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完不了 » 第13章 一根绳上的蚂蚱

第13章 一根绳上的蚂蚱

    一场大阅让扶风县上下大开眼界,达到了朱谊江所期望的安定人心的效果。

    但在大阅之后,士绅大户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聚集到了县衙二堂。

    “诸位觉着今日的大阅如何?”朱存森扫视众人,开口询问道。

    “配得上训练有素四个字。”

    “气势如虹。”

    沈迹章与代宏山当即开口说道,前者是朱存森名义上的舅舅,后者是他货真价实的岳父,自然要捧捧场子。

    大地主石员外恭维道:“依我看来,还是朱相公指挥若定。”

    班老太爷摸着自己没几根儿的胡子道:“有此强壮之乡勇,我扶风县不惧流贼矣。”

    “班老太爷说的不错,我们扶风县的乡勇确实强壮。”

    “不过越是强壮的乡勇吃的饭也就越多,所以剩下的粮草坚持不到过年。”

    “要是没了粮草,我就只能将乡勇就地解散,让他们自己去找饭吃了。”

    解散乡勇?

    众人被朱存森的话震惊到了,不淡定的人立马说道:“不能解散乡勇。”

    如果乡勇解散了,之前捐出的钱粮就打了水漂,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乡勇解散。

    “这一千多乡勇得来不易,诸位都投入了大量钱粮,若是不想他们就地解散,就得麻烦诸位慷慨解囊了。”

    一听要自己掏银子,拿粮食出来,众人立马又犹豫了。

    石员外问道:“出钱出粮也不是不可以,可朱相公总得让我们明白之前拿出的钱粮去哪儿了吧?如此之多的钱粮,别说是养一千多乡勇几个月了,就是一年也足够了,可这才两个月不到啊。”

    “是啊,那些钱粮去了哪儿?”众人连声附和,只差指名道姓说是被朱家吞没了。

    “今日诸位来的时候没注意到城外聚集的灾民?不明白那些灾民每日需要消耗多少粮食?那可是上万的灾民啊,每日消耗的粮食能堆成一座山。”

    “诸位之前是出了不少钱粮,可大部分都被拿去赈济了城外的灾民,留给乡勇的只是少部分。”

    “那就将赈济灾民的粮食停了。”有士绅喊道。

    闻言,朱存森轻蔑一笑,“你不怕上万的灾民将你家的屋堡给淹了?”

    听到这话,刚刚还在叫嚣的士绅顿时不说话了。

    这时班老太爷开口了,“之前拿出来的钱粮老朽就不过问了,毕竟用在了赈济灾民上。”

    “老朽可以再拿出一些钱粮,不过朱相公与县尊大人必须保证这些钱粮全部用在乡勇上,而不是用来赈济灾民。”

    老爷子是个明白人,灾民就是一个无底洞,只要陕西一直有大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根本赈济不完。

    既然灾民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扶持一个能解决掉灾民的势力,也就是朱存森操练出来的乡勇。

    以前没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在看了大阅后,他认为乡勇有这个实力,可以持续投资。

    “我可以向诸位保证,同时也代表家父向诸位保证,今日诸位拿出的钱粮全部用在乡勇身上,不会有丝毫用来赈济灾民。”

    班老太爷点了点头,“老朽相信朱相公与县尊大人会信守承诺。”

    沉吟一声又道:“老朽出白银一千两,糙米三百石,粮食不多,不过能保证乡勇不挨饿。银子多给了些,希望朱相公能给乡勇人手配一把腰刀,到时杀起流贼来也利索一些。”

    “三百石?一千两?这会不会太少了?”朱存休惊讶道。

    听到这话,众士绅大户的嘴差点儿没被气歪了,心到这人也太黑了。

    “不少了,不少了。”朱存森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粮食不需要多给,只要够吃就行了,只要将粮食握在手里,不怕乡勇不听话,毕竟铁打的汉子也要吃饭。

    但唯独使用的兵器不能是破铜烂铁,有了好兵器,才能镇压住流贼,保护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既然朱存森当着众人的面做了保证,德高望重的班老太爷又带了头,剩下的人也只好选择出钱出粮。

    等到众士绅大户都捐了一遍,朱存森才代表朱谊江报出了朱家的捐资。

    只见他伸出两根手指说道:“朱家出白银二千两,麦三百石,糙米三百石。诸位觉得如何?没让你们吃亏吧?”

