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二十七章 论水泥

第二十七章 论水泥

    听到朱祁镇的描述,太皇太后脸上淡然的表情瞬间就没了。

    “皇帝所言属实?”太皇太后直接惊呼,也顾不得皇家威仪了。

    她为朝廷省钱真是花空了各种心思,当国之大工程又不可偷工减料什么的,至于说尽量征发劳役,更是不行了,此时听到有如此省钱之物,怎能不惊喜。

    跟何况使用三合土消耗的不仅仅是大量银钱,还是大量粮食啊。

    “这还是往少了说的。这一份水泥可以混合六份沙子,拌出来的沙灰粘合起来的青砖也不比一般的三合土差。”朱祁镇很是愉快的说道。

    他自然明白为何,三合土可是后世有要望而生畏的存在。

    他真就几乎没看到过太皇太后因为某事失态的样子,每次都是他收拾教育。

    太皇太后显然不在乎朱祁镇的小孩心思,而是细细思量起来。

    “这东西如何制作,费不费事。”太皇太后突然才惊觉自己连这水泥是怎么制作的都不知道的。

    朱祁镇拿起灰色的水泥板,递到太皇太后手中“奶奶你看,这水泥浇筑出来的石板,是不是与普通石块差不多。”

    太皇太后接过水泥板,细细端详一番。

    “这比普通山石还是多出一些细腻的感觉的。”

    朱祁镇一笑说道:“奶奶看的真仔细,其实这水泥就是用碾细了的石灰石和黏土烧制而成的,其看着细腻则是因为加了一点石膏。至于水泥的烧制只要材料充足,一个时辰就能烧制一炉,比烧制青砖还要简单。”

    “就如此简单,这水泥竟是如此方便之外,这么说以后营造之事不用再大量糜耗糯米了。那么这如此好用之水泥,竟没有一丝缺点吗?”

    太皇太后也是一阵激动,很多服劳役的人连饭都吃不饱,却要看着白花花的糯米被混合之后,成为砌墙的材料,太皇太后一次在观看行在城墙营建时,看过那种役夫眼中的对食物的渴望,难以忘怀,因而在宣宗需要建设山陵时,她首先调走了修建城墙的役夫。

    但是她更知道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十全十美的东西。

    朱祁镇接过太皇太后递回的水泥板,“当然水泥也是有缺陷的,就是比较容易受潮板结,这样的水泥效用就会大减,其余的缺点与消耗巨大的三合土来说,几乎不算什么缺点了。”

    说着朱祁镇对着端着水的内侍招招手,分别拿起砖块和水泥板,将其放入水盆中。

    “还有奶奶你看,这水泥板和用水泥粘合起来的砖头,放入水中浸泡,并不像三合土粘合起来的砖块那样,一旦泡久了就松软了,更别说像水泥一样做成一块板子一样也可泡入水中,奶奶看此情形,可有想到什么。”

    朱祁镇还是很得意的,实在是虽然他有后世的眼界,但在太皇太后这位阅历丰厚的长者面前经常吃瘪。

    俗话说不能用前朝的剑斩当朝的官,穿越过的他想加上一句,也不能用后世的法来审当朝的人。反正他是闹过不少笑话。

    太皇太后看着水中的两件东西。

    “莫非皇帝想要用这个河修堤水利。”

    提示已经这么明显了,太皇太后灵光一闪就想起来了。

    作为拥有几千年兴修水利经验的民族,如果说水泥出现这个时代对于这个民族最大的用处是什么,或许后世很多人会想到用它来建房。

    但砖石之房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从不是什么主流,其实水泥对于这个民族最好的用处是用来新修水利。

    集体配合兴修水利,这才是这个几千年在土地里刨食的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游牧、渔猎、商贸乃至刀耕火种的民族最大区别。

    不过这个民族有着长江黄河这两位暴躁的母亲,无数仁人志士想要安抚她们。

    长江在李冰父子的努力下,成就一方天府之国。

    但对于黄河的治理,除了传说中的大禹可能是治理黄河的,几乎就没有成功的,更别说不肖子一次次决断她的堤岸了。

    但去过后世的朱祁镇知道后世之人基本安抚了两大母亲河,靠的就是钢筋水泥建造的几大水库,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治理,但水库之功是主要的,不过这个时代没那种技术积累,只能使用后世边角之法了。

