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在秦时,唯一传人 » 第15章 公孙羽的称赞

第15章 公孙羽的称赞

    鹦歌清秀的脸庞,满是天真,“什么为什么?这不是一个下属应该做的吗?”

    谷翊笑盈盈的说道:“若是都像你一样,我不介意再多两个下属。譬如:你倾慕的墨鸦,你关照的白凤。墨鸦还是你们百鸟组织的第一高手,是吧?”

    尽管他笑的特别好看,可落在鹦歌眼里,甚至超越了恶魔。

    他把自己的身份一清二楚,知晓百鸟其它杀手的名号,没什么奇怪的。

    可……他又是如何知晓自己深藏心底的感情的?

    能掐……会算?

    看着鹦歌沉默,谷翊笑道:“相信我,过不了几天,等我名扬天下之日,你向姬无夜提出加派人手的要求,一定会被满足。”

    “你也希望能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吧?我平时是什么样,你之前就有所了解,又亲自跟了一天,比你们在百鸟的日子,好几倍不止吧?”

    鹦歌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接话茬,她承认,她……心动了!

    谷翊摆了摆手,示意鹦歌退下。

    有时候,种下一个种子,耐心等它慢慢发芽,经过长时间生长,种子结出的果实,极有可能会出人意料。

    墨鸦和白凤的能力,值得谷翊多此一举。

    成了更好,不成也罢,反正闲来无事,提两句权当打发时间了呗。

    ……

    翌日。

    晋升了亭长,“大权在握”的谷翊对自己管辖的泮源亭范围内的乡村道路,开始大刀阔斧的修整。

    直接按照官道的最高标准修整。

    当然,只是把路面、路基、等等是按照官道最高标准修整,宽度是乡村道路所能达到的极限,十步。

    谷翊也不想这么早就进行道路修整,可数以百计的流民涌入泮源亭,他不让流民修路,流民没其他的事干呀。

    不让流民干活,搭几个粥篷,即便是谷翊有心让他们天天白吃白喝,可他没有那么多的钱和粮食把这些人一直养着。

    有人说了,不是在搞兴修水利的大工程吗?

    额滴个神呐。

    一个小小的泮源亭,能有几条河?

    就这,谷翊还一个劲的往兴修水利的活上加派人手。

    没办法,谁让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呢。

    而且,目前还有一个很紧急的问题。

    寒冬渐渐逼近,能干的活越来越少,开荒、清理河道、等等,都将随着深冬而停止。

    ……

    青源水,即泮水与其它三条溪水汇聚而成,算是汇入濮水的一条支流。

    水畔。

    来自于泮源村的什长许河与两名伍长,带领二十个流民,正在此热火朝天的清理河道、建筑灌溉农田的水渠。

    四个同样是流民的妇女,则在二十丈开外的荒地临时搭起的落脚帐篷内,蒸煮饭食。

    十分和谐的场面中,忽然来了四个与这些人显得格格不入的人。

    一名白发白须的老者打头,一个容颜可谓是倾国倾城的少女紧跟在老者身边。

    两个青少年,一左一右,跟在老者身后。

    两个青少年中,一人黑白对开的粗布衣衫,一人颇为精干的游侠打扮。

    正是卫国大将军公孙羽与其孙女丽姬,及其徒弟韩申、荆轲。

    “谷翊给流民安排这么重的活,压榨这些本就可怜的流民,爷爷为什么还要为他请功?”丽姬瘪着嘴问道。

    “傻丫头啊。”公孙羽摇头道:“谷翊这般作为,是真正的大智慧。”

    “切~”丽姬转过头撇了撇嘴。

    公孙羽问道:“你们知道,各国以往是如何应对本国或是别国流民的吗?”

    年长一些且于其他国家游历过的韩申接道:“命各地官府开设粥篷,供流经当地的流民食用,若有流民滞留本地,会赠予一定数额的粮食、布匹、土地等,以便流民度过无粮无家的难关。”

    “不错,可朝廷的政令,往往会遇见一些不知死活的贪官污吏,克扣贪污朝廷下发的赈济钱粮、土地。”

    “而且,这还是各诸侯国丰收年景亦或是数年内未曾发生大战,国有余粮的政令。”

    “若是各诸侯国遇上天灾人祸、连年大战,自顾不暇之际,流民的存在,甚至都有可能,不会在朝堂上被提及。”

    “否则,天下各国,焉能年年月月都有流民不断的出入。”公孙羽点头肯定了韩申的话,又详加辩驳了起来,最后,点评起谷翊的作为。

    “你们再看看谷翊所为,虽然看起来他在驱使流民作苦工,可他给流民提供着一日三餐,粮食、钱财任意选择的工钱。”

    “一日三餐都是管饱的,贵族豪门平日里都是一日两餐。这样的对待,足够优渥了吧?流民付出了劳动,就能获取粮食财帛,难道还不好吗?”

    “卫国是一个小国,一个仅有一城之地的小国,若是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开设粥篷,举国赈济,又能维持多久?”

    “谷翊给愿意安家落户的流民划分了荒地、住宅用地,还安排了人给流民与其子嗣识字读书,这又是何等恩施?”

    公孙羽像是看破了孙女的心思一样,补充解释道:“荒地的确需要流民开垦,可古往今来,分划给流民的土地,哪有上好的良田沃土?”

    “哪有给流民建造住宅的?更别说识字读书这等泼天之幸。”

    “看见那几个女人了吗?”公孙羽抬手指了指蒸煮饭食的四个女人,说道:“为了照顾流民一家中没有男丁携带孩童的妇女,做饭之类的轻活杂活,都是安排这些女人做的。”

    “谷翊大可将这些能够赚取钱粮的活,安排给自己管辖范围内家境困顿的人去干。”

    “可他却选择了背负本亭之人背后的埋怨乃至于唾骂,将轻松一点的活分派给了流民。”

    “这莫非不是仁政?其有以工代赈之仁政大为,老夫如何不能为其请功?”

    丽姬问道:“可是爷爷,他是一亭之长,不管自己管辖的一亭民众,而是去优待那些别国流至己亭的民户。”

    “这种颠倒主次的作为,对流民来说,确实是仁政善举;但对己亭民户而言,岂不是无为之长?”

    “这就是老夫为何说谷翊乃是有大智慧的原因,流民流落别国他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谷翊如此恩待,历经苦难的流民,于情于理,都会投桃报李。”公孙羽赞叹道。

    见丽姬水灵灵的大眼睛里面充满了疑惑,荆轲接道:“师傅的意思是,安家落户的流民的住宅,是用他们作工赚取的钱粮,雇佣当地家境困顿的民户修建的?”

    “正是。”公孙羽意犹未尽道:“谷翊怂恿流民雇佣家境困顿的民户作工,又惹得其他民户不满,你们知道,谷翊是如何解决此事的吗?若是换作是你们,你们又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