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完不了 » 第14章 只怪手速太快

第14章 只怪手速太快

    士绅大户离开后,朱谊江才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父亲。”

    “你做的不错,这种时候,更要小心,千万不要让人抓住了把柄。”

    “孩儿明白。”

    “之后乡勇全全由你负责,为父就不过问了。”朱谊江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朱存森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道:“谢父亲成全。”

    之前乡勇还算是小打小闹,不会引来别人的注意。

    但谁都看得出来,他要用这次捐资的银子大干一场,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中,可就算是这样,朱谊江依旧支持他。

    这时曹俊拿着一张麻纸走了进来,朱存森则道:“去城外乡勇大营,我们边走边说。”

    几人出了二堂,曹俊立即汇报,“此次共得麦一千五百石,糙米一千石,豆五百石,白银一万两。”

    朱存森冷笑,“三千石粮秣,还不够三月食用,他们这是以为只要掌握了粮食,乡勇就任由拿捏了。”

    几人翻身上马,打马出了衙门,出西城门,往北面的乡勇大营而去。

    路上,朱存森道:“张虎曲进,你二人先行一步,通知在营中的所有文书和管后勤的那几人到大帐议事。”

    “是。”

    说罢,两人打马跑在了前面,等到朱存森四人进到大帐时,代云先与沈长兴几人已经等在里面了。

    “协统。”几人立马起身行礼。

    “都坐吧。”

    朱存森坐于上首,他的右边坐着朱存休、曹俊、马齐、张虎、曲进五人,左边坐着代云先、沈长兴、陈忠义,徐良才等八人。

    他看向左边的八人说道:“你们都是士绅大户派过来的,以往的事我不计较,不过从此刻起,你们就是乡勇中的人,是我们的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就要以乡勇的利益为重,可是听明白了。”

    “明白。”听了这番话,八人自然是欣喜的,因为这说明朱存森已经真正接纳了他们。

    朱存森满意地点头,然后说道:“之前从士绅大户处得了一万两银子,将你们聚集在这里,就是商讨如何用这笔银子增强乡勇的实力。”

    八人震惊于一万两银子,别说是六个穷书生了,就是代宽与沈长兴两个出身富户的公子哥也没见过那么多钱。

    “那还用说,当然是造甲了,只要甲胄齐全,刀剑锋利,乡勇的实力就会大不一样。”朱存休立马说道。

    盔甲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极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正常情况下有盔甲的军队能碾压没有盔甲的军队,所以各个朝代都严禁民间私藏甲胄,威胁程度跟弩是一个级别。

    “黄奴,我这里有三种甲可供选择。第一种是明甲,对乡勇的保护最好。不过制造难度很大,熟练工锻造一副需要白银八两。我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锻造,成本要提高不少,估计一副能达到十两银子。”

    明甲,也即铁盔铁甲。

    “第二种是青甲,制造难度小,一副大概要四两多银子。”

    青甲,也即布面甲与铁盔,布面甲的外部是布,内嵌铁片。

    “第三种是棉甲,对乡勇的保护最差,不过抵挡鸟铳打出的铅丸有奇效,制造难度最小,一副棉甲大概要一两六钱多银子。”

    棉甲,也即棉盔棉甲,跟棉袄差不多,内外皆为布,中间用棉花填充,用泡钉固定。

    朱存森单手扶额,无奈道:“你就告诉我,我们现在能造什么甲。”

    “棉甲。”朱存休很是干脆的说道。

    扶风县只是一个普通县,县内铁匠都没多少,指望让他们锻造铁甲,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那就是棉甲了,不过亲卫队的乡勇必须穿戴青甲。”朱存森拍板道。

    棉甲就跟做衣服一样,所以女人都能做,青甲就需要男人的参与了,毕竟铁皮与铁盔的制作让女人来做的效率太低。

    “不知一共要多少棉甲?又要多少青甲?”

    闻言,朱存森想了想道:“棉甲一千五百副,青甲一百副,除了亲卫队的乡勇,协统、标统、哨正也穿青甲。另外,还需要锻造腰刀一千五百把,铁盔一百顶。”

    他看向沈长兴道:“长兴负责后勤,你家又是扶风最大的商人,了解各种货物的价格,就由你带着后勤的人负责采买棉花、针线、红布、木炭、生铁,另外将采买的数量与所需要的银子都列出来,先报我同意后,你再拿银子与对方交易。”

    “表兄,你说我算。”

    说着,他就从怀里取出一把两掌大小的金算盘,平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你还随身带着算盘呢?”朱存森双眼大睁,被他的操作惊地愣住。

    众人也都看过去,顿时被那金黄色晃花了眼,朱存休问道:“看这模样像是黄金做的。”

