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血魂 » 第一章 武威杨府

第一章 武威杨府

    “你不是我儿!”

    天启三年七月,凉州卫(武威)杨府。凉州指挥、右副总兵杨嘉谟那狭长凤眼微眯,死死的盯着眼前跪坐在地一身锦衣,吊儿郎当的少年。

    “我杨家,自祖继业始,历代忠烈,这忠烈杨府,怎生出你这等不肖之子?”

    “滚,滚去三官祠跪着去!”

    “孝正,盯着他,要是敢在三官祠玩花样,给我打断他的狗腿!”杨嘉谟横眼看向旁立的灶头汉子。

    “嘿嘿,指挥安心。”

    那汉子嘿嘿一笑,三两步上前,一把拽住少年后领直将其拖了起来。

    “嘿嘿,云亭,走咧走咧。”

    “俊叔,你撒开我,你抓狗呐薅我后脖领子。”少年杨观四仰八叉张牙舞爪数次挣扎,最终还是拜伏在这位堂堂副千户的手中。

    只得横眉冷对,看向后方已然一脸怒气的杨嘉谟,大喊一声:“我本就不是你儿!”

    杨嘉谟气急,手指颤颤指出:“逆子啊,逆子!”

    三官祠外,烈日灼灼。那老榆树歪着脖子横伏在墙头,旁边松柏森森遮罩出那么一片阴凉之地。灶头汉子杨俊歇脱了长刀,坐在那青石板上,感受着屁股下传来的一丝凉意,这才呲牙笑看着跪地的杨观。

    “你岁怂咋是个软蛋咧?不就是马惊了吗,落了次马就把你吓成这怂样子了?”

    杨观抹了抹下巴上的汗水,斜看了一眼这灶头汉子:“俊叔,有凉瓜没?”

    “嘿,还想吃凉瓜?我这儿有倭瓜锤,要不要尝尝?”

    半年前,他还是写小说的扑街写手。

    可一觉醒来,他竟然在给杨嘉谟当儿子!

    还他娘的,是干儿子!

    这半年,他弄清楚了时间、弄清楚了环境…也已经数次跟随眼前这位俊叔,前往长城沿线的堡子烽台巡查转悠。他继承了这具身体,同样,也成为了杨府私兵中,最为精锐的队伍成员之一。

    ‘夜哨’,这支和夜不收同等作用的队伍,却独属于这西北之地。

    然而…这一切,他都不想干,他只想回去…

    他试着闷水盆、从树上蹦下来、试着落马,就差上吊自尽招雷劈了。

    可一切都是徒劳!还被杨嘉谟当成了是怂包软蛋,一次次的被罚到这三官祠来跪着。

    他娘的大明啊。

    一句话,大明吃枣药丸!我一个扑街肥宅的玩意,救?咋救嘛。

    你丫的贼老天,拉谁过来不好,你拉我?

    少年瘪瘪嘴,低声嘟囔着:‘没有冰镇大西瓜、没有冰阔落、没有手机…我的亚索啊…贼6…’

    武威杨氏,说牛*是真的牛*。

    呈大宋金刀令公之后,不说什么显贵之后了,就说武威杨氏这一支,人家本来就是显贵!从大明建国开始,武威杨氏立足于此后。

    一世祖杨胜官至怀远大将军。

    二世祖杨斌历任陕西行都司署(甘肃)都指挥佥事、凉州卫都指挥、掌印指挥使、山丹卫都指挥。

    三世祖杨威世袭凉州卫指挥使,三世祖杨玉至南京广武卫指挥使。

    四世祖杨和成化八年袭授祖职,历陕西安化守备、宁夏参将。

    后杨佑历任西宁守备、陕西洮泯州游击将军、肃州参将、甘肃左副总兵。

    杨嘉谟的爷爷,杨鳌历官靖掳卫守备、陕西西安州游击将军、延绥参将、安邊参将、固原镇副总兵。

    杨嘉谟的父亲,到底也是在指挥任上战死沙场的…

    而杨嘉谟,战功辗转,也终于拿到了右副总兵的位子。

    整个大明,一东一西,东边的辽东不说,可要说九边甘肃这块地方二百余年的安宁,就是武威杨氏血染长城的丰功伟绩。

    “哥呀,又挨训了?”

