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案山海经:神隐谜局 » 第十八章 曝巫尫或成瞒天计

第十八章 曝巫尫或成瞒天计

    当东山先生问到“祈雨”一说可有依据时,孟子邻就像是准备充分的考生遇到了自己押中的题目一般,言语之间颇为神气:

    “对照文字记载和现在我们掌握的案情来看,‘祈雨’的说法可以采信,并无可疑之处。”

    “不妨说来听听。”东山先生漫不经心地问。

    “根据阴阳交合的理论,很多地区每逢遇到严重的旱灾时,为了祈雨,会献祭巫女,把她们放在太阳下曝晒。”

    东山先生脸上付出一丝浅笑,问道:“这是你道听途说,还是有史记载?”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有提到。”

    “原文是如何说法?”东山先生依旧不动声色地问。

    “暴巫尫至九日,无举火事,无煎金器,家人祠门。”孟子邻一板一眼地回答。

    “嗯,从字面意思和理论依据来说,‘祈雨’的确能让人信服……”东山先生略略点头,“但是,经不起推敲。”

    孟子邻一脸疑惑,问东山先生其中的缘由。

    “暴巫尫至九日,这句话如何理解?”东山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孟子邻。

    孟子邻虽然熟读经典、过目成诵,但是很多细节也是囫囵吞枣、浮光掠影,至于表达的准确内涵,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听闻东山先生如此追问,顿时开始有些局促:

    “应该就是曝晒巫尫,‘至九日’,应该是一共曝晒九天?”孟子邻被东山先生问得没了信心,言语之间显得有些心虚。

    所谓巫,指的就是主掌祈雨的女巫;而尫则是脸面畸形向上之人。

    由于尫的人面向上,遇到雨天的时候,他们的面部五官就成了天然的蓄水池,所以尫人不喜雨而喜旱。当久旱不雨时,就把巫尫聚集起来放在太阳下曝晒。

    这时,东山先生才将话题转向孟子邻刚开始的疑问,从案情最初的线索慢条斯理地解释说:

    “假设‘祈雨’一说为真,接下来,我们就以此为前提,来梳理一下案情的整个过程。

    “女丑被十日炙杀,原因是为了求雨;那么接下来,因为出现了‘十日并出’的异象,所以就有了羿射九日,‘日落九乌’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

    东山先生娓娓道来,把刚才两人的对话梳理出一条因果逻辑线。

    正当孟子邻点头称是的时候,东山先生话锋一转,若有所指地说道:“问题就出在这里。”孟子邻顿时疑窦丛生,追问哪里有问题。

    “且不说‘日落九乌’中的‘乌’,指的是日中金乌,还是乌鸟之乌,单说‘十日炙杀’是为了祈雨,这本身就经不起细节推敲。”东山先生一席话,让孟子邻更加不解其意。

    东山先生这才将自己思考的来龙去脉说给孟子邻。

    “曝巫求雨”,的确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古籍中也多有记载,但是,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仪式。

    比如,春季祈雨,暴巫聚尫八日,意思是,把巫女和尫人聚集到一起曝晒八天;夏季祈雨,是暴釜于坛,就是把锅放在祭坛上曝晒;秋季祈雨,则如孟子邻刚才所言,暴巫尫至九日。

    虽然东山先生他们目前尚不知道女丑之尸案发的具体时间,然而不论是什么季节,“十日炙杀”就显得颇为离奇——

    按说,如果炙杀女丑只是为了求雨,应该还不至于张罗出这么大的排面。

    孟子邻认真地听着东山先生的分析,陷入了沉思,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又不甘放弃自己的推测。正当他举棋不定之时,东山先生又继续说道:

    “笼统地把整个案情放在现实中推论,的确是能自圆其说,好像也没有什么破绽,但是,这一切的推论,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

    孟子邻依旧像是被蒙在鼓里一般,满脸疑惑地看着东山先生。

    “这个前提就是,龙山附近出现了严重的自然干旱,而且,要确定女丑就是一名巫女。”

    东山先生看了一眼孟子邻,抬起头来看着天空,幽幽地说,“但是,根据文字记载,当年案发之时,并无旱灾发生。”

    早在东山先生堪舆五界绘制《噬灵乾坤全舆卷》之时,就对女丑死于十日炙杀产生过怀疑。

    为此,他当时还顺便走访过龙山附近的女子国、丈夫国、奇肱国、三身国等地,查阅了轩辕氏时期龙山方圆百里之内的天象异变记录。

    然而,他发现,这附近的方圆百里,不曾出现过严重的自然干旱,甚至连颙、獙、肥遗、鸣蛇等带来旱灾异兽的行踪也没有,一度让东山先生怀疑女丑案发之地并非是在龙山。

    孟子邻听东山先生说起没有旱灾发生,下意识地心头一震,脸色凛然,心中暗想:

    如果东山先生的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一切,都将是被某种力量操控的结果。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足以改变日月天象,甚至是历史记载?

    目前,东山先生和孟子邻还无从推测这起案件的背后力量,再这样推理下去,无异于是牵强附会,甚至胡乱猜测,只会让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远,这可是侦办案件的大忌。

    东山先生自然能意识道这一点,于是重新回到推论的初始状态,按部就班地拼接已经掌握的少得可怜的信息碎片。

    “虽然文字记载中并没有出现过,但是……”东山先生顿了顿,感觉这其中又出现了无法自恰的问题,“从坊间野语的流传来看,旱灾的确是发生过的。这一点,着实让人想不明白。”

    孟子邻站在一旁,作冥思苦想状,因为之前犯了一次错误,现在说起话来难免谨小慎微。许久之后,终于鼓起勇气,试探性的口吻道:

    “如果不是自然天相导致的旱灾,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不是文字记载中就不会提到?”

    东山先生被孟子邻一语惊醒。的确,如果不是自然之力导致的旱灾,就不会出现在文字记载中。

    想到这里,东山先生脸色骤然阴冷,眉头紧锁,回过神来:这个思路倒是能解释得通。

    如果以此为前提,排除引发干旱的异兽,那目前就只剩下了两条线索:

    一个是女魃,曾经在冀州之野帮助轩辕氏黄帝大破蚩尤的风雨阵;一个是十日,本应次第迭出轮转,当时却同时出现进而导致旱灾。

    “十日”这个线索,已经作为死线处理,毕竟在冥界之中形同土石的那九个太阳,和现在悬在空中被抽灵出身的太阳,都无法提供任何有效信息,接下来只有一个突破口:女魃。

    东山先生暗自思忖一番,感觉这里面有些无可言说的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