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案山海经:神隐谜局 » 第二十二章 遭谋杀旧情成追忆

第二十二章 遭谋杀旧情成追忆

    孟子邻和龙鲤,东山先生和帝江,四人两组开始分头进山。

    孟子邻骑在龙鲤背上,所过之处,竟能感觉到焦土散发的余温,热气升腾,自下而上拂过。

    龙鲤自是不敢近地,在空中拉开距离四处搜寻,希望找出一点生命的迹象。

    两人绕丘行至山顶,结果一无所获。临高俯视,却发现另一侧半山位置,有一水潭,潭边似有人影走动。

    两人小心翼翼地下山靠近,发现正是东山先生和帝江。

    水潭十丈见方,周围由玉石垒砌而成。青白色的潭水澄明湛碧,如镜的水面细纹粼粼。

    应龙每每出入其中,犹如灵光乍现,激起的水花波光潋滟,落在潭边方石上,其音清脆异常,如珠落玉盘一般。

    另有鱼虾龟蟹游弋其中,如同浮在空中。影子在日月光华的照耀下投在石上,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简直就是水晶龙宫,应龙也常在此戏水为乐。

    眼下,东山先生他们面前的这水潭一片死寂,深不可测、浊不可见。

    这时,东山先生将潭水抽离出来,着龙鲤再引东山之水蓄入池中。反复几次后,潭水再次变得澄明清亮,遍寻水潭,也未发现有任何生命迹象。

    “既如此,那我们再去别处查看,”东山先生内心十分愧疚,一脸悲戚之色地说,“但愿故友能躲过此劫。”

    正准备离开之时,听到潭中有簌簌之声,潭底泠石细沙缓缓起伏。他们四人回身站定,盯着波光闪闪的水面,一条龙尾从细软的泠石中伸展出来。

    东山先生认得这是应龙,大喜过望。然而,这龙尾又缩了回去,被埋没在潭底。

    东山先生陡然变色,推测应龙可能身有重伤,于是使出一记分水之术,左右切开潭水,移至两侧,又将潭底泠石分于四周,发现在盘卧底下的应龙。

    应龙此时已经是鳞甲尽褪,龙身萎缩,布满血口,龙角也断掉一支,完全是瘫死在那里的模样,鱼虾龟蟹附在周围。

    原来,刚才龙尾出水,就是这些小生灵们听到东山先生的说话声之后,奋力托举而起而试图求援的。

    这时,龙鲤一个俯身过去,绕起应龙之躯把它拉回潭边,轻轻地放在地上,一旁的帝江随即将圆滚滚的身体膨胀数倍,把应龙裹入腹中。

    看着盘在帝江腹中的应龙久久也没能苏醒过来,东山先生索性向鱼虾们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见他一个纵身,跳至潭底,伸手从刚才劈开的水壁上取出一个水球,把活着的鱼虾置入其中,问起事情原委。

    这些鱼虾生灵将应龙留下的遗物交给东山先生,详尽转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连潭水变黑的原因也交代得一清二楚。

    东山先生越听越动容,时而脸色凝重,时而摇头叹息,眼中含泪、悲恨交集,声音也开始哽咽颤抖。

    正说话间,龙鲤突然对还在潭底的东山先生大喊:“先生——,帝江说,应龙大哥已经灵息全灭,回天乏术了……”

    听到这话,东山先生瞬间呆住,含在眼中的浊泪崩然涌出、簌簌落下,一时间不知该做什么。

    良久过后,他缓缓起身,仰天长叹:“今失故友,贫道之罪也!虽死亦不容诛!”说完,以袖拭泪,步上潭边.收起法术后,潭水缓缓而落,复平如镜。

    此时,帝江把应龙安稳地放在地上,虽然鳞甲已经复原,伤口也多半愈合,但是灵息全无,僵直地躺在那里。

    东山先生两眼发直,怔怔地望着应龙的尸体,跌跌撞撞趋步上前,伏尸恸哭。

    东山先生和应龙之间的友情,要上溯至天界纪年的一百三十五年前,也就是人间纪年的二十年前。

    当时,东山先生为了绘制现在的《噬灵乾坤全舆卷》,遍行五界,远至四极。走到凶犁之丘时,见此地雪虐冰饕、寒冷异常,如坠冰天雪窖。东山先生只得以真火避寒,勉强行至山顶,勘完整个山貌。

    就在准备收工之时,东山先生却发现山顶积雪处似有匐行的痕迹,于是便一路追踪过去。走到尽头,发现一条银龙盘卧在冰雪之中。

    东山先生上前稽首垂问。这龙慢慢苏醒,冷面无神,目中无光。许久之后,发现是个人影,不禁惊愕失色。

    两人互道名姓,诉及往事,便由此相识、惺惺相惜。

    身为道家的东山先生,对应龙的遭遇十分同情,而应龙也由衷钦佩东山先生踏遍八荒五界绘制乾坤全图的勇气和毅力。

    置身于这天凝地闭、风厉霜飞的凶犁之丘,东山先生想到应龙的遭遇,而面前这条孤寡万分的它,竟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盘踞了三百年之久,直恨天道不公,不禁悲从中来,决定逆天而行。

    之前勘察地貌时,他就发现被这冰雪覆盖的山土,其实是可以汲日月灵气的青垩。正好借此条件,改天换日。

    当日,东山先生起阵施法,引炎山之火融雪化冰,移羝山扶木、瑶山甘华栽植其上,招盛山五彩之鸟、诸沃之野蜂蝶虫蚁做窠山里,于是就有了后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色丽景。

    东山先生此举,有着极大的风险。如此大动干戈地私自改变天象,是不被天界乃至神界允许的,与呼风唤雨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东山先生毅然决然,不仅将凶犁之丘改天换日,还给他建造了一个平时消遣娱乐的好去处。

    龙无水泽,犹如木无沃壤。

    东山先生想到这里,又在凶犁之丘选了一块单椒秀泽之地,掘土为渊,移合虚山璿石垒砌成潭,潭底铺以鹿蹄山泠石。规制完成后,应龙取东海之水注入其中。

    砌潭的璿石剔透润泽,潭底泠石细软如沙,日光之影、月华之辉布于潭上,涟漪微漾、波光粼粼,如天上星河落于凶犁之丘。

    东山先生对自己的建造之功甚为满意,当即从白帝少昊所居的长留山取来一方文玉,抽出量天尺,将日月之光集于尺尖,镌刻下“游龙潭”三个字,立于潭边。

    这字凤翥鸾回、遒劲有力,呼之欲出之势,恰如一条攀伏其上的游龙将要破石而出一般。

    应龙每日在此玩耍嬉戏、自得其乐,偶有鱼虾蟹蚌,也被应龙一并裹来,非但不吃,还给它们安家筑穴,久之成灵,竟也能开口人言。

    然而,这样一方石潭,最终却成了应龙的葬身之处。

    “时也?命也?老朽之罪也!”想到这里,东山先生又一次潸然泪下。

    应龙遇险那日,碧空如洗的凶犁之丘上空,瞬间垂下一道夜幕,在四周形成一堵坚如铁桶的墙壁,整座山丘被困在其中,顿时陷入黑暗。丘中生灵惊恐万分,一时间聚蚁成雷,躁动起来。

    然而没过多久,这声音便逐渐消弭,剩下一片死寂,铺展在山丘之上。

    这一切,仅发生于须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