    脑海中一阵悠远的感慨,朱祁镇高兴的对太皇太后说道:“奶奶说的不错,这个水泥与碎石块浇筑起来的堤岸,一点也不比整块的巨石差什么,而且因为碎石和水泥可以量人力来搬运,用它浇筑起来的堤岸几乎是坚不可摧的。这个是阮安亲自试验过的。”

    太皇太后也顾不得干不干净,直接伸手捞起水中的青砖,用力一扳,并没有出现任何裂痕。

    “阮安,哀家记得他好像是督造行在城墙的,好像行在的城池规划也是他做的。皇帝说的可是这个阮安。”太皇太后问道。

    朱祁镇点点头“就是此人,阮安按照朕的指示烧制出水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水泥铸堤的方法就是他在烧制出水泥后想出的运用之法。朕其实只是看到书中古时极西之地的秦人使用水泥筑城,才吩咐去做着看看。”

    这以水泥石块修建石堤的方法,朱祁镇在指导水泥烧制的书册中是没有的,完全就是阮安这位顶级工程师自己的经验。

    他也不吝将这个功劳让给阮安,毕竟如此人才,多重视都不为过。

    朱祁镇还把带来的水泥烧制记录拿出来,递给太皇太后看,太皇太后接过书册。

    “这阮安不错,太宗时就称赞其很有才干,没想到现在才干也没减少多少。”

    太皇太后去平时批阅奏章的书桌处坐下一阵翻阅后,也不由的一阵感慨。

    朱祁镇亲自为太皇太后斟茶。

    太皇太后斜了朱祁镇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说吧还有什么事要说,皇帝亲手泡的茶,可不是那么好接的。”

    朱祁镇讪讪一笑:“奶奶怎么会如此想呢,我只是想尽点孝心。”

    “哀家还不知道你小子的脾性。”太皇太后摇摇头。

    朱祁镇面无愧色,反而讨好的说道:“奶奶你看,这些人制作出这些重要的物件,是不是当赏呢。朕就是想给他们发点赏赐,毕竟他们办事也不容易。”

    财政大权在太皇太后手中掌握着,朱祁镇夸下的海口,还是要说服太皇太后才拿得出钱财来,其实作为皇帝他完全可以做些惠而不费的封赏,这样他也不算失言,但是钱这个东西,才是最实在的,要名不用利那只是酸儒读书人的口号。

    太皇太后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哀家同意了,有时间你拟一个封赏名单和准备赏赐的数目。”

    太皇太后虽然崇尚简朴,但也知道有时候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何况这正是给皇帝建立威信用的。

    有赏罚之权的皇帝才是真皇帝,只要皇帝不是用钱随意挥霍,太皇太后实际上也不会拒绝什么的。

    “不过现在虽然有了水泥这样的筑堤神器,哀家仔细一想才发现朝中治水人才有些缺失。”太皇太后直接讨论起来了。

    “北方之地水利败坏已经是很久远了,曾经仁宗皇帝不想在北方定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整个北方自残唐五代开始各地水利就开始败坏了,及至宋时,宋人又为了抵抗契丹人的进攻,不惜数次决断黄河,自此北方水利彻底败坏。”

    “此后两三百年间,黄河时时泛滥,整个北方更是不堪其扰,及至其夺淮入海,更危及南方。等到元廷不堪其扰,准备大修黄河时,聚集河工过多又因补给跟不上,天下混乱,太祖皇帝也就是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起事恢复汉家河山的。”

    “哀家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皇帝,你想兴修水利的心是好的,但是有元廷之前车之鉴,断不可急切,现在有了水泥这等神物,治理黄河的以及整个北方的水利,是要简单了不少,阮安的分析也有道理,但是现在朝廷并没有真正的治水人才。”

    太皇太后说的就是现在大明的事实,很多事情不是看不到,实在是有心无力。

    这样就导致了太皇太后的秉政方式,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对于这个大王朝的治理,不去做事情反而不会更坏。这个自挂东南枝的某人很有发言权。

    朱祁镇想着这时代的无奈,看着太皇太后坚定的说道:“没有人才,朕就亲自培养人才。”

    “好皇帝就应有此气魄,但是你准备如何去培养治水人才。”太皇太后也有意考校。

    朱祁镇缓缓吐出一词:“国子监。”

    “如何安排。”太皇太后没想到是这个,于是又问道。

    朱祁镇整理一下思路,不疾不徐的说道:“奶奶让我观看太祖实录,朕就看到太祖初定天下时人才匮乏,比之现在水利人才匮乏还要严重,但太祖却用国子监大大缓解了这个局面,朕就想我换个思路,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培养水利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