村,让你带的东西带了吗?”

    “带了”

    朝阳东升,阳光斜射在那飘遍桂花的院落前,一声沉闷的挤压声随着木门打开而响起,门外的三条青石台阶练洁如洗,在晨光下反射着些许金光,余殿兴跪在石阶上,气喘吁吁,手里还攥着刚刚擦拭石阶用的麻布。

    映入余殿兴眼帘的,是从门中迈出的一只脚,那脚赤条条的,在木门槛上蹭着走过园中时粘上的泥与花瓣。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上面飘落

    “余殿兴”

    “是”

    老人的蒲扇在余殿兴头上轻拍了一下,余殿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紧紧跟在后面进了那院落里面。

    那院子里果真是一棵巨大的桂树,树干已经老态龙钟,表皮上似乎还生长这厚厚的苔藓。

    余殿兴抬头,这时他才看清那老人的脸,一水的白胡子垂在胸口,慈眉善目,余殿兴心里想‘像一支冬天里被大雪盖过的麦子’

    他走进园中,那十数围的桂树树干和一桩雕麒麟的石柱之间,系着一张棉麻吊床,上面躺着一个和余殿兴差不多大的孩子,正乘着从桂叶间遗漏下来的晨光读书,余殿兴靠近偷瞄一眼,是《孟子》。

    那孩子连看都没看余殿兴一眼,只顾埋头于数行荒字枯文之间。

    那孩子叫杨麟福,是辽阳州一个把总的儿子,那把总前年死于十里河大战,被马振隆一刀劈了,这儿子就托付给了他的知交--王明章。

    “那孩子也是那小子送来的,跟你一样。我老了,本想临死之年再教这一个学生的,可你们王大人面子大,都会拐弯抹角的胁迫自己的师父了,我收了你,不要张扬,我且问你,做学问,有三为,有三不为,你知道吗”程伯平说道

    余殿兴眨眨眼,“不知道”

    “这三为是,坚、惧、忍,这不仅仅是说做学问啊,做人也是一样的,坚毅不拔,才能一往无前。小心谨慎,才能保有才能长久。至于忍,你记着,一个人,缺少等待的耐心,就缺少进取的勇气”

    “是”

    余殿兴跟着程伯平进到堂上,左右的对联虽然残旧,但还辨认的清,上面墨底绿字写着

    “不知不愠,文章留给天地看”

    “诚善诚恶,名姓自有后人传”

    余殿兴正看着,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

    “你怎么看那么久?是不识字还是看不懂?”

    余殿兴回头,阳光从杨麟福身后散开,和清晨的雨露打成一片。

    “我....是不懂。诚善,我明白,但这诚恶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明白”

    “人,不是应该追求善名吗?”

    “你说的对,我也觉着应该追求善名,好名声是成大事的根本,所以我跟师父说,让他把对联改了,他却笑话我,照师父的意思,我们读这些书,那不是都没有意义了吗,你说是不是?”

    “哈哈,好像是啊,读书人,不就是求一个青史留名嘛”

    “就是,只要咱好好读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我爹被乱兵杀了,王大人收养了我,将来,我一心一意的为国家出力,早晚有名留青史的一天”

    “你不嫌弃,我跟你一起”余殿兴说道

    “我叫杨麟福,多多指教”

    “余殿兴,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