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不死,大明不止 » 第十章:说服李定国

第十章:说服李定国

    “大皇子有话不妨直说,老夫听着便是。”

    李定国呷了口茶,淡淡地说道。

    “既然这样,那敢问晋王,退往川渝是打算联合夔东十三家是吧,晋王跟他们很熟吗?”

    这些话已经有人跟李定国说过了,所以他并不惊讶。

    “再则,恕本王冒昧,晋王似乎跟庆阳王,延安王关系并不和睦吧,若是去往川渝,该如何自处?抗清大业又该以谁为主呢?”

    李定国看着朱慈爝口若悬河的样子有些好笑:

    “大皇子这般处心积虑的为老夫考虑,真是赤诚一片啊!”

    朱慈爝又如何听不出李定国在讽刺他。

    “也不怕告诉大皇子,今日老夫已休书一封去往陛下行在,劝说陛下转道永昌府了,这下大皇子该宽心了吧。”

    “若无事,大皇子便去歇息吧。”

    几个意思?又赶人?你妹的本王就这么不受待见吗?你李老二什么时候这么雷厉风行了?

    “不是,晋王你先听我说完,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朱慈爝说道:“好吧,直说了吧,本王希望晋王你不要放弃昆明,我们一起抵御建奴可好?”

    朱慈爝摊牌了,他不想玩邹忌讽齐王纳谏那一套了,心累了。

    这李老二就是一坨茅坑里的石头,油亮光洁,却臭不可闻,说不上三句话就赶人,太伤自尊了。

    “呵呵,大皇子莫不是消遣老夫?”

    原来你丫会笑啊,朱慈爝道:“晋王何顾发笑?”

    李定国挪了挪身子正色道:

    “大皇子说要联合老夫抗清,那敢问大皇子有兵多少,不会就倚重那百骑吧,难道大皇子还藏兵于其它处不成?”

    “兵在精不在多嘛。”朱慈爝有些底气不足。

    “笑话,你可知此番有多少鞑子欲攻我昆明?以何人为帅,战力又如何?战争岂是儿戏?”

    又被鄙视了。

    李定国已经直接说“你”了,在他看来,与一小儿在此饶舌半天,纯属浪费时间。

    看李定国的样子,貌似又要赶人了,朱慈爝不由嘴角抽了抽:

    “本王自然知道,此番建奴分三路大军,伪清平西王吴三桂一路,靖寇将军多尼一路,征南将军赵布泰一路。”

    “三路大军欲会师于曲靖,号称二十万,其实不过十万尔尔,本王说的可对?”

    李定国有些意外,这些消息对自己来说并不算啥秘密,但这小子是如何知晓的?

    况且自信满满地说出不过十万尔尔是怎么回事,别说十万,你小子一千部曲都没有吧。

    这得有多不要脸,才能如此大言不惭的说出这样的话?

    “你是从何处听来的?”

    “从哪听来的先别管,就算是道听途说,就问本王说的对不对吧。”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了,这些个消息,朱慈爝那小本本上可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呢。

    包括建奴那一日到曲靖,那一日到昆明,又如何不废吹灰之力拿下昆明,详尽得很。

    李定国沉默少许,才又说道:

    “即便如此,二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又当如何拒之?”

    “说了是十万,十万你懂不懂?”

    眼见李定国面色有发黑的迹象,朱慈爝赶紧说道: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这么说晋王是愿意留守昆明了?”

    李定国总感觉跟朱慈爝交谈很是别扭,说不出来的怪异,朱慈爝的行为习惯,感觉与这一时代的人格格不入。

    “此等大事,岂能由老夫一人而决,自当报与陛下定夺才是。”

    李定国一边说,一边往西方遥遥一拜,很虔诚的样子。

    朱慈爝也判断不出他的虔诚度有多高,心中却是腹诽不已:

    这李老二是不是看过《演员的自我修养》,说的好像我那便宜老爹能做主似的。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也,你看我那便宜老爹不都完美地避开了吗,这闪现真是用得恰到好处。

    “自是需要禀报父皇知晓,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推演一番嘛。”

    “推演?”

    “对,晋王你说,如今昆明城中兵马有五万吗?”

    朱慈爝一边说一边盯着李定国看。

    “四万有吗?”

    “三万有吗?”

    李定国面色一寒,朱慈爝大概知道了。

    “好吧,就假设目前我们手上有三万兵马。”

    “大皇子,你一直都是如此自信的吗?”

