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血魂 » 第四章 暗谋董继舒

第四章 暗谋董继舒

    “哥,这边的路你跑的多,我们怎么走?”

    路上停歇洗马,小老弟杨英一边把水囊里的水倒在手心,给黄骠马舔舐,一边询问道。

    “至此到杂木河,今晚在大河驿落脚,明日一早沿河而上,明晚至河东两堡,后日中午可至镇羌关。看完了大哥,我们次日一早,从镇羌关出长城,经火路墩,沿故长城里面,直奔小松山。”

    杨观说完看向身后那两位伍长。

    “二位,你们觉得呢?”

    那崔征看起来绵软,闻言只是缓缓一笑,旁边的郭疯子伸手拍了拍马:“有两位公子在,稳妥为上嘛,就按小旗您说的办。”

    杨英没听出来什么,只是一笑点头,将言语递给其身后的安老五和温振山。

    可杨观却听出这郭疯子话里有话,长城以内,夜哨行事你跟我说稳妥为上?

    然而杨观却并无太多的言语,只是呵呵一笑点头:“崔伍长。”

    “你带一伍前方探路,别生了差池,听咱们郭伍长的,稳妥为上。”

    崔征愣了愣,斜眼看了一眼郭疯子,才哈的一声抱拳领命,催马带着一伍而去。

    卫城近左自不会害怕出事,一路马蹄疾驰自不用说。

    夜宿大河驿,分别守夜、叮嘱了驿卒喂马,杨观二人自去休憩。

    可看着那忙碌的驿卒,杨观无奈一笑。

    不知道那个叫李自成的驿卒,如今是何样的光景…

    凉州城内,随着宵禁鼓响,整个凉州城陷入安宁之中。

    城西一处庭院内,近卫早已经将四周数条街道封锁把定。

    一辆辆马车,从各处而来,汇聚入这座小院内,一道道身影显露身形,在这厅中各自落座。

    “杨副总兵,许久未见啊。”

    “汤副总兵,你可算从西边过来了。”杨嘉谟拱手相迎,看着面前这布衣粗汉。

    此人正是甘肃左副总兵,汤世倡,其已年近六旬,可那一身彪子肉,虽是一袭布衣,可却难掩那雄壮身形,只是两鬓白发,脸上那隐隐的黑疤,证实着其确是战场宿将。

    副总兵,有左右之分,左者为尊,故而汤世倡的位子不低。

    可今夜,这厅堂上位两座,他却坐在了右边。

    此时左位端坐,乃是以短须老者,其头顶方巾,身袭灰蓝绣鹤氅,还未等汤世倡问候,便主动与汤世倡问候:“汤副总兵,近来西边可安?”

    “嗨,赤金蒙古那帮鞑子,是有些凶的,加上侵了安定、哈密、沙洲三卫的那些异族,总是不那么安稳。”

    “不过,巡抚大人安心,我嘉峪关城不是那么轻易能让鞑子突破的。”

    “呵呵,如此便好。”

    那老者缓缓抚须,其人却正是如今甘肃巡抚李若星。

    及至稍后,又一身形高大的中年入内:“陈仲见过巡抚大人、汤总兵、杨总兵。”

    “呵呵,荐之来了。”李若星笑着招呼一声。

    “坐吧。”

    杨嘉谟坐于一旁,持盏啖茶,冷眼看了一眼此人。

    此人名为陈仲,乃古浪卫游击。古浪之地本是凉州门户,掌管安远站、黑松林堡子、黄羊川、石峡关、沿水屯堡。其中安远站,建立于祁连山余脉分水岭脚下。乃是从陕西途径庄浪,进入凉州、永昌、甘州五卫等的唯一通路。

    而黑松林堡子,直对黄羊川,在故长城失守以后,鞑子每逢进攻便多在黄羊川,所以此地本就是一个极易立功之地。杨嘉谟之所以不耐此人,是因为此人本是一个养马的出身,并不通战事。因为给汤世倡养马养得好,才被汤世倡数次提拔,送到了这古浪卫。

    杨家世代守护此地,自然深知古浪卫地理之特殊,可奈何此地他却插不进去手。

    众人就座,巡抚李若星才缓缓说道:“那董继舒入甘肃之事,想必几位都有耳闻了吧?”

    杨嘉谟眉头微蹙,他明知此人过来势必有不安之所在,然朝廷任命可不会管地方如何,所以杨嘉谟只是缓缓点头。

    汤世倡笑着说道:“他董继舒来就来呗,巡抚大人又何必单为了此事,将我从嘉峪关拉过来?”

    “又安排在这凉州城内,呵呵。”

    一旁陈仲微微低头,这样的谈话,他可插不上嘴。

    “呵呵,汤副总兵,你难道就没有一点气?要知道,这总镇兵之位,本应该是你的才对。”

    “诶?”汤世倡摆手笑道:“巡抚大人,您可别诓我。朝廷可没说过,这总镇兵之位会是我的,再说了,如今…呵呵。”

    汤世倡缓缓一笑,意味难明。

    而李若星却眉头深皱,瞪着汤世倡:“汤副总兵,你糊涂!”

    “那董继舒是什么人?不过是个舔屁股的货!他能来甘肃,你以为仅仅是那魏阉的功劳?”

    “其大功在太监庞惠身上!”

    “庞惠来此,若在之前,或许还会惧怕你和杨副总兵一二,然如今京城魏阉得势,其祸害宫闱之事已经人尽皆知,我等忠勇之人,又岂能容其放肆猖狂!”

    杨嘉谟并未言语,之事缓缓一笑,低眉看着地面。

    那汤世倡缓笑摇头:“我说呢,原来是庞惠那个没卵子的货。”

    “不过,人家是奉旨提调军伍,呵呵,要说我都得听人家的,这我有啥办法。”

    “巡抚大人,您这话说的,可就……”汤世倡说到此,呵呵一笑便不再言语。

    而李若星却情绪激愤喊道:“九月!”

    “汤总兵,难道你不知九月是何时节?”

    “秋高草肥,鞑子若是来袭,那董继舒若是个知兵的,我自无言语,可其人如何你我又何尝不知?”

    “若鞑子只是寻常侵扰还罢,可若是鞑子进攻汹涌,凭杨副总兵,可挡得下?”

    汤世倡干笑一声:“那巡抚大人以为,该如何应对?”

    “我要参他!”

    “我要参那魏阉!”

    “余事我管不着,但有一样,只要我李若星还在任上,汤副总兵、杨副总兵,你二人便要确保甘肃无失。”

    杨嘉谟缓笑道:“巡抚大人,这本就是本将之责,岂敢有疏忽懈怠?”

    李若星缓缓收敛怒意,只是微微点头,继而便将目光移向汤世倡:“汤副总兵以为如何?”

    “我?”

    汤世倡缓笑道:“反正要迎那董总兵入甘肃,不如我以抵御鞑子为由,调兵来此便是。”

    “这些时日,我就暂歇在古浪卫中。”

    李若星一纸奏折上京。

    而与此同时,数匹快马也暗中疾驰向西,直奔陕西行都司所在甘肃镇(今张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