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案山海经:神隐谜局 » 第十四章 入荒界寻踪女丑尸

第十四章 入荒界寻踪女丑尸

    东山先生三人正站着的地方,是荒界里的一座高台,由土石合围而成,四方皆有台阶上下。极目四望,整个荒界一览无余。

    这座高台就是曾经的帝台,如今早已废弃。

    当年,大禹诛杀相柳之后,血流成河,所过之处草木皆枯、土石尽陷。

    为了善后,大禹掘地丈余,又用他父亲之前偷来的息壤填平,总算是差强人意地交付了整个工程。而这座帝台,正是由挖掘出来的血土凝铸而成。

    五界分置之前,它在人界的昆仑东北。后来分宇划界,帝台便出现在了这里。

    颓圮的墙体上,已经满是凝结后的暗红色、鲜绿色的血渍,以及又宽又长、凌乱斑驳的爪痕。

    东山先生站在土台边缘,倒背着双手四下远望。

    过了一会,他从袖里掏出一个精巧的罗盘。待剧烈抖动的磁针逐渐静止之后,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强行改变它的方向,缓缓回转了两格,停了下来——

    磁针显示的方位,就是他们的目的地:龙山。

    孟子邻伸着头盯着罗盘的指针,不明所以,而东山先生则抬起头目视远方,环顾四周之后,指着左前方向,头也不回地说:

    “那就是方山。”

    孟子邻并不清楚东山先生指的到底是哪一座山,因为四周隐约可见的山峰连绵不绝,像是被笼罩在雾气之中。

    他还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东山先生在此时强调方山的位置,想当然地以为是女丑之尸的案发地。

    听到“方山”二字,孟子邻感觉自己背诵碑文的成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想起方山“日月所出入”的记载。于是,孟子邻补了一句:

    “其他的几座山,有的是日出之地,有的是日落之地,为什么方山是日月出入之地?按说,不管是太阳还是月亮,要么东升西落,要么西升东落才是啊。”

    孟子邻如此天真的提问,本是想对师父炫耀已经通读碑文,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思考,发问的言语之间带着那么点沾沾自喜——

    他试图通过说话转移对荒界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心理,没想到却露了怯。

    东山先生微微一笑,倒背着手欣赏着天上油腻腻的浮云——好像他来这里不是执行任务而是游览观光——摇了摇头,说:

    “这,就是身为凡人的苦恼之处啊。

    “人啊,生在天地之间,眼界不过目之所及,足迹不过数里之遥,久而久之,自然无法理解天外地下的现象。

    “遇到这种问题,要么附会于乏味的个人经历,要么局限于生活的有限常识,连想象力都失掉了……”

    东山先生摇头叹气地一番长篇大论,让身为人的孟子邻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反感,刚刚酝酿的自矜神色也荡然无存,心里暗想:

    好像你不是人似的——东山先生的确不是人,至少现在的他不是——不过孟子邻并没有吭声,继续听师父自说自话。东山先生看了看满脸疑惑的孟子邻,说:

    “在人间,我们会编排故事嘲笑刻舟求剑的愚蠢,觉得这楚人着实可笑,然而有多少人没犯过这种错误?”

    “莫非……”孟子邻大睁双眼,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环顾四周,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想。

    “把荒界想象成是一个晷面。晷面之外,四海相连,即东、西、南、北四海;四海之缘,生有海潮;海潮之上,浮有一山。”

    东山先生的解释,让孟子邻对荒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这山,就是方山,也是‘十日’之首出入之处。”

    原来,在这十日出入之处,唯有方山是浮于海潮绕荒界转动,而其他九山,则是固定位置。

    “十日绕荒界次序更迭,日升月落周而复始,而海潮因日月运行而围绕荒界流动,浮在其上的方山,位置也就在不断变化。”

    东山先生抬起手来,凌空画了一个圈。东山先生见孟子邻听得入神,又补充道:

    “方山随海潮围绕整个荒界转动一周,就是荒界一天,人间一年;日月轮转,出入方山,是为荒界一纪,人间十年有二。”

    孟子邻努力想象着神、天、人、荒、冥这五界的分布构成,和日月运行到底是怎样的,试图用自己在碑林中的所学,将东山先生的描述拼接起来。

    然而,不等孟子邻还在忙着构建荒界的沧海桑田,东山先生径自沿着土台已经残破不堪的阶梯走了下去。

    此时,多足生物的不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生有六腿的帝江平生最恨台阶,认为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和人身攻击。

    所幸它还生了四个翅膀,在这种时刻最能派上用场,于是,一坨红彤彤的肉团开始在空中浮游。

    孟子邻紧跟师父身后,三步并作两步,追上东山先生,望着台下让人毛骨悚然的荒野问:“我们这是去哪?方山?”

    “龙山。”

    “龙山?”孟子邻感觉自己被东山先生绕了一个大圈,带到了没有知识的荒原,脑子还停留下刚才一直提到的方山上。

    “对。”东山先生言简意赅地回答。

    “龙山……那里是……?”孟子邻说完这句话,感觉追问得有些冒失,随即止口不言。

    东山先生摇头叹息,自顾走路,语气变得生硬起来:“我且问你,按照记载,女丑之尸在什么地方?”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把碑文背得滚瓜烂熟的孟子邻终于等到了表现的机会,一字不落地脱口而出。

    “嗯,很好,这是荒虚纪事碑中《海外西经》的记载。还有呢?”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孟子邻对答如流。

    “对,这也是荒虚纪事的记载。”

    “《大荒西经》。”孟子邻补充道。

    东山先生继续问道:“两相比较,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孟子邻轻轻地摇了摇头。

    东山先生头也不回地叹了口气,说:“唉……读死了,不过就是一块能走动的石碑而已。”

    此时的帝江,虽然能听得到他们的对话,但是只恨自己此时没有嘴巴,不然就可以回击当时被孟子邻取笑成“烧炭炉子”的口舌之争。

    无奈之下,帝江只得在空中一上一下地跳动起来,以此附和东山先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满足。

    东山先生对孟子邻的表现颇为失望,但还是非常耐心地一边下台阶,一边复盘此前的对话内容,一步一步将字里行间隐藏的信息,抽丝剥茧说给孟子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