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轩云年事录 » 太后解围

太后解围

    右相睡眼惺忪在监方司房间里醒来。

    床边守着一个人,定睛一看才发现徐平仁大汗淋漓,正在闭目养神。

    “小徐,我这是睡了多久?”

    徐平仁睁开眼睛,面无表情回道:“一天一宿。”

    “人老了,不知不觉间竟然睡了这么久!”

    他没搭话茬,右相感觉徐平仁眼神迷离,就连行为举止也颇为奇怪。

    一切都好似已成定数,也不可能因为一个捕快临死前的四个字就来怀疑当朝除皇帝外权利最大的右相。

    自己了解的右相,为人淳朴节俭,肚容四海,就算有人当面指着他鼻子谩骂也不过是一笑了之。

    对于夫人更是青梅竹马,相守一生,在不管百姓还是大小官员口中这都是一段佳话。

    徐平仁派了一队人马往树林小路寻着踪迹追去,虽然希望不大,但那个刺客也许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这也是能救萧竹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夜风袭来,吹醒了发呆的徐平仁,他看着眼前这个为承国操劳一生的老人,实在不该怀疑到他头上。

    而且萧竹能在朝堂之上能有一席之地,大半都是靠右相的扶持,没有理由把自己手中最大的一枚棋子给无缘无故抛弃。

    徐平仁朝屋外说道:“命人做些饭菜送来,右相饿了。”

    “倒也不必麻烦,老夫回府用膳也是可以的。”

    他摆手笑道:“这可不行,让人知道您在监方司一天一夜,连顿像样的吃食都没有,那我是要挨骂的!”

    右相从床上坐起来,慈祥的笑说:“那我就恭敬接受了!”

    “如此最好。”

    宫内,太子跪在殿前,想为萧竹做最后的一点努力,毕竟没人亲眼目睹就是他杀害自己的师母。

    又或许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栽赃陷害。

    求情的人少之又少,或许也是萧竹不肯在他们失足落水的时候不愿帮衬一把。

    所以这次不论有什么仇怨,再加上建安世子的点拨,即使有心也不敢与这个手握重兵的世子为敌。

    上天注定一样,萧竹的结局好像只有死路一条,无论再怎么补救也都还是无济于事。

    太子殿下从烈日正盛的晌午一直跪求见皇帝一面,可是无论赵敬来回奔走通报多少次,皇帝都视而不见。

    炽阳的炙烤没有令太子惜才之心减少半分。

    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承国的将来能有一个不再那么怨声载道的世代,无论如何的困难不可能让他退缩半分。

    哪怕只是一面,其实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远处望去,赵敬悠悠走来却只是摇头,太子没有失落,他早猜到会是这种结果。

    可自己总得在这最后的时间为萧竹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徒劳,至少争取过。

    “太子殿下还请回司,监方司不可一日无主!”

    “这是陛下的原话?”太子问道。

    赵敬轻轻点头,低下身来凑到太子耳边,道:“老奴本不该嚼舌,可圣上的心思无人能猜透,您把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便交给天意。”

    太子红着眼眶,目中满是血丝,不甘的望着烛火通明的修心殿。

    眼见太子殿下如此固执,赵敬也不再劝说,转身走向大殿。

    秋风刺骨,一热一冷的天气,让这个从小到大只懂研习古典与治国之道的病弱书生只感觉一阵目眩。

    虚汗顺着脸颊滴在殿前的石砖上,就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徐平仁出现在身后一把搀扶住了太子。

    如同在凌冽寒冬见到一堆巨大的篝火燃烧一般欣喜,太子有气无力开口道:“你肯来,我便放心了。”

    “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狠心不见,又怎么会想见到我这个让他恨的直咬牙的小子。”

    太子粲然一笑,道:“会见的,陛下一定会见你。”

    徐平仁把太子从冰冷的石砖扶起来,径自朝大殿门口走。

    太子殿下颤颤巍巍的从地上站起,此刻他将内心所有的期盼都给予到徐平仁身上,只一个劲的祈祷着他别太做太过惹怒陛下的事情。

    徐平仁内心忐忑,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到修心殿门口。

    只听得拱手弯腰,一声道:“陛下,监方司徐平仁求见!”

    皇帝听见他的声音,放下手中的竹简,偏头望向一旁站的笔直的赵敬,说道:“朕说过,他一定会来求朕。”

    “那让徐大人进来?”赵敬试探着说到。

    皇帝摇摇头,“让他候着。”

    徐平仁就这样被晾在殿外,皇帝故意提高声音跟赵敬说话。

    这种语气好像就在告诉他:朕听见了,但你还是得在外边候着。

    徐平仁是当朝见皇帝敢不跪的第一人,这么多年第一次等到他徐平仁也有求自己的时候,那便在这个时候好好教他一课何是君臣之道。

    他当然敢闯进去,但为了萧竹,他忍下那颗急躁莽撞的内心,此刻萧竹的性命可以说是被自己牢牢抓在手中。

    于是,他再次大喊,道:“监方司徐平仁求见,陛下!”

