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寄愿于拳 » 第三章

第三章

    回想起了毕业时的那个场景,一群只刚对社会有所了解的人聚在一起,不曾发下什么出人头地的愿望,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去做什么,就只是信誓旦旦地说要混出个人样来……

    但这个社会还是比想象中要残酷的多啊。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就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挣扎着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只能嚼着领导画下的大饼,向往着那不切实际的可能……

    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生得一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心肠。

    都道是真心换真心。可真心换得的从来就只有表面上的笑脸,内底里想的是什么不得而知。遵照本心行些好人好事,也只会被人看做憨傻。

    空有一身于生活无半点益处的本事。

    换不来柴米油盐,赊不到医食住行。只能一个人自娱自乐,日复一日地腐败干枯。

    与那山月记中的诗人相仿却又不同。深知自己是块美玉,却不敢加以琢磨,只因纵是美玉亦难有价值。又因深知自己是块美玉,故不甘于瓦砾间庸庸碌碌。

    舍不下自己的一副心性,也撕不下自己的一张面皮。

    不甘心被这世道改变,又无从反抗。不想变得不再是自己,可却拗不过这时代浪潮,有心而无力。

    只能苦守在这一处,任由一腔热血凉透,渐渐沦为失了魂昧了心的行尸走肉。笑脸迎人,恭声问好,陪笑作揖。只到了午夜的时候才会惊醒,惊骇镜中的那张脸到底是谁。

    抬起手握紧了拳头,看着手臂上随用力而凸起的肌肉,赵嬴自嘲地笑了出来。

    就算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哪怕梦想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满腔热血也不再滚烫,自己终究也还是有一直坚持下来的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寒暑不惧,从不敢有一刻懈怠,这就是坚持所换来的报偿。

    可这样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个笑话一样,什么都换不来。

    侠以武犯禁,社会之中容不得他肆意妄为。就算是再能打,也不过是一介匹夫,好勇斗狠之徒罢了。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自己所学的这东西,用现代的话来讲,应该叫传武?至少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那样的,是传下来的武术。那就算是吧。

    不过远没有网上传得那些那么有名,也没有什么说出去就能让人觉得如雷贯耳的名号。

    师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这门派到底叫个什么名字,从好几代之前就已经是这么个无名的状态了,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

    门派也不像那些传武一样学徒众多,赵嬴的这个门派的传承只能用人才凋敝来形容。

    在师父那一代的时候好歹还有几个同门的师兄弟,可到了这一辈之后,正儿八经点香案拜祖师收进来的弟子也就只有赵嬴一个了。

    这本就不是什么能够让人以此为生的本事,也拉不下脸去赚吆喝,更不愿意上电视去当小丑,做那马戏团里的猴子。所迎来的自然也就是这样的下场,风雨飘摇。

    整个门派除了能打之外也没有任何特点,更没有什么独传密藏的招式套路。太极也教八极也学,形意也练咏春也打。

    说的好听点叫博览众家之长,说的难听点实在点,就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能东拼西凑。

    师父倒是很务实,用他的话来说,这叫能用就行。往上传承再久也不能让人一蹴而就,反而只要学来的东西不是假的,那不就够了?

    当初不过是五六岁的年龄,跪在祖师牌位前三个响头磕下,便算作是拜了师入了门。自此常伴师父身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老话都说穷学文富学武。若是没有个殷实的家底,又如何能够在日复一日地打熬筋骨磨练技艺之余保证生活。

    老一辈的人几乎都已仙逝,同一代的师兄弟中也只剩下了师父一人。作为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弟子,赵嬴肩负着的就是把这门派传承下去的重任。

    但就算这样,师父也从来没有让他为了习武去放弃其他,反而天天早上催着他快去上学,教训他绝不能因为学武就荒废了学业。

    小时候赵嬴还不懂,只知道师父催了那就该去上学了。

    直到长大之后才想起询问。他是这一代唯一的弟子,传承门派的重任也只能落在他的肩上,为此必须把武艺学好才行。可师父却从来没让他弃文学武,反而督促着他去学习。如果因此而疏忽了武功,门派断了传承怎么办?

