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45章 得赐官爵

第45章 得赐官爵

    完颜守绪问李天秀:

    “孟子一则: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李天秀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句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李天秀回答: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完颜守绪再问:

    “大学一书中,治国、平天下是如何阐述的?”

    李天秀顿了顿,又继续背诵: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完颜守绪露出了赞赏之色,又再三问道:

    “吾近来在细读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全段可记得?”

    李天秀再次充当复读机: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造造尔。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宜尔妻孥。”

    朝中各位重臣听完完颜守绪与李天秀对答内容,也都不由点头,不少文臣更是流露出赞赏之色。

    完颜守绪最后不由放心了:

    “看来颖宝博闻强记,确有贤才,不是假话,不知颖宝可有诗才?”

    “回禀陛下,臣并无诗才。”李天秀不想因此去抄诗,觉得该展现的已经足够了。

    完颜守绪略带遗憾地说道:

    “也罢,诗词终究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天秀之才学已足矣!”

    顿了一顿,完颜守绪低头理清思路后,便当场颁布了口谕:

    “苏椿、宋九嘉、李天秀上前听封。

    今升海州为节镇州,称兴海军。

    擢苏椿开府仪同三司,兼都元帅,权兴海军节度使,知兴海军行尚书省兼枢密院事,特封兖王。

    授宋九嘉资德大夫,兼元帅左都监,知兴海军防御使,签兴海军行尚书省兼枢密院经历官,特封胶东郡王。

    授李天秀上护军,兼元帅右都监,知兴海军刺史,签兴海军行尚书省兼枢密院都事,特封东海郡王,赐同进士出身。”

    完颜守绪刻意停顿了一下,最后补充道:

    “相应诰敕、空白告身、空头赦文,随后由吏部办理,与官服、封赏、军费一并下发,以苏爱卿为主便宜从事,特赐汝三人相应规制汴京宅邸各一处。

    暂定于八月上旬出征,卿等要多做准备,力求东征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事已毕,三位爱卿可退朝回驿馆等候。”

    三人随即领命:“臣等拜谢陛下恩赐!”

    谢过完颜守绪赏赐之后,李天秀便跟着苏椿、宋九嘉二人退朝了。

    出了皇宫,一路上,李天秀心里在想,皇帝很大方啊,这还没到生死存亡之际呢,王爵就开始大把册封了。

    仿佛看出了李天秀的疑惑,苏椿主动解释道:“颖宝可是觉得封赏很高,很意外?”

    见李天秀抬头看向自己,也不等李宝回答,他接着说道:

    “其实这都是我走了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门路的结果。”

    李天秀答道:

    “虽走了门路,但这爵位,官职之高确实让我很意外呢,我以为封国公就差不多了。”

    苏椿说道:

    “王爵是虚封其实还相对容易,毕竟实物奖励大不如前,不然你以为正大三年夏全、王义深自楚州来降,张惠、范成进自盱眙来降,夏全得封金源郡王,王义深封东平郡王,张惠得封临淄郡王,范成进封胶西郡王,这又作何解释?”

    李天秀倒也记得原历史上后来国用安帮金国解决徐州叛乱后,收复海州及郁洲岛,制造大量船只,又劝谏完颜守绪逃往海州,走海路逃往金国故地。

    虽意见未被采纳,但还是被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兼都元帅,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特封兖王。还赐姓完颜,成了完颜用安。

    总之那都是完颜守绪逃往归德府以后的事情了,与当下情况还是有明显区别。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现下未一步到位,完颜守绪没直接册封恩师宋九嘉和自己为正二品左、右副元帅。

    比如苏椿,从一品散官兼任从一品武职,宋九嘉和自己则是正三品散官、武勋去兼任正三品元帅左、右都监,比理想中差了一品。

    苏椿见李天秀似乎是理解了,便接着说道:

    “所以反倒是这官职更难运作,海州历来不被过分看重,一直是刺史州。本无行尚书省以及行枢密院设置,皇帝能设置,只是鼓励我等收复失地罢了。不过天秀的贤才也是加分项。”

    李天秀摸了摸鼻尖,谦虚道:

    “苏元帅你懂的,天秀的贤才都是夸大了说,至于文采更不搭边,无非死记硬背罢了。”

    “记忆力好就是相当好的能力了,颖宝不必过分谦虚。还有,颖宝啊,吾与汝恩师暨岳父平辈论交,也一直是好友,你叫我一声师父或者先生不吃亏。”

    苏椿笑了笑道,他倒没说这汴京城什么一口一个大帅元帅叫个不停,终究不太合适。

    “那太好了,吾这下就有两个师父了,看来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对不对?苏师父。”李天秀高兴道。

    宋九嘉倒是不怎么关心另外二人之前的谈论,他虽然热衷做官,但更在乎做官做事的过程及结果,反倒不在意这些品级虚衔,所以没有加入讨论。

    不过当他听到李天秀两个师父的论调,也不由笑了起来。

    当然李天秀也不算正经官迷,毕竟山河日下的金廷所给官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李天秀在乎的是这些官职王号在创业初期能带来的收益,毕竟古代平民往往就吃这一套,这些名号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李天秀认为创业初期,这官爵不管有没有想象中好用,但必须要有。

    本来苏椿正准备聊聊等会行程,宋九嘉倒是先开口了:

    “还未到午时,时候尚早,今天先放松,不忙其他事务,等会吾等去哪里吃,吃什么,再去何处游赏观景?你们各自有什么想吃的想逛的?谁为主导?”

    李天秀想了想,想着还是由‘老师傅’引路不吃亏,也好给长辈们展现的机会。他恭敬道:

    “还是请岳父和苏师父作主吧,当下汴京有什么著名景点我也没了解过,我就只听说过一个遇仙楼,好不好吃也不晓得。”

    “那就去遇仙楼。”苏椿倒是抢先拍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