    过了不一会,赵敬踏着小碎步朝他走来,弯腰行礼道:“陛下恩准徐大人觐见。”

    徐平仁再也耐不住性子,大步走向皇帝,进到殿内,皇帝并未搭理他,打理着偏门外的那些花草。

    大殿内,一副华贵的盔甲,却又显的锈迹斑驳,破烂不堪,上边的每一条刀印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赫赫战功。

    一张承国精细到县的地图被钉在墙上,竹简和各类书籍几乎布满了半个大殿。

    书桌上,呈放从中书省送上来的各位大臣奏折。

    炉内炭火烧的通红,在这偌大的宫殿内竟感觉不到一点寒意,闪烁的烛火照亮了几乎殿内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角落。

    九尺长的木雕龙椅靠墙放着,在那能将整座大殿一览无余的收进眼底。

    徐平仁朝着皇帝的背影扑通一声跪下,皇帝微微转头看去,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想继续消磨徐平仁的耐心,也想看看他到底能为了萧竹忍到什么地步。

    拿起小瓢自顾自的接着浇花,片刻过后,皇帝走进殿内,无视地下跪着的徐平仁擦身走过。

    “赵敬,你觉得朕养的兰花如何?”

    站在一旁的赵敬脱口而出,道:“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用孔圣人中家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皇帝怒目圆瞪着他,疑问道:“你的意思是朕不懂识人之道。”

    赵敬心头一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跪在地上,解释道:“老奴不敢,此话不过老奴对于兰花发自肺腑的赞赏!”

    皇帝冷哼一声,瞅着徐平仁,说道:“稀客,你也是来教朕如何识人?”

    徐平仁岔开话题,真诚说道:“听闻陛下身体抱恙,臣实在担忧。”

    “只恐醉翁之意不在酒。”

    徐平仁在皇帝的眼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可总算是沉着心到了这里。

    若是赵敬刚刚没有用孔子的家语来影射皇帝的眼瞎,或许自己还可以直接跟他开口求情。

    没有时间再去想他是收了谁好处,就算冒死也要做这个搅局者,这两天,他已经被这些臭鱼烂虾给折磨的身心俱疲。

    现在只有等皇帝开口再问,自己才能顺着话茬接下去。

    皇帝缓缓拿起桌上的竹简,漫不经心的围绕着大殿边走边看。

    这一举动倒让徐平仁有些茫然无措,两人都在等着对方先开金口。

    徐平仁实在担忧自己主动提及,会适得其反,而皇帝则认为他是不愿放下自己那昂贵的自尊。

    局面就这样僵持下去。

    “起来吧,你也难得到这深宫一走。”

    徐平仁听见这话就知道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强忍内心的欣喜,站起身来,道:“谢陛下。”

    皇帝扔下手中的竹简,盯着他全身上下打量,感叹道:“二十年前在你还是孩童的时候,经常跑去东宫找朕舞剑论道,如今却是物是人非!”

    徐平仁尴尬笑了几声,无奈道:“早是君臣有别,平仁不敢再同那时一般无知造次。”

    “哦,你也懂得君臣有别,”皇帝大笑起来,抬手指着他,继续说道:“还是该到这来多陪陪朕,你也曾是朕最喜欢的一个弟弟!”

    “会的。”徐平仁敷衍说道。

    皇帝忽然开口问说:“如若朕对萧竹的判决一字不改,你还会如此?”

    徐平仁沉住心中燥气,笑口回道:“会,可如果留下萧竹一命,让他接着辅佐陛下,史书上定会留下一段君臣美谈。”

    听见这话,皇帝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刚刚本来已经有要放过萧竹的想法,可不知怎么,他转念一想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退下吧,记得你说过的话,以后常来陪朕。”

    徐平仁不远就此放弃,开口继续求道:“陛下,萧郎的才华……”

    没等徐平仁说完,皇帝打断道:“你擅自调动监方司人手查案,朕已是睁只眼闭只眼,朕给过你机会。”

    “萧郎……”

    “够了,”皇帝勃然大怒。

    赵敬这时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皇帝长舒一口气,调整好情绪之后,道:“朕对你已是一再容忍,别蹬鼻子上脸。”

    眼瞅着气氛不对,贴身服侍太后的嬷嬷走进来。

    行跪拜礼后,嬷嬷解围道:“太后听闻徐大人入宫,特地来请他往寝宫叙旧。”

    见徐平仁还不死心,嬷嬷拽着他的袖口朝殿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