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五章 张太后的质问

第五章 张太后的质问

    不多时,朱祁镇等的人到了。

    原来是太后身边的大太监,只见他对朱祁镇先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奴婢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太后有请。”

    “免礼,带路吧。”朱祁镇和气的回应。

    大太监起身引路,朱祁镇不疾不徐的跟上,王振则是颤巍巍的跟着。

    太后在慈宁宫,慈宁宫在乾清宫之西,从乾清宫走过去,需要很长的一段路。

    不过作为太子,朱祁镇是不用完全由自己走过去的,大太监已经为朱祁镇准备了步撵。

    步撵行至慈宁宫门口,王振赶忙来朱祁镇下首侍立。

    有慈宁宫大太监带着,朱祁镇无需去通禀,在大太监的带领下直接进入。

    走在慈宁宫中,一路上的宫女及宦官都是纷纷躬身行礼。

    不多时,就到了慈宁宫正殿之中。

    只见一老夫人一身黑衣,跪在一蒲团上,其正对着的中堂之上,有一幅画像,画中之人身着十二章龙袍,概因身体痴肥,却算不得威严,满面黑须,神色温和,目光稍斜,好似看着什么。

    朱祁镇可以确定,这是仁宗皇帝的画像。

    虽然他没见过仁宗皇帝,但仁宗的体征太过有名,

    “跪下。”太后并未回头,却是知道朱祁镇到了。

    朱祁镇顺从的跪到太后身边,然后恭恭敬敬:“孙儿给奶奶请安。”

    太后并未回应,只是在那拨动手中的念珠,一时堂中气氛有些凝重。

    沉默许久,太后停止拨动念珠,缓缓说道:“你可知错?”

    “孙儿没错。”朱祁镇的回答十分肯定干脆。

    “你还嘴硬,散播襄王金册之事,又秘会会昌伯,可知引起多少波澜。”张太后其实并没有恼怒,但该问的还是要问的,“为何如此,是觉奶奶会害你吗?”

    “孙儿不敢。”朱祁镇看了太后一眼,没看出太后到底有没有生气,只得按照路上想的说道:“孙儿是太子。召见外祖父,吩咐他代孙儿去问候朝中支柱大臣,有何错?至于秘会,只是王大伴为了不破坏朝廷规制,安排的地方偏僻了一些罢了。”

    张太后没想到朱祁镇竟然如此应对,朱祁镇的应对不能说好,只能说太合适了。

    一句太子就否定了襄王的正统性,就是张太后一时迷糊,真有废立之心,也会被这句话惊醒。毕竟历史上,能够打破法统,把皇位坐稳坐好的也只有唐明两位太宗,她自是知道自己二儿子的德行的。

    至于说吩咐外祖问候朝臣,张太后都不知道朱祁镇有那么聪明,因为孙氏的原因,她几乎没怎么和朱祁镇好好相处过,一些日常问候根本看不出什么。

    正是她对朱祁镇有所迟疑,才取走襄王金册,为的就是以防万一。她都不了解朱祁镇,外朝那些如狼似虎的大臣,要是借主少国疑之际行废立之举该要如何,所以她干脆取走襄王金册,不给人钻空子的机会。

    张太后作为历经三次皇位接替的人,皇位代表的危险,稍一处理不慎,就会为天下埋下无尽祸根,经过仁宣时代的汉王之事,她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汉王第二吗?可惜她再谨慎,还是没逃过有心人的注视。也亏得太子没有犯蠢。

    “太子可知建庶人之事。”张太后沉吟一番于是说道。

    朱祁镇几乎没做思考,直接答道:“奶奶放心,我与襄王叔是亲叔叔,决计不会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哎!孙儿只要老身在一天,谁也无法威胁与你,你且记住今日之话。”张太后实在没想到,朱祁镇竟然反应那么快,难道是天佑大明。但一个有为的帝王,可是权利的动物啊。她也只能如此说了。

    张太后的苦心也只能自己承受了,谁让自己的丈夫与儿子都是如此英年早逝。

    大明太祖罢丞相,削六部。可以说将天下权柄集于一身。精力旺盛的太祖可以五更而起,入夜而眠,日日勤勤恳恳,一年只安排三天假,他还不一定休息,就这样干了三十年,而且这还不耽误他为老朱家繁衍血脉。

    也只有太祖那样的神人,才能握住如此沉重的权柄。到了太宗,也只有在太子和阁臣的协助下才能理清天下政务。

    可大学士们不是丞相,只是协理政务,决断政务得皇帝来做。可现在大明即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幼年皇帝,这样大明朝最顶层运行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大明太祖设计的制度,实在让她左右为难。虽然宣宗皇帝看到了这件事,也给了张太后临朝称制的权利。

    但皇帝太过年幼,而她又老了,随时都可能倒下,万一她倒下的太快,皇帝没达到亲政的年龄,那么谁来接替她,孙皇后吗?

    在张太后看来,孙皇后就是一个不识大体,又不知天下为何物的小妇人,如果把皇帝的权柄交给她,宣宗这一脉绝矣。这不是偏见,是从宣宗废后一事看出的,没掌握权力就能如此搞风搞雨,要是掌权还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太后首先想到了襄王,襄王素有贤明,正是年富力强之际。

    于是张太后秘密取走襄王金册,这不是因为她存了废立之心,只是防止其他人使用金册。

    当宫中风传她取走襄王金册时,她就想到了让襄王摄政容易,但还政一定会不容易的。到时候又是汉王的惨剧了。

    在历史上,无可奈何的张太后,选择了让朱祁镇的伴读太监,给王振以司礼监披红的权利。

    也是因为这一决定,造就了明朝的太监集团,让太监干政有了祖制支持。但谁让太监的权利好给予,亦好收回呢。有名的九千岁魏忠贤,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张太后不能看到未来,但家奴就是家奴。

    不过历史在此刻开始发生了变化,朱祁镇的小动作,让张太后注意到了。

    朱祁镇的应对答话,张太后是十分满意的,她终于不用纠结了。毕竟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是那么显眼,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至于说朱祁镇会不会被看妖孽,张太后则不担心,成有甘古罗十二岁拜上卿,现在太子稍微显得聪明点也很正常。

    欣慰的张太后,根本不知道朱祁镇的已经不是她曾经的皇孙了,她还是与朱祁镇接触少了。

    也正是这样,在几乎所有人的没有察觉的时候,顺利带着异时空来客的馈赠,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

    朱祁镇的聪慧已经为朝臣所知,这对朱祁镇以后行使权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张太后不知朱祁镇真正的盘算,考校过朱祁镇后,对朱祁镇的安排就不得不赶快进行了。

    风波已起,杨荣已经上奏了,奏疏中虽没明言,但什么祖宗成法,皇位虚悬,都是换着法的说。想要立刻敲定皇位,不给其他人伸手的意义不言而明。

    张太后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她不赶快做出处置,对她没什么影响,但对她的儿子襄王就大不妙了。

    金册的事如果闹大了,将来皇帝亲政后,不知会有多少奸佞之徒,会为了逢迎上意,搏一个让皇帝注视的机会,对襄王下手。

    这决计不是张太后想看的的。

    只有当机立断,才能止住传言,不使其扩大。

    “来人,为太子更衣。”张太后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