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菜市口开局,感觉哪里不对 » 第二章 我有一计

第二章 我有一计

    “谔儿,为父连累了你啊。”

    护国公薛定在囚车里不停地唉声叹气。最终还是想起了唯一与自己共患难的儿子。

    “无事的,父亲。”

    薛谔对便宜老爹的话没放在心里。

    因为自己笃定事情会有反转。

    “肯定有,必须有,它一定得有……的啊。”薛谔默默祈祷着。

    因为眼看就要到断头台了,事情还没有反转。

    薛谔的信心,随着时间推移,在慢慢丧失。

    “爹。”

    “嗯?”护国公转头,疑惑地看着自己儿子,不知谔儿此时为了何事叫自己。

    “你不是天下第一嘛。”

    这天下第一可不是吹牛,是有官方认证的。

    而且是最权威的官方——玖国皇帝李玄。

    护国公听到‘天下第一’四个字,即使在囚车里,胸膛也不自觉地挺了起来。

    “实在不行,您亲自把法场劫了吧……”

    “?”

    “!?”

    “!!!”

    “……”

    表情不断地在护国公脸上游走,直到归于平淡。

    ……

    随着记忆不断恢复,薛谔也记起了自己这便宜爹爹是何等的人物。

    玖昌六年,十七岁的薛定被皇帝任命为骠勇校尉,击蛮族于野疆,与轻勇骑八百,斩获敌人2023人。

    玖昌八年,皇帝任命十九岁的薛定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南蛮王、北蛮王部,歼敌4万余人。

    玖昌十一年春,皇帝命薛定率骑兵5万,深入野疆,寻歼蛮族主力。薛定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鸡公山,渡过驯良河,与蛮族东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东蛮王、西蛮王等。

    自此蛮族飘零,玖国一统北方。

    年仅二十二岁的薛定被封为定国侯。

    接下来十余年里,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

    获封“护国公”。

    ……

    可是看着囚车里,这位“哭哭啼啼”的护国公,薛谔深度怀疑,穿越的可能不仅自己一个人。

    这哪还有大将军的样子。

    眼前的护国公,对自己劫法场的提议,表现得惊讶惶恐。

    薛谔觉得,是时候让这位昔日的天下第一回忆起些什么。

    起码,气势要回来,才能做下一步的打算。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爹,难道你忘记了往日的荣光了吗?”

    一首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确实有气势。

    薛谔每次读到,也时常被感染。

    现在说给护国公听,看上去,治疗效果很好。

    震惊,豪迈,潇洒等等情绪表现在护国公的脸上。

    甚至在听完这首词后,护国公的眼里,有了一丝神采。

    就在薛谔觉得有戏的时候,这丝神采随即淡了下去。

    “不…不行,为父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薛谔奇怪地问道。

    “我曾经答应过你娘亲,无论如何,我的刀绝不能向自己人砍去。”

    “可是现在这个‘自己人’要砍我们了。”薛谔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爹,你再想一想,娘要是在天有灵,会眼睁睁地看着咱爷俩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吗。”

    “不会。”护国公想也没想,摇头说道。

    “对啊,所以娘亲虽然不让爹你刀刃向内,但这个‘内’也是分轻重,有大小的。”

    “此时的‘内’大概只有两辆囚车这么大。”一边说,薛谔边比划了一下。

    “谔儿。”

    听到老爹沉重的声音,薛谔觉得事情有谱了。

    “你这诗作的好啊,我儿果然有诗仙之资。”

    “哈哈哈哈……”

    薛谔不知道,老头是怎么在这个当口,把话题引向作诗的。

    虽然这不是自己熟知的世界,但还是不习惯拿别人的诗来装,连忙否认道,“爹,这不是我作的。”

    “还有这是词,不是诗。”

    护国公老脸一红,道:“嗯,为父知道,词嘛,诗词歌赋的词嘛。”

    “不是你作的?”老父亲有些遗憾地再次问道。

    “不是我。”薛谔再次否认道。

    “怪不得,诗…嗯…词很有气势,就是这四十三年,扬州路什么的,跟为父不搭。想来是作词之人的经历。”

    “谔儿可知作词之人是谁,为父甚是想结交一下。”

    “爹你想见作词的人?”

    “是,为父很想见。”

    “那要先劫法场。”薛谔指着不远处的斩首台子说道。

    ……

    皇宫,养心殿外。

    辰时三刻。

    太子李承盯着眼前的鸡笼发呆。

    他知道父皇丢来这么一个笼子是什么意思。

    护国公就是笼子里的刀,有这些刀在,太子就如同笼子里的鸡,动弹不得。

    一步走不好,就会将自己割到鲜血淋漓。

    不是他自己悟的。

    毕竟太子府那么多家将,总有几个是懂时局的。

    这些懂时局的人,为太子殿下分析过皇上为何一定要杀护国公。

    因为陛下身体不行了,在临走之际,要为太子铺平道路。

    而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就是护国公。

    太子明白了,但太子又不太明白。

    不明白的是,太子眼中的护国公,根本不会反对自己。

    不但不会反对,甚至是最拥护太子的那批。

    虽然护国公从未表态,但世人早已把护国公归为太子一党。

    这也让是其他人,不敢觊觎太子之位的底气。

    有分析人士认为,皇上要杀护国公,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还是‘功高震主’四个字。

    陛下在,还有人能压制住。

    若陛下不在,谁人能压服,以太子……

    而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就怕护国公渐渐自大起来。

    人一旦自大,做事就没有顾虑。

    未来的安定,单靠护国公自身的觉悟……

    太不确定了。

    而皇位继承,是不可以有这种不确定因素的。

    更何况,即使护国公没有想法,难保他身边的人没想法。

    ……

    家将说了很多,太子也听了很多,可这依旧改变不了太子的初心。

    李承始终认为,护国公是无罪的。

    若视无罪之人,将来可行有罪之事,那天下人皆有罪。

    而我,太子李承,愿为天下人担。

    李承向皇上表明了心迹,换来一顿毒打。

    好在执事太监下手轻,才没过两天,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养心殿外。

    可李承不知道的是,正因为自己的执着,加速了护国公一家的死期。

    本是秋后问斩,现在提前一个月。

    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