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逐鹿中原(八十八)

第一百二十七章 逐鹿中原(八十八)

    燕国四百二十三年秋(633年)

    勿吉城(吉林市)

    数以千计的勿吉人开始向北迁徙,他们将要前往难河下游,难河与黑水交汇之地生存。

    这是因为,勿吉国王已经将勿吉城以及难河城,以及周边地区,卖给了燕国。

    燕国则把最近卖不出去的香料、玻璃、丝绸、瓷器等支付给了勿吉国。

    这也不算是坑蒙拐骗,毕竟勿吉地广人稀,要那多么地也没法开垦,不如卖一部分地给宗主国燕国。

    虽然可以直接强占,但毕竟是自己小弟的国土,做出这种事,会引起其他小弟的不满。

    这就是燕国的仁义,明明可以直接强占,但燕国选择花钱购买,免得自己众叛亲离。

    再之后,便是征调人力物力财力,日复一日地改造沼泽森林,把沼泽变成耕地,把森林砍伐一部分,变成居民区。

    “终有一日,这里将成为我们燕国的大粮仓,黑水对于我们燕国,就如同巴蜀对于秦国。”

    这样的改造往往是几十年几十年来计算的,平均三十年时间,才能改造一小片区域,这一小片区域,就可以生活十万居民。

    彻底把黑水地区改造成燕国的后方粮仓,这个时间起码需要两三百年,消耗一整个王朝的寿命。

    燕国人把改造东北的计划,称呼为【都江堰计划】,因为燕国确实是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巴蜀。

    山海关就是燕国的函谷关,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就是燕国的关中汉中,东北平原就是燕国的巴蜀天府之国,鹊岛群岛(倭岛)就是燕国的河套平原,香料群岛就是燕国的西域都护府。

    当燕国正在经营刚买来的南勿吉地区时。

    长安城

    这一年,中原发生大规模蝗灾,许多地区出现人相食的悲剧。

    皇帝李世民,下罪己诏,祈求老天爷宽恕大唐。

    由于漕运的基础设施还没修缮好,所以很难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灾区,因此,李世民号召百姓自发地前往粮食丰收区吃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陈祎,法号玄奘的僧人,趁机离开长安城,一路向西,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身毒,寻求更多佛法。

    由于他是唐朝的僧人,故而也可以称之为唐玄奘。

    此时,西突厥正在发生内战,西域各国趁机独立,唐玄奘通过西域进入天竺的通道,被暂时打开。

    突厥人的特殊体制,导致他们虽然扩张速度很快,但内战也非常频繁,十年时间,有五年在对外扩张,有五年时间在内战,永无休止的战争。

    突厥人体制,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内部崩溃瓦解,政治体制极其不稳定,除了军事扩张很猛,实在是过于拉胯。

    “世间皆苦,此行西去,求取真经,拯救苍生!”

    唐玄奘西行天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去传说中人民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天竺,寻求真经,寻找让百姓幸福安康的办法。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由于距离太远,所以唐朝人并不知道天竺的黑暗面,只能从书籍中看到天竺文明的辉煌,同样的,天竺人也看不到大唐的黑暗面,看到的只有万国来朝的辉煌。

    大唐的百姓此前经历了三十年战争,民生经济都被彻底打烂了,百姓皆苦,所以唐玄奘将要前往传说中的理想国,去哪里找到能够让百姓幸福的治国道路。

    又两个月后

    燕国四百二十四年春(634年)

    一个让李世民兴奋的消息传来。

    东突厥,又又又又又打内战了。

    国内,长孙无忌依旧建议继续休养生息,不应该发动战争,房玄龄建议修缮长城,防备突厥重新统一后会再度南下。

    而李靖等武将,却建议皇帝李世民,趁着东突厥内战,北伐草原,征服草原。

    武将想的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速战速决。

    文臣想的是,国家经历了三十年战争,已经残破不堪,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军事冒险。

    “突厥人马上就要灭亡了,没有必要修缮长城。”李世民先是拒绝了修缮长城的建议,然后,又说道:“我们只派出少量精锐骑兵,协助东突厥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用突厥人对付突厥人,不会劳民伤财的。”

    就如同燕国对付中原一样,从来不上自己的真正主力,都是少量精锐壮声势,然后让中原人去打中原人。

    突厥人的内战,还得从去年冬天的雪灾说起。

    去年冬天,雪灾爆发,草原上的牲畜冻死许多。

    突厥这种部落联盟,有个特征,那就是:社会资源多的时候,社会矛盾就少,社会资源少的时候,社会矛盾就多。

    以前大家可以一起抢劫中原的时候,大家还能勉强团结起来,现在中原统一了,抢不动了,又突然来个雪灾,把牲畜都冻死了,那就只能内卷了。

    为了活命,各个部落大打出手,都想抢走其他部落的牲畜,来养活自己的部落民众。

    在这种困难时刻,如果是大一统的政权,会选择牺牲一部分人,然后保全剩下的人,所有人团结起来,保证文明的存续。

    而突厥这种部落联盟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内战!

    赢了的,就能活下来,输了的,就变成尸体。

    本来牲畜就少,可汗还强征牲畜,卖给燕国,然后从燕国购买商品。

    李世民最终拍板决定,征调一万骑兵,随时准备北伐草原。

    又一个月后

    薛延陀等草原部落的使者抵达长安,希望与大唐结盟,共同推翻颉利可汗。

    “草原遭受雪灾,可是我们的大可汗,却还在把牲畜卖给燕国人,只为了换取那些奢侈的香料和玻璃。”

    “请大唐皇帝陛下出兵,帮助我们铲除残暴的大可汗,我们愿意向大唐臣服,永为大唐奴仆。”

    颉利可汗显然没把草原上其他部落的牧民当人看,当草原发生饥荒时,他不仅不肯救济,反而还跟燕国签署了《燕与突厥友好互助贸易协议》,加大了每年的牲畜贸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