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尘烟飞扬 » 第009章 阿勇家境

第009章 阿勇家境

    或许,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性格真的和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阿勇和阿建性格的养成,就很难说不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就说阿勇吧,他就出生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里。

    阿勇父亲只有几个姐姐,也就是阿勇的姑姑,她们均已远嫁。因此他父亲一人就继承了爷爷全部的家产,这在村里的人户中已是少有。

    而他爷爷本身也了不起的人物,作为村里的石匠和木匠,他爷爷可谓承包了当年村里的各大工程。因此他爷爷是村里唯一一个在90年代就修了楼房的人,那时候阿勇还没出生嘞。

    那时,村里其它的房子都还全是土墙麦草房,所以他爷爷就不知领先了别人多少年。

    阿勇父亲喜欢称呼阿勇为“徒弟”,他有一门超级高级的手艺,那就是开拖拉机。可能他真的想让阿勇长大后继承他的手艺,所以才当起了这个“师父”。

    是的,自打阿勇有记忆以来,他们家就有一个特别大的玩具——拖拉机。那时,附近的小伙伴们都喜欢跑到阿勇家的院坝里,围着这个大玩具玩耍。

    小孩们踩在轮胎上,用手抓住车框架子。他们在大玩具的身上爬上爬下,真是天真无邪,乐趣无穷。

    阿勇的父亲用拖拉机搞运输赚钱,拖沙,拖水泥,拖红砖,拖猪儿等什么业务都做。

    这十里八乡的,只要有需要运输大货物的活,都请阿勇父亲来做,这生意可不红火。

    迈入21世纪之后,农村里修平房、楼房的人也越来越多,阿勇父亲便和砖厂、水泥厂的老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砖厂和水泥厂需要负责把货物拖到客户要求的地方,而阿勇父亲直接做起了这些厂子的送货司机。

    那时,他每天上午去拖两车的红砖,下午又去拖两车的水泥,都是固定的业务,厂子的老板们又出手大方,阿勇父亲简直在不焦不愁中就挣到了大钱。

    后来,阿勇父亲也因此鸟枪换大炮,将那个陪伴了他好几年的拖拉机换成了阳骏牌中型货车。货车不仅载货量大大提升,还提高了行驶速度。因此,赚钱也更快了许多。

    可以说,同小鹏家一样,阿勇家是永平村富有家庭的代表。而且阿勇家是在永平村的老家里实现的致富,可谓是土生土长的有钱人。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班里组织同学们去附近的马尾山上搞野炊。搞野炊需要班上的同学们众筹一些钱,平均每人大概5元左右。

    但班主任老师担心某些同学家经济困难,老师便在课堂上挨个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出这5元钱。当问到阿勇时,阿勇说:“老师,我可以捐20元。”

    由于大家都知道阿勇父亲的职业,对于阿勇的这次出手大家也并不觉得奇怪。

    所以老师也说了话:“好,杨勇同学体现了相互帮助的好品格。相信对于你家来说,拿出这20元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你爸爸的车轮子随随便便滚一趟就能挣好几百元。”

    “额,老师,哪有那么多哦,我记得上回爸爸拖砖到四里梗,才挣了180元。”

    阿勇本是想说明他爸爸挣钱不多的,但没想到他说出跑一趟车就挣180元时,竟也着实把同学们惊住了。

    “你出20元,老师也不反对,不过你必须要经过你父母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你也不能缠着他们给。”老师说道。

    “老师,不用的,我自己存的零花钱就够啦,不找爸妈要。”

    “那当然更好。”老师说完这话后,便又开始询问了下一个同学。

    当年,老师与阿勇的这一番对话,让这班上的好多同学都印象深刻。原来阿勇父亲开一趟货车就可以挣180元啊,而且一天还不止一趟,挣钱怎么可以这么容易?许多同学们都难以相信。

    再想想自己家的父母吧,种庄稼或者打工,明明辛苦得多,却挣不到那么多钱,可书里不是都讲的多劳多得吗?为什么在现实中却不是如此呢?

    这件事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了一个不解的难题。

    在前两年,阿勇父亲又卖掉了那辆中型货车,替换成了一辆更大的货车。而且这货车也不再是用来拖砖,拖水泥,而是做起了蔬菜生意。

    因为阿勇父亲认清了时势,此时农村的房子已经修得差不多,那些乡镇的小型砖厂、水泥厂生意只会越来越惨淡。而自己又没有那些大运输工程的关系与人脉,只好转行倒卖蔬菜。

    现在,阿勇父亲便不再给别人打工了,而是自己当起了老板。他在这十里八乡的地方收买各种蔬菜,然后在第二天凌晨,便把一厢车的蔬菜运到成都的某批发菜市场卖掉。

    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菜可以赚一两元的差价,而一货车有着好几千斤的菜,可想而知能赚多少钱呢。只是人也辛苦了许多,白天忙着收买蔬菜,第二天公鸡还没打鸣,便点燃了发动机向着成都出发。

    阿勇父亲一个人难以应付如此大的生意,阿勇母亲便跟着父亲一起干起了这行当,买菜卖菜都跟着一起搞。

    白天时,阿勇父亲开着货车去十里八乡的其它村子买菜,阿勇母亲便在自己家中等着本村里的乡亲们把菜担到他们家来卖。

    在蔬菜丰收的时节里,村里的男人们挑着担子,女人们背着箩篼,前赴后涌地往阿勇家里赶,好不热闹。

    当他们来阿勇家卖菜时,总是向阿勇母亲说出羡慕的话:“你们才安逸咯,每天去成都跑一趟就把大钱挣了。估计队上其余的人户加起来都没有你们挣得多,你们家的生活不知有多自在。”

    阿勇母亲听到这些话后,总是发自内心地解释道:“可别说这样的话,虽然我们家挣的钱可能勉强比大家多些,可是真的很累的勒。白天要忙着收菜,傍晚赶紧吃过晚饭,便去睡觉,觉也睡不好,有时还会被吵醒。第二天凌晨才两三点钟的时候,就得出发去成都,不然就错过了批发卖菜的时间。”

    旁人又会说:“累是累点,可是钱挣了,心里终究踏实舒服。”

    阿勇母亲又会说道:“哪里能踏实?上半年才在简阳按揭了套房子,还欠着二十几万的贷款,压力是真大。心里总想着这两年努力些,争取把贷款给尽快还完,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能落下。”

    “这有什么?贷款还不完,房子依然在。况且村里还有栋这么漂亮的楼房在,始终又不怕没有地方住。”

    村里人始终理解不到阿勇父母的压力,总觉得他们家已经相当有钱,可以不焦不愁。

    阿勇母回答着邻居的话:“话虽这么说,可是欠着款,怎么能安生过活呢?”

    看来邻居的观点和阿俊母亲的观点永远达不成一致,也许这就是导致不同人户之间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吧?

    村里的人们觉得,已经挣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还感到焦愁?有了钱,就有了吃的穿的,这辈子便可以快活自在了,为什么还感到焦愁?还有什么值得焦愁?

    但看阿勇母亲说话的神情又不像是故作谦虚,而是真的有些忧虑,邻居们真是搞不懂阿勇他们这一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