    朱慈爝权当听不懂。

    “多谢晋王夸奖,本王接着讲啊,三万对十万,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胜算不是吗?”

    “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无不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值得我们借鉴,晋王你觉得呢?”

    李定国一时无语:“那大皇子觉得自己是项羽,还是韩信呢?”

    这种论调,李定国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了。

    那些自诩高深的文人,总是以为半部论语就能天下大治。喋喋不休地向他阐述自己的理念,都不知道被他砍过多少个了。

    要是打仗全靠读史,那三国演义估计都成禁书了,他李定国又岂会有如今的成就。

    “晋王莫急,本王也不是说以三万将士硬刚建奴十万大军。”

    “硬刚是何意?”

    “就是强行肉搏的意思。”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

    “再说,昔日晋王与那孙贼决战于曲靖交水,不就是三万对十万而一举胜之吗?”

    闻听此言,李定国不自觉地点头称是,这真说到他的心坎上去了。

    他这前半生,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这两蹶名王和击败孙可望了。

    朱慈爝见李定国面色缓和,便趁热打铁道:“如此看来,晋王是擅长以少胜多的。”

    “却也说的在理。”

    李定国颇有些自傲,又在摆弄他的一缕美髯,这长长的胡子,托尼老师见了都直呼内行。

    朱慈爝又道:“烦请晋王如实相告,昆明城中火炮火药是否充足,城中粮草有多少?”

    “告诉你也无妨,城中有红夷炮十二门,火药若干。”

    不知不觉,李定国已经慢慢进入了朱慈爝的谈话节奏。

    “粮草供大军半年吃用不成问题。”

    永历皇帝离开昆明时,没有带走粮食,还曾下诏: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

    不知该说他是体恤百姓,还是妇人之仁,在朱慈爝看来,这简直就是在资敌。

    “嗯,实不相瞒,本王有一法可数倍提升火药威力。”

    “此话当真?”李定国顿时来了兴趣。

    如朱慈爝所言,李定国心里是不愿放弃昆明的,这里他已经用心经营了三年,能掣肘他的人也已基本肃清。

    不客气的说,在昆明乃至整个云南府,他一句话,可以等同圣旨。

    “是的,本王发现如今的火药,配比极不合理,不管是我大明军中所用火药,还是建奴人的火药,杀伤力都很是一般。”

    “每次战斗,基本都是火炮一轮齐射,然后骑兵冲锋,再是白刃战,这样的战斗在本王看来,如稚童掐架一般,毫无技术含量。”

    “晋王啊,时代变了,敝帚自珍是要被淘汰的。”

    李定国满脸懵逼,战争不都是如此的吗?

    朱慈爝依旧侃侃而谈:“本王经过多年呕心沥血地研究,终于是完成了火药最完美的配比。”

    “晋王你想啊,如果建奴人的火炮能打到三百步,而我大明火炮使用本王的火药能打六百步,甚至八百步,那对于战争而言是不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定国捻着胡须,死死盯着朱慈爝:

    “大皇子莫要诓骗老夫,火药配比经过数代发展已是最佳,如何还能提升效率?”

    南征北战多年,李定国自然知道火药的重要性。

    当年李永芳投降建奴,教授他们使用火药,那身处穷山恶水之间的一帮野人才有底气入侵大明。

    再后来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相继投奴,更是将建奴实力推升到了如今的高度。

    朱慈爝自信一笑:“能不能提高效率,试试不就知道了。”

    李定国犹豫不定,该不该相信朱慈爝呢?

    “而且。”

    朱慈爝身子前倾,如同大灰狼诱骗小姑娘的棒棒糖一般,说出了下面一句话:

    “本王还有一物,可直捣黄龙,于乱军中取敌方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无视地形,无视敌方军阵,如臂使指,指哪打哪,弹无虚发。”

    “嘶!”

    闻听此言,李定国倒抽一口凉皮,不自觉手上一用力,那长长的美髯不知道被揪下来多少根。

    他恍若未觉一般猛然站起,踱步走到朱慈爝跟前问道:

    “世上真有此等神兵利器?”

    朱慈爝感觉李定国都快被他忽悠瘸了,也站起来呵呵笑到:

    “淡定,淡定!”朱慈爝抬手拍了拍李定国那比他高一点点的肩膀。

    李定国浑然未觉朱慈爝的轻浮举动,拉起他便走:

    “走走走,让老夫见识见识。”

    “去哪?”

    “北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