    “什么叫像是黄金做的?这本来就是黄金做的,是我们沈家的传家宝,当然要随身带着了。”

    “你爹将这件传家宝交给你,看样子是想让你接他的班。”

    “他就我一个儿子,不将家业传给我传给谁?”沈长兴瞪着朱存休说道。

    这时朱存森摆了摆手,“好了,既然都将家传的金算盘拿出来了,那我们现在就算一算要买多少物料,要花多少银子。”

    这时朱存休从怀里取出一张麻纸,“长兴,这是我找铁匠,还有裁缝询问的,你看看。”

    沈长兴上前接过,看了后说道:“这就好办了。”

    他将麻纸平铺在金算盘正前方,再看向朱存森道:“表兄,还缺笔墨纸砚。”

    “长兴,你就认真算,我来帮你写。”朱存森当即摊开一张麻纸,提笔沾了一点墨。

    “那好。”

    沈长兴也不矫情,当即坐下双眼看着麻纸,双手拨动算盘珠子。

    “棉甲连鞋带头盔,每副需棉花九斤计九百文,一匹红布可做四副计四百文,需生铁三斤计九十文、需木炭十斤计三十文,一人三日工食费计二百一十文,另加二十文的针线钱,共计折银一两六钱五分,一千五百副就需要两千四百七十五两银子。”

    只见沈长兴的十根手指快速拨动算珠,金算盘被打的劈里啪啦地响,嘴里像是连珠炮似地报计算的结果。

    众人呆愣在座位上,惊讶于他算盘打地这么溜,那手速绝对有着十几年的功夫,否则绝不可能那么快。

    朱存森刚开始还显得轻松,可是没过一会儿,他的手速就明显跟不上沈长兴的汇报速度,无奈之下,他只有选择简记,才勉强能够跟上。

    一项算完,沈长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表兄,我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要真是太快了,我就慢一些。”

    朱存森也是要面子的,怎么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承认自己不行,于是道:“我还行,你继续吧。”

    “好。”

    “腰刀每把需生铁六斤计一百八十文,需要木炭六十八斤计二百零四文,一人三日工食费计二百一十文,另算五十六文的刀鞘钱,共计折银六钱五分,一千五百把就需要九百七十五两银子。

    铁盔与腰刀所需物料工食等价,不算刀鞘,共计折银五钱九分四厘,一百顶就需要白银五十九两又四钱。

    布面甲每副需生铁四十斤计一千二百文,需木炭二百四十五斤计七百三十五文,一匹红布可做五副计三百二十文,一人十六日工食费计一千一百二十文,另计针线钱三十一文,共计折银三两四钱六厘,一百副就需要三百四十两又六钱银子。”

    “四项共计需要白银三千八百五十两,打完,收工。”

    朱存森呼吸有些急促的放下毛笔,心道可算是算完了,再这样下去,自己肯定要出大丑。

    当然,他其实已经出丑了,桌上有三滴墨,麻纸上也有两滴,而且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秀才写出来的东西。

    “长兴,你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斤生铁。”

    “好。”

    沈长兴应了一声,然后立马开始劈里啪啦打算盘。

    “棉甲每副需生铁三斤,一千五百副计四千五百斤。腰刀每把需生铁六斤,一千六百把计九千斤。铁盔每顶需建铁六斤,一百顶计六百斤。青布甲每副需建铁四十斤,一百副计四千斤,共计需建铁一万八千一百斤。”

    “那就一万八千斤,吃得下吧?”

    “应该没有问题。”沈长兴想了想后回答朱存森。

    朱存森之前拜托沈家联系凤翔那边的铁商,为此沈家专门派了人去跟凤翔的铁商交涉。

    “生铁每斤三十文,购一万八千斤需白银五百四十两。”沈长兴敲打着金算盘说道。

    “这次购买的生铁数量多,你带上一哨乡勇,再带上两什的轻骑,稍后我就给你准备十八辆骡车,以及八百两银子,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跟凤翔那边的铁商打好关系,不要怕花钱,另外快去快回。”

    朱存休略显轻松的笑道:“扶风离凤翔也就百多里路,一来一回也就五六日的功夫。”

    “长兴,剩下的物料就拜托你和你们沈家了。”

    “表兄放心,我绝对给你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货。”沈长兴拍着胸说道。

    朱存森点头,然后说道:“士廉,你与良才先在流民中招募妇人,等物料买回来后,就立即组织妇人制作棉甲。”

    “是。”

    “大哥,你跟忠义组织县中铁匠,再招些汉子给铁匠打下手,待到木炭跟建铁买回来后就动工。”

    “对了,工钱都是一日三十文,男人日食比照乡勇,妇人日食为乡勇的一半。”

    “都记住了吗?“

    众人点头,朱存森挥手道。

    “那就赶紧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