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血魂 » 第五章 靖羌关外

第五章 靖羌关外

    “大哥!”

    靖羌关,位于东西向已失守的将大小松山护佑在内的古混长城、和南北向古浪长城交接之地。站立关城之上,便可看到那古混河沿岸,连绵起伏的长城烽台。

    整个靖羌关,地方并不算大,关内生活的皆是军户。而关内兵源,则是以军户抽丁以及罪身贬谪而来。关内设驿站、街市、军营、千户所、司税、司市等等,虽然只是一个关城,可其实也监管着周边百里之地的民生。

    天启三年,此地民生尚可,但并无太多繁华之景,毕竟这靖羌关不是南北同行的必须要道,所以来此停留的人并不算多。

    杨光烈已是二十五六的年岁,早已成亲,而今掌总旗五十余名卫军及一小旗亲卫驻守于此,其上还有百户、千户。整个靖羌关,驻扎卫兵千员,可其实只有五六百名而已,缺额一半。

    “云亭、三弟。”

    “见过总旗!”杨观二人身后,己亥、己酉两队夜哨同时行礼。

    杨光烈只是微微点头,看向自己这两位弟弟。

    “大哥,娘给你带了点心和衣物。”小老弟杨英拽着包袱连忙邀功。

    步入关内,两旗夜哨自去休憩,杨光烈则拉着二人:“母亲身体无恙吧?”

    杨英点头笑道:“大哥,你就放心吧,娘能有什么事。”

    “就是二哥,前两天没少被罚跪。”

    杨光烈缓缓一笑看向杨观:“此去关外,你们得相互照应,你是兄长,不能再如此了。”

    杨观连忙行礼干笑:“大哥放心,来之前母亲已经教训过云亭了,您就别再说了。”

    杨光烈这才收敛了笑意:“官场之事,我们干涉不了什么,但你们此去乃是御敌,鞑子的凶狠我是见识过的,更别说你们两个连血都没见过。”

    “那两旗夜哨排名靠后,但不是这种,其他人给你们人家也不会服气。”

    “武威杨氏,但有功劳从马上取,你们若死了,作为大哥我会为你们报仇。”

    杨观张了张嘴,最终也只是一声淡笑。

    小老弟杨英蹙着鼻子:“大哥,我还啥都没干呢,尽说丧气话。”

    一旁安排了芝麻酥饼,里面加了羊肉馅,甘肃的羊,就一个字,嫩!

    杨观旋风般的吞入两个大饼,才满足的打了个饱嗝。

    “大哥,父亲让我们去小松山,只是为了躲避吗?”

    “对呀。”小老弟杨英追问道:“大哥你为何不去?”

    杨光烈一笑,伸手拍了一巴掌杨英的脑袋:“尽说胡话。”

    “我们杨府,何惧于人?”

    “让你二人去,是父亲做出来的一个态度,避免和那位董总兵冲突,只是自保的态度。”

    “我是长子,我要是走了,别人怎么认为?”

    杨观到此才反应过来,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呢…

    他一个扑街写手,对于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着实有些糊涂。

    “前方已经探查了好几遍,今年鞑子进攻的方向,极有可能还是小松山,可正值新总兵上任,你们身上又无军功,趁此机会也可以让你们露露脸,积攒一些军功。”

    “那岂不是我们要和鞑子对上?”小老弟杨英满是惊喜的问道:“那我是不是可以,咔咔的杀几个?”

    杨观听得都有些无奈:“等出了长城,你先跟我斗一番,要是能胜了我再说杀鞑子的事情。”

    小老弟这才干笑挠了挠头:“我这不也是想立功吗。”

    杨光烈郑重的看着二人:“云亭说的无错,平时相斗和战场相斗完全不是一回事,夜哨本就不是用来正面冲突的,如何杀人云亭学过不少,可真要见血还是不一样的。”

    “这个我没办法教你们,你们遇上了自然就知道了。”

    “不过,若是遇到鞑子的大部队,千万不要想着能够跑回来,哪怕是逃入大小松山内部,只要烽火点燃,也不要被鞑子的鹰探缠住。”

    “鹰探、夜哨。都是一种人,只要被一个坠上,那就是一张网扑过来,你们根本逃不掉。”

    次日一早的靖羌关军营内。

    “披甲!”

    随着杨观一声令下,两小旗人马,尽皆取甲开始穿戴。

    夜哨所配,乃是黑色布面甲,内衬铁甲外罩棉布,在小臂处为了轻便,则是甲片在外。

    “一切小心。”

    杨光烈站在众人身后,看着两位弟弟皆以穿戴好甲胄,这才扫视众人。

    “烽台会每隔半月,递送一次口粮,在此之际,没有命令,不得入关!”

    “哈!”

    一声令下,众人策马而出,沿着残破的古混长成以里直直向东。

    在这长城上,如今依旧保留着数座堡子,配以火路墩、用来警惕鞑子大军进犯。而在这里值守的,如今都是夜哨。

    此界临近沙漠,所以并无大木,多是低矮灌木。

    今年年景尚好,所以杂草丰盛,可往来运输行兵,早已经在这荒草之中趟出了一条小路。

    “崔征、带一伍和我一起前方探路。”

    “郭疯子,右手。”

    “哈!”

    二人一起领命,旁边的杨英连忙说道:“哥,我和你一起吧。”

    杨观笑看一眼杨英:“好好看着点,让老五和振山先教你怎么看地形,什么地方适合设伏、什么地方适合藏身。”

    杨英无奈点点头,看着杨观已经催马而出。

    兵分左右,崔征紧随杨观身后,伸手一指身后五人中,便有一人撒出。

    夜哨出,一旗兵马加上军官小旗,一共十三人,行进间多呈三道线散开。

    每一伍六人,皆有两名前方探查,其后伍长配一人居中,另外两人左右散开,而两伍相接之地的两人会交替负责后方和军官小旗的安全。

    一般而言,小旗会居中掌控在两伍中间位置,以调度左右。

    而一旗探查的范围,宽度在三里左右。

    在草原上,这等距离皆是能顾及彼此的距离,一旦临战,三里之地对于快马而言,不过转眼的功夫便至。

    这也就是为什么杨光烈会叮嘱二人,千万不要让鞑子的鹰探缠上。鞑子的弓箭,可至五十步,一旦被一人发现,紧接着,便是数人缠上来,即便你能放倒一人,要是被缠住,一个接一个牵连,那一张大网就会朝你扑过来!

    “要练手,必须得是人吗?”

    杨观仔细看着崔征派出去的每个人,尤其是每隔多远要派出去一个人。这个距离,一般人很难掌控,而是要在心里计算着马的速度步幅,才能大致得到确认。因为这个距离,是和马的速度、弓箭的射程等等牵扯在一起的。

    一旦发现敌人,拨转马头、取弓上箭之间,马便已经冲出去数十米远,张弓瞄准最多三箭,而更多的可能是一箭,若是不中便已经是近在咫尺的对战了。

    “呵呵,也不一定,稍后捉两只野鸡,让小旗你先试一试。”

    “血沾在手上,洒在脸上,那种感觉,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