    虽然赵嬴没有因此荒废武艺,但他还是疑问,如果当初真的因此荒废了,门派岂不就要断了传承?师父为什么冒这样的风险也要督促他去学习。

    那时因为早年旧伤已经坐上轮椅的师父听了这个问题反而大笑出声,直到笑得咳出来才停下。

    师父告诉赵嬴,什么门派的传承,那都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赵嬴的未来。

    习武在这个世道里是没有出路的,就算穷极了武艺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充不得衣食住行,也换不来柴米油盐。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出路。

    他已经吃够了这样的苦,自然不会想赵嬴再走他的老路。

    习武者最着重要去修行的,不是武艺,而是德行。没有这份德行在,武艺再高也不过是一介匹夫而已。有了这武德,才算得上是个武者。

    门派的传承断了那就断了。在这世道里,濒临断传的又哪只他们一家,已经断绝的传承更是数不胜数,又何妨多他们一个。

    反倒是赵嬴的未来才更重要。若是为了门派的传承而毁了赵嬴的未来,那才是亏了德行。只怕将来命归九泉,在下面都要被祖师爷责罚。

    但除这之外的另一个回答,却让赵嬴大为震惊。

    因为师父说,如果想要把武艺练得更精湛,那就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不只是学校里教的那些,还要学得更多才行。

    师父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本能觉得这样可行。

    他说自从到了这新时代之后,就见到了许多以前不熟悉的武艺,在电视上也看过那些拳击柔术的比赛,都不乏有可取之处,也各有独到之处。既然有可取之处,那就要学。

    但这样也还不够,他总是觉得,应该把这些武功和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虽然中华的武术传承久远,但也绝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拘泥于古。习武之人学的是武,不是招。练的是术,不是那一拳一脚的套路定式。

    那各门各派的武功,也从不是一成不变。又哪可能从最初就有那么多的招式。

    武术是一直在进化的,只有顺应时代才能延续下去,一成不变就只会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里。

    必须要推陈出新,在原本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开拓出更多,将武术发扬光大。

    就像那句老话:弟子不必不如师。

    倒不如说,后人自当胜前人。本就在大树的荫庇下,若是还不能有所发展,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些人拘泥于古,把那些固定的招法路数奉为圭臬,稍有改动就要痛斥是欺师灭祖。殊不知曾经的祖师把武功传下,本意为的就是让弟子后人将之发扬光大。

    时代在进步,武术却没有进步,这不就等同退步?与那些开拓的人相比,到底谁才是欺师灭祖?

    如果能够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开拓进取,想来祖师也会感到欣慰吧。

    师父原本的话到底怎样赵嬴已经记不得了,这些只是他根据回忆和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师父的想法是对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依旧找到了正确的路。或许这就是人生经验积淀出的智慧吧。

    也正是因为师父的这番话,让赵嬴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慢慢地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

    知道了这世间万般武功,各有各的独到精妙之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应当量才适用。

    武功之中的一招一式是前人为后人留下的捷径。但捷径到底只是一条羊肠小道。传承下来的招式虽然具备普适性,可终究不是量身定制,无法适用于每一个人。可能上一招适合,下一招就大相径庭。这时所要做绝不是强行接受,而是做出取舍。

    去芜存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前人的招式再好,也绝不能照本宣科。习武者要做的,是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重现曾经。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解剖学、植物学、化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这些学科每一种都与武功息息相关。

    武术讲求发力,但大多数时都是以自己的感觉作准,模糊而且笼统。如果能把这些量化,更加具体地展现出来,就能更好地将其优化。

    学习生物学习解剖,可以清楚人体的构造,知晓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如何分布如何生长,懂得人在活动时肌肉是如何运动的。

    知道这一拳一脚都是哪里的肌肉在发力,清楚那一招一式带动的是哪里的骨骼。从而主动控制着那些肌肉主动发力,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学习数学学习物理,是为了在脑中构建出清晰的力学模型。要计算出应当怎样发力,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角度出招能把力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把原本虚幻的力道走向转变成无法骗人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出来。

    学习运动学。是为了搞清怎么样的动作才能够更好地运动,怎么样的动作才能够更流畅地衔接下来。让动作能够行云流水,而不是僵硬地好像傀儡。

    学习植物学学习医学,是要学会自医,知道怎么更好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强行压榨身体透支潜力。学习化学,是要能够分清人体内部分泌的物质,用特别的方法加剧或减缓体内化学物质的分泌。

    学习心理学,是因为战斗本就是一场心理的对弈。双方战术的交锋、气势的压迫、表情的欺骗、动作的诱导,每一处都能影响最终的胜负。

    最后万象归一百川合流。只要愿意,世间的一切知识都将是无可替代的宝物。从这些知识中擢取精华,将之汇聚到武学之中,这便是更好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