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金末: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55章 一身虎皮

第55章 一身虎皮

    李天秀一行人赶到下土桥附近时,已是辰时后半段。

    一处小茶肆中,李天秀找了个单独的隔间,周围木架将各区域隔开。

    木架上放着花草绿植、摆件装饰等。

    花盆中插着牡丹、兰花等花卉,还有几株竹子挺拔在窗外。

    李天秀与完颜按春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他劝起了完颜按春:

    “按春衙内,之前你说你与内室不甚和睦,但秀认为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之间的小情绪不应该不管不顾,你这次还是应该将其接出汴京,免得你内室以后遭了兵祸。”

    李天秀掺合完颜按春的家事,其实也是想着,这人性子不稳重,还是要让他的妻子来管着点好,一点点纠正,不能任由其长歪了。

    之前听完颜按春说自己对完颜赛不安排的婚事不甚满意,李天秀猜测按春应该有点惧内,不愿服从妻子管束。

    完颜按春听完,也叹了口气道:

    “多谢李郡王关心,其实按春现在已没有那么恨她,当初无非是为了与家父唱反调,牵连到她,才变成这样。

    离家这几年,吾浪迹烟花之地,其实也有点厌倦了,这次回来,我会尽量处理好与内室的关系。”

    “女人嘛,多哄哄就会好。”

    李天秀见完颜按春愿意听从安排,便只简单说了句。

    二人边喝着茶,边看着茶肆窗外街道人来人往的场景。

    李天秀也体贴地安排两名亲兵到旁边坐了一桌,小兵也算是享受到了。

    等李汾身穿一件布衣,赶到李天秀这边后,面上竟然挂着一些汗珠。

    他没有顾上去擦汗,而是第一时间进店,向柜台茶博士打听名叫李天秀的客人。

    李天秀一直在观注着门口,从李汾进门他便发现了,看到茶博士指向自己这桌,他便知道正主之一已经到了。

    虽猜不出对方到底是哪位,但李天秀只管起身热情地接待着。

    看着李汾额头的汗珠,李天秀猜测对方是赶路比较急,不然雨后本来算是很凉爽的天气,何至于热成这样。

    李天秀自我介绍道:

    “吾就是李天秀,字颖宝,不知道来客是长源兄还是飞伯兄?”

    李冶连忙点了点头,他看了眼年纪轻轻、俊秀不凡的李天秀,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忙自我介绍道:

    “仪态不整,请恕在下失礼,吾就是李汾,字长源,太原平晋人,感谢郡王相邀,吾特来赴约。”

    “请坐,请坐,长源兄先用些茶水解渴,我们慢慢等待飞伯兄。”

    李天秀不失礼数,好好地招待起李汾来。

    李汾见李天秀很年轻,相处起来不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便稍稍放松一些,听劝地用了些茶水。

    在接到请帖那一刻李汾便猜测李天秀可能是要结交自己,总之应该是好事,所以他选择坦然赴约,来之前路上他还想过要如何应对。

    等稍微歇凉快了些,李汾便自来熟地主动与李天秀攀谈起来。

    大概又等了小半个时辰,王郁也慢悠悠地前来赴约。

    相互之间打招呼,认识完毕后,李天秀见人已到齐,王郁也歇好了,他便直接把李冶写的介绍信分别发给二人,便在一旁不吭声。

    李汾、王郁见到好友李冶写的信件,便坐在那里认真地看了起来。

    不管二人来之前是否有心理准备,但看完信件,瞬间明白了一切。

    李冶的信中简略介绍了自己与李天秀相识相知,然后投效,最后又写明要点,建议李汾、王郁二人不再局限于汴京寻求出人头地,而是应该转投李天秀门下,一起外出做事。

    李汾看完信后,便先向李天秀表明态度:

    “李冶信中,条理清晰,意思简明扼要,吾已明了,承蒙东海郡王看的起在下,吾愿投效。”

    李天秀见王郁还没有下决定,便加了把火,他说道:

    “吾相信两位兄台是有真才实学的,但还要花点时间了解汝二人各自特长,最后给予合适的官职。

    待遇方面,愿以五百石年俸聘请汝二人,以铸币、粮食、绢布等下发,不打折扣,这赶得上六品官待遇了。”

    王郁其实刚才也差不多看完信件,只是在揣测其中细节,所以慢了半拍。他这时听到李天秀开的价码,也很心动。

    王郁也主动问道:

    “飞伯也愿意追随郡王殿下,只是今天怎么没见到敬斋(李冶)前来?”

    “哦,他与我兵分两路,带领小股人马去老家帮我接亲人去了。颖宝感谢长源兄、飞伯兄信任,颖宝愿意今天作东,让大家吃好喝好,再去青楼开心一晚,算是小弟一点见面礼。大家借今天机会相互熟悉一下,吃饱喝足后,后面才有精力安置家人,作好出行准备。”

    没想到招揽过程如此顺利,准备的后手完全都没用上,李天秀变得更热情了。

    完颜按春高兴道:“好,到时候大家放松一下。”

    “先说好,如果自己没文采没实力,花魁就别想了,别想用钱砸,那都是大家以后的家底,找清馆人的钱我会出。”李天秀打了个预防针。

    完颜按春哀嚎一声,李汾、王郁倒也不觉得李天秀小气。二人考科举屡次落第,本就是落魄了,经常会吃了上顿担心没下顿。

    比如王郁,家素富,赀累千金,遭乱荡散无几,殊不以为意,依然发愤读书。

    李汾出身沙陀族,是李存勖后人,算皇族后裔,但他这辈子运气不济,就从没有富裕过。

    现在能有在位高官愿意聘请自己二人辅佐,还安排吃喝玩乐,实际上美得很。

    二人虽然看不透,觉得李天秀如此年轻,即便顶着郡王的爵位,实力方面也可能会有一些水分。

    因为相互之间聊得还算愉快,他们也不太担心,认为李天秀官职即便比爵位会低一些,但能够带兵外出征战,整体也不会太差。

    见今天时间尚早,李天秀便提议再互相聊聊天,谈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不管李汾、王郁二人想探讨文学诗词、谈古论今,还是想谈论风花雪月、坊间趣闻,李天秀都选择积极配合,誓要让二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逐渐归心。

    只是苦了完颜按春一点,李天秀之前把按春衙内身份简单介绍给二人后,按春便一直在旁陪同。

    若是谈女人、谈趣闻,他没问题。

    但一旦涉及文学方面,完颜按春一窍不通,只能在旁边当听众,却又不好离开。

    随着李汾、王郁与李天秀逐渐熟悉之后,他们逐渐开始大着胆子,旁敲侧击,隐晦地了解起李天秀的情况。

    “郡王殿下,你为何刚到束发年纪,就能得封一品王爵呢?有没有什么诀窍?”

    “郡王殿下,你师从何人?现在任何官职啊?”

    “郡王殿下,你家是哪里,家中还有谁?……”

    一系列问题,李天秀也没瞒着,明面上的东西都如实回答,至于诀窍什么的没有教,怕带坏了二人。

    但他纠正了一句:

    “暂时别叫郡王了,那只是开始怕你们看不上,为了拉拢你二人不得不扯起这身虎皮。

    二位还是叫我颖宝吧,王郁年轻,可以叫我李兄,也比较合适,汴京城内我们要低调,懂不懂?”

    二人点点头,然后又开始问东问西,李天秀也忙着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