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30章 套路得人心

第30章 套路得人心

    李天秀与李冶交流完毕,又将其引荐给宋九嘉后,他提议三人一起用餐,以尽地主之谊。

    待李冶与宋九嘉见礼之后,二人逐渐聊了起来。

    因二人都学识渊博,越聊越投机,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平时不苟言笑的宋九嘉说起话来竟滔滔不绝。

    李天秀见二人交流越来越深入,他找了个机会插话:

    “恩师与李大哥先聊一阵,吾亲自去告知内子家中有客,不能陪她,免得她久等,顺便安排晚餐。”

    宋九嘉见李天秀把宋韵儿如此放在心上,满意地说道:

    “天秀且去罢,吾之掌上明珠从小都很体贴,汝可以多哄她一阵,仁卿这里有为师在,自不会怠慢。”

    李冶见状十分羡慕,也说了句玩笑话:

    “多谢飞卿先生和天秀款待,天秀真是好福气,师徒既成丈婿,师兄妹(李冶推测)既成夫妻,兄羡慕不来。”

    李天秀也俏皮道:“不知李兄可已成家?”

    李冶回答:“吾已成家。”

    李天秀回答:

    “那嫂子也很有福气,有一个进士出身的夫君,天秀目前领的是武职,科举却是白身,若说羡慕,吾家韵儿倒还要羡慕嫂子好福气呢。所以李大哥应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自强之人才能给予身边人幸福,现阶段吾不如李大哥远矣。”

    说完,李天秀便出门离开了,他的一番话让李冶陷入思考。

    宋九嘉细细品味一番,也有所得,便提醒李冶道:“吾这徒儿才思极敏,又善诡辩,仁卿可有所得乎?”

    李冶回过味来,表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学到了。”

    ……

    幸得夜夜不缀辛勤耕耘,李天秀轻易便安抚好宋韵儿躁动的心。

    他亲自安排小竹亲上菜,服侍宋韵儿用餐,自己又在旁陪了宋韵儿一阵,方才体贴离开内院。

    李府花园凉厅内,宋九嘉、李天秀、李冶坐在桌边,彩珠、小福不断上菜,桌上摆了两荤两素一汤,搭配两盘冷拼。

    李天秀在后世也是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所以绝不铺张浪费,但对于提升饭菜口感十分上心。

    他最近有空就指导施春娘厨艺,家中饭菜口味明显提升,连剩菜剩饭都变得极少,宋九嘉为官时深知民间疾苦,对此十分欣赏。

    宋九嘉虽不在乎虚礼,但因为初次见面不了解李冶用餐习惯,便亲自作表率,除了用餐前稍微介绍了下菜品,便不再多言,只是带头安静地吃着。

    李冶、李天秀二人从善如流,李天秀主动陪李冶小酌两杯,还特地言明宋九嘉最近已开始戒酒,只能以茶代酒。

    李冶对各色菜品赞不绝口,见李天秀吃起饭来风卷残云一般,不像自己以前见过的文人那般生怕发出响动,李冶也受到一定影响,逐渐敞开肚皮,比以往赴宴多吃了一些。

    饭后,趁着李冶前去小解时,李天秀找到机会,跟宋九嘉单独说了几句。

    “恩师,您觉得李冶此人如何?”

    宋九嘉点头称赞:“仁卿是个正经的读书人,单从治学来说,他比你严谨。”

    李天秀倒也没在意恩师将李冶和自己比,我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虽然比传统文学肯定比不过,可我不需要比啊,扬长避短才是正理,不然如何建立自信。

    李天秀行了个大礼:“恩……泰山在上,女婿有个请求,还请泰山助我!”

    李天秀也不在意对宋九嘉的称呼始终不固定,反正没事叫恩师,有事叫泰山岳父,准没错。

    宋九嘉一惊:“贤婿这又何故?有事直说便是!”

    李天秀回答:“婿有难处啊,大大的难处!婿此番出去闯荡,看似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之中,但心中的苦无处诉啊!婿缺乏文人班底。”

    见宋九嘉陷入思考,李天秀担心李冶会很快去而复返,又忙着说:“古人云,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还请泰山助女婿将李冶收入麾下。”

    李天秀还未说完,宋九嘉便答复道:“颖宝勿急,是为师当官当糊涂了,局限于以往之格局。当初探讨时局,吾就该想到,秀要走的道路,比老夫艰难得多!汝有何计,可简单说……”

    宋九嘉这时见李冶已经回来,便立马打住话题,招呼李冶来坐。

    李天秀也不担心没来的及跟宋九嘉细说计划,他只需要宋九嘉小小配合一下就好,他对自己的套路很有信心。

    李天秀神色如常说着:“李大哥还没有参观恩师这小巧宅院呢,今日天气晴朗,日头也还未西落,我们三人可逛一逛,边走边说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李冶欣然接受,府邸虽然简朴,但宋九嘉介绍起自己经营的一草一木,甚是用心,得到称赞时还颇为自得。

    在游园的过程中,李天秀也适时吹捧,说恩师置园,师法自然,暗合含蓄蕴藉的意境,又引如后世苏州园林之借、框、漏之概念,补充完善,让宋九嘉和李冶耳目一新。

    待几人游览完毕,途经僻静之处,李天秀终于开始游说:

    “李大哥,弟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李大哥成全!”

    说完,他还行了一礼,以示郑重。

    李冶见此情形,年近不惑的他,人生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今天受到李天秀礼遇,自身还对宋九嘉有仰慕之心,他也不打算玩虚的,选择了硬接招:

    “天秀与吾一见如顾,汝既称吾一声大哥,兄洗耳恭听,只要是吾能做到的,愿成人之美!”

    李冶以为李天秀是有事相求,倒也没有往大的方面想。

    李天秀见状,便娓娓道来:

    “实不相瞒,弟乃南宋德安府人,因清口战败,流落北地,幸得恩师青眼有加,遂拜得名师,娶得贤妻。

    弟一路走来,眼见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不由心急如焚,便立志做一番事业,不求建功立业、匡扶河山,只求安身立命、救死扶伤,为乱世百姓求得一片乐土。

    秀之志,虽不高远,但胜在务实,只因时间不足,秀眼下只募得精兵良将,却苦于无谋士相佐,望大哥后续听完缘由,能慎重考虑。”

    李冶见状,看了眼宋九嘉,见宋九嘉面色如常,便知晓大概情况了,只是苦笑道:

    “弟是给为兄出得好大一难题啊,兄当初与好友谈天说地、直抒胸臆,便时常想着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考科举为官便是吾之尝试,但兄之才干不在于谋略。不过你说的眼下山河破碎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知弟有何高见?”

    李天秀见李冶没有断然拒绝,就知道一切都有得谈,不怕你要求多,就怕你看不起我,根本就不愿意听。

    李天秀只简单作答:

    “兄不必急着拒绝,谋士不只是用计,也需要精于数算。汉初之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统筹调度不正好与兄之才干相符吗?还请兄移步书房,秀有一物请兄观看,并详细讲解。”

    李天秀没有急着去全面打动李冶,这不是三言两语能搞定的,于是他邀请李冶及恩师宋九嘉一起到自己书房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