    朱家给的最多,众人自然没有意见,纷纷朝朱存森摆手。

    进到二堂前,他在与父亲商议此事时,也被对方说的二千两给震惊到了。

    朱谊江倒不是被大阅时的两句口号弄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因为钱太多臭显摆。

    而是在此次乡勇大阅中看到了儿子的能力,所以才会一次性出二千两白银,既是在帮助儿子,也是在为朱家投资。

    总的来说,所有人出的粮食较少,只能保证一千五百乡勇的日常食用,出的银子比较多,每人最低也是五百两。

    当然,具体有多少钱粮物资,还需要等曹俊的统计。

    朱存森收回右手,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既然我与家父给了诸位一个保证,希望诸位也还我一个保证。”

    这时朱存休将一张绢帛平铺在桌子上,张虎端着笔墨,曲进也端着印泥走了进来,将之放在摊绢帛的桌子上。

    众人大为不解,不明白朱家兄弟要搞什么。

    “请诸位将所出钱粮物资写在绢帛之上,然后在数目处按下各自的手印。”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只要在绢帛上按了手印,就证明在组建乡勇上出了力。

    若朝廷不怪罪自然没事,可要是朝廷怪罪下来,那绢帛就是罪证,按了手印的人一个也逃不了。

    “诸位谁先来?”朱存森询问道,可是根本没人敢上去写。

    “既然没人愿意,那我就先来了。”

    说着,朱存森转身提笔在绢帛上写到,朱存森捐资白银二千两,糙米三百石,麦三百石。

    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写了好,写了大家心中就没了芥蒂,才敢放心。”

    最开始众士绅大户出钱出粮,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保卫扶风县免受流贼侵略。

    现在的目的依然是这个,可是只要看了乡勇大阅的阵容,就不会把乡勇当乡勇看。

    要是在军队中绝对是好事,可坏就坏在这是地方私自组建的乡勇,竟然还有吊打卫所军的实力。

    谁他妈的会相信能吊打卫所军的是乡勇?就算相信了又如何?

    你将乡勇操练地这么好,你想干什么?

    造反吗?

    所以这事说起来也要怪朱存森,谁叫他将乡勇操练地那么好。

    但实话实说,现在的乡勇就是个样子货,连血都没见过,能有什么战力可言。

    之所以会被误认成强军,是因为还有更战五渣的卫所军。

    战三渣的乡勇被战五渣的卫所军衬托,不是自己太强,而是队友太弱。

    朱存森担心众人中存在二五仔,一边给乡勇出钱出粮,一边向朝廷举报。

    他最怕的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朝廷派官员来问罪,询问他组建强军意欲何为。

    他强调这只是乡勇,不是什么强军,仅仅是为了对付流贼。

    结果那青袍官员白了他一眼,说你见过比官军还能打的乡勇吗?

    好吧,卫所军也是官军,朱存森不服也得服。

    就算对方相信了他的鬼话,也认为这是一支乡勇,那流贼呢?你说是对付流贼,那流贼在哪里?总该有个结果吧?

    难就难在这点上,朱存森知道流贼会席卷陕西,更会席卷大明整个北方,可那都是之后的事,目前还没发生,此刻也仅仅只是陕西部分地方流贼闹的狠,更多的还是饥民。

    而凤翔府不在这部分地方之内,既然没有流贼,那就是无故私建乡勇。

    这罪名往小了说是好心办坏事,往重了说就是蓄意谋反,全家杀头是肯定的,诛九族就免了吧,要不然皇帝得先把自己给咔嚓了。

    为了防止这种二五仔的出现,进而给自己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朱存森只有暂时将观兵的士绅大户绑在自己的船上。

    而想要真正解除隐患,只有击败一股流贼,立下功劳被朝廷授予官职。

    拇指沾了一点印泥按在绢帛上,转身看向众人道:“哪位再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班老太爷慢慢地站起身,“老朽来吧。”

    他刚刚提议要给乡勇配腰刀,所以乡勇一旦出了事,他也要跟着完蛋,自然不反对朱存森的提议。

    “班老太爷请。”

    朱存森将毛笔交给班老太爷,班老太爷右手拿着毛笔,左手拄着拐杖走到桌前,提笔在朱谊江捐资数目的正下方写到。

    班仁义捐资白银八百两,糙米三百石,然后摸了摸印泥,在绢帛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写完了,班老太爷看着众人道:“都写上吧,这样大伙也都放心。”

    闻言,沈迹章立马站起身上前接过班老太爷手里的毛笔,继续在绢帛上写到,沈迹章捐资白银一千两,最后按下自己的手印。

    然后代宏山、石员外等士绅大户依次上前,先写清楚出钱出粮的数目,然后再按下手印。

    最后,朱存森拿起绢帛细看,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按上了几十个红手印。

    确认无误后,他将绢帛放进了袖子里

    “绢帛就由我保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