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不要当舔狗啊 » 第十七章:重操旧业

第十七章:重操旧业

    九十年代初期一块钱的购买能力,差不多是后世的二十倍左右。刘文博把糖葫芦定价五毛钱一串,按理来说是贵了一点,饭店的的红烧鲤鱼才三块五一份。但是也没办法,毕竟成本在哪儿摆着。这个年代工业化程度远不如三十年以后,糖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贵。一串糖葫芦,成本差不多是售价的一半。

    下午四点半,天已经擦黑,学校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入鱼入大海一般涌出校门。这个时候,各个摊位的生意,开始忙了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学校里面的学生基本上全部离校,这个时候就该收摊了。自行车后座上的糖葫芦卖掉了三分之二左右,趁着还能看清路,刘文博又快速的蹬着自行车到了长江路步行街。夜市灯火通明,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年轻的情侣和夫妻。晚上下班,正好到夜市约会或者逛街。

    刘文博把自行车停在步行街街头,嘴里不断的吆喝着糖葫芦。许多人都是过来问了价格,觉得太贵以后就离开了。成年人知道赚钱的艰辛,花起钱来自然不能像学生一样无忧无虑。在长江路站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把剩余的糖葫芦全部卖掉。草靶上一共插着一百多串的糖葫芦,刨除成本能剩下三十块钱左右的利润。

    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年代,百废待兴。路走对了,一步登天。相反,家破人亡也大有人在。

    卖完所有糖葫芦,刘文博又向前走一段路,到光复路24线水果批发市场,买了两箱山楂。回家的路上,天已经黑透,他也不敢再骑自行车赶路。冬天路面上有不少被压实的积雪,看不清路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滑倒。人穿的厚,摔一下没什么事儿。关键是把两箱山楂摔散了,可不好往回捡。

    刘文博推着自行车回来的时候,母亲和大哥也已下班到家。晚饭是打卤面,刘文博吃了三碗。没到这个世界之前,他一直都不爱吃打卤面。现在想想,可能就是饿的轻。

    吃完晚饭,在母亲的追问下,刘文博说出了今天去卖糖葫芦这件事。全家人对其表示高度赞同,甚至老爷子的脸色都不那么冰冷,缓和了许多。其实父母最希望的还是他能进厂上班,不过这个想法几乎不太可能实现。这一阶段的下岗热潮,打破了很多人的铁饭碗。刘文博的大哥,一个汽车厂的非正式员工,遇到减员,肯定是最先被裁撤掉的一批。

    做流动商贩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但怎么着也比当扒手强啊,最起码也是不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凭手艺吃饭。

    吃完晚饭,全家人齐上阵,母亲洗山楂,大哥去核,老爷子串串,刘文博熬糖蘸糖葫芦。忙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是把两箱山楂都做成了糖葫芦,大概能有二百多串。

    早上八点,刘文博又在草靶上插了一百多串糖葫芦出发了。昨晚的两箱山楂,串了二百多串糖葫芦,草靶最多只能插一百多串,剩下的那半,只能等卖完了再回来取。

    这次他选择的位置是贵阳街,这时候的贵阳街还是很繁华的地带,整条街上各种精品屋,道路两边都是摆摊的小商贩。几年后,某位青天大手一挥,把贵阳街和长江路都拆掉重建。但是开发商后续资金没跟上,于是就在这两块茶啊冲市最繁华的地段盖起了一排排彩钢房。再也不复当初繁华的景象,看起来就像是棚户区……

    刘文博在贵阳街和长江路,反复横跳十几次,终于在下午两点左右,卖完了所有糖葫芦。骑自行车回家,到家的时候发现,老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买了山楂,正在哪儿尝试着蘸糖葫芦。

    “糖没熬到时候,所以才挂不住糖,也会粘牙”刘文博在后面做了一下指导工作。

    老爷子嗯了一声,把那串没挂住糖的山楂串放下,继续熬糖。

    “不见颗粒的时候就不用搅动了,等到糖熬到微黄,有一股淡淡的焦糖味儿,就差不多了。也可以用竹签蘸一点糖,放到凉水,拿出来糖变脆,就可以蘸糖葫芦了”

    在刘文博的指导下,老爷子终于成功的蘸好了第一串糖葫芦。

    “锅里热着饭”可能是因为蘸糖葫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可能是因为小儿子改邪归正而感到欣慰,老爷子主动跟他说了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一句话。