    三官祠外,和杨观差不多年岁的少年漏出头来,笑看着跪在阴影下的杨观。

    杨观斜眼看向少年,微微惊讶:“杨英?你不是去东边堡子了?”

    这小子是杨嘉谟的亲儿子,杨英!其上还有个兄长,名为杨光烈,如今已是总旗。

    再看自己,准确的来说,自己应该管杨嘉谟叫声族叔,父亲曾是杨嘉谟近卫,身份和这灶头汉子一般。三年前,在其战死后,杨嘉谟便将杨观接到膝下,认其为子。

    杨英身着一身皂白袍,头上牛皮冠,身上尘土未扫明显刚从外面回来,嘿嘿一笑跟杨俊打了声招呼:“俊叔,又辛苦你了。”

    灶头汉子杨俊嗤笑一声:“我乐得清闲。”

    杨观看着这个弟弟杨英滴溜溜的走过来,猛然一个挺身扑起,杨英想躲却已然来不及,被年龄稍大一些的杨观直接给扑倒摁在身下,一手锁脖,一手拍着这小子的屁股蛋:“好你个臭小子!”

    “忘了你罚跪的时候,是谁偷偷给你送凉茶的?竟然敢来调笑我!”

    “哥,我错了哥,你赶紧放开,别让父亲看到了!”杨英连声喊着:“我这不是听说你被罚跪,来给你送水嘛,我水囊里有水,有水。”

    “这还差不多。”

    等兄弟俩坐在了阴凉下,杨观才看向弟弟杨英:“我说,你小子不是偷跑回来的吧?”

    “你这一去,怎么也得一个月,这才去了几天?”

    杨英正了正发冠,才低声嘟囔道:“我听说咱们甘肃要来个新的总兵官,是陕西那边提调过来的。这么大的事,我肯定得回来凑凑热闹呀。”

    杨观微微点头,这件事情他听说了。

    今年六月,蒙兵部会推,原陕西、宁夏东路副总兵董继舒,擢领甘肃军伍、领总兵官之职,本年九月内到任。

    这个消息,前两天刚刚传至甘肃。

    杨观咕嘟嘟的灌着凉水,弟弟杨英吸了吸鼻子,看向一旁的杨俊。

    “俊叔,你听过这个人吗?”

    灶头汉子杨俊嗤笑一声:“那是个会舔屁股的软蛋囊子,那副总兵才当了不到一年,锤子事情都没做,这次提上来听说是舔了那魏阉的屁股。”

    “咱们甘肃不比宁夏,这软蛋囊子过来,不定搞出什么乱子呢。”

    杨观扯了扯嘴角水迹,笑看向杨俊:“俊叔,咱们武威杨府,还怕他一个总兵官不成?”

    杨俊目光微斜:“扯淡!朝廷之事,是怕不怕的问题吗?”

    “当年、老指挥英年故去,老太爷为了让指挥世袭凉州指挥之位,曾赠予播州杨应龙二百两银,以求其上书举荐。”

    杨观心中一惊:“杨应龙?那个造反的杨应龙?”

    灶头汉子杨俊微微点头:“老太爷曾在陕西任职,和四川播州有旧,加上皆是杨姓本家,又都是从军之人,举荐一二本是情理之中之事。”

    “然谁料杨应龙反,事涉老太爷,被拘至京中核查数月才止。”

    “指挥世袭之事,也被一直摁到了两年后。许多事情,你怎么样不重要,人家认为你怎么样才重要。”

    杨俊停了停看向二人:“而今,指挥与汤副总兵配合得当,然汤副总兵掌嘉峪关事,指挥掌凉州、庄浪事。这来一个总兵,他势必是要夺权的。”

    “若是其再依仗那魏阉,往甘肃安插自己人……”

    言语至此,二位少年自然也明白杨俊话中之意。

    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不是都能体会明白的,而如今这却是实实在在摆在众人面前的事情。

    “俊叔,您觉得他来之后,最开始对付的是我们杨家,还是那汤副总兵?”

    “这就难说咯,那董继舒在陕西有根底,自然是和陕西相近一些才好。可我们杨家毕竟势大,相比较而言,却也是汤副总兵那边更容易一些…”

    “就是不知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