    “嗯,我知道了爸”刘文博笑着答应,掀开锅盖,里面有一大碗米饭和一盘土豆炖白菜。

    刘文博吃完饭,把碗洗干净,将剩下的糖葫芦带上,又骑车去了师大附中门口。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刘文博每天出去卖糖葫芦,老爷子在家里面做糖葫芦,父子二人配合的相当默契。

    在学校门口摆摊这些日子,刘文博又打跑了几个欺负学生的小混混,因此很受到学生们的拥护。可能是看他生意不错,也有过几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来抢生意,甚至卖的比他还便宜一毛钱。可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买账,专门来照顾刘文博的生意。在他打了学校附近几个欺负学生的流氓之后,有几个男生居然起了认他当大哥的心思。还好那时候古惑仔系列电影还没上映,要不然这种情况肯定会更多。

    刘文博笑着踢了那几个男生的屁股,每人一脚,让他们回去认真上课。学生该考虑的就是好好学习,不要整天想那些有的没的。

    伴随着正月的结束,糖葫芦的生意也正式告一段落。天气回暖,糖葫芦放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开始化糖。

    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刘文博除去还给当初借李伟的那五十块钱,还剩下一千多块。

    至于下一份生意,刘文博早就已经盘算好了。在茶啊冲这个年代的蛋糕,采用的还是老式做法,用整颗的全蛋打蛋糕浆。这样虽然省事儿一些,但是做出来有气泡,口感略粗,还有些噎人。

    穿过来之前,王铭远的职业就是烘焙,从事这一行业接近十年。以后世的技术,吊打现有的技术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就是资金方面不太充足,所以刘文博决定还是在家里做,出去摆摊卖,攒下一些钱之后再开店。

    在旧货市场买了一台电烤箱和一台打蛋机就花了八百多块钱,剩下零碎如模具,烤盘,打蛋器,橡胶铲,锯齿刀等等,又花掉了一百多。

    等到采购完所需的原材料以后,刘文博体会到了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的滋味。

    这次的技术含量要比做糖葫芦高深的多,饶是老爷子想伸手,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一旁帮着刷刷洗洗。刘文博把全蛋打到一个大盆里,蛋黄和蛋清分离。蛋清里面加上砂糖,放进打蛋机中打发。蛋黄里面加入白糖,色拉油搅拌均匀以后,放进过筛的低筋粉和玉米淀粉,再次搅匀。最后把打发的蛋白分三次加入到面糊中,倒进烤盘,震几下排除多余的气泡。烤箱预热到一百六十度,把烤盘塞进烤箱。

    看着刘文博这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老爷子欲言又止。能不好奇么,从小就没接触过这些的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会了?并且还这么熟练。难不成南下培训的时候,除了摸包,还教这个?

    糖葫芦就不说了,毕竟技术含量太低,可是现在做这些东西,他是从哪儿学来的。

    刘文博看出了老爷子心里的疑惑,但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说实话,你儿子被夺舍了。只能信口胡编了一个理由,说是在书店里面看书学的。至于老爷子信还是不信,暂且不去想那么多。

    刘文博烤了两盘蛋糕,一盘香草戚风,一盘香橙戚风。二者之间做法的区别,大概就是最后一步加的科技与狠活不一样。一个是香草粉,一个是香橙粉。

    趁热把蛋糕倒扣在铁网上脱模,等到不烫手以后,用锯齿刀修理掉口感不好的边角。拿出尺子,把蛋糕切成长十厘米,宽八厘米的小块。烤盘的尺寸是60×40,一盘正好能切出来三十块。

    把蛋糕包装好以后,刘文博又把醒发好后的巧克力面包和火腿面包放进烤箱,每种烤了二十个。刘文博把做好的蛋糕和面包每样留下几个,给家里人尝尝。

    等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刘文博骑上了他新换的那辆二手带玻璃罩子的三轮车。

    蛋糕和面包的定价都是一块钱一个,主要受众群体还是家境条件不错的女生。对于正在长身体的男生来说,根本吃不饱。并且女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性要大于男生,口味偏甜的糕点,也更容易受到她们的青睐。

    刚开始只有几个女生在午休时间尝试着买了一块,和其他要好的闺蜜分享以后,这种从未尝试过的食物,在她们的交友圈之中迅速风靡。

    然后就有许多结伴而来的女生,照顾他的生意。每个人买一种,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当然,也不乏有钱的学生,自己每种都买一份,或者给女朋友买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