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二十八章 人才与水利

第二十八章 人才与水利

    朱祁镇挥挥手让周围内侍皆是退下,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奶奶我开始读太祖实录时,就有一点疑惑不解,那就是太祖杀贪腐之官,每次株连之人都不算少,但太祖的政令依然能够通行无碍,使得大明蒸蒸日上。”

    “正好我也在读其他朝代的史书,当读到隋书我偶然惊觉,所谓根深蒂固的世家之官,其对朝廷的侵蚀控制,其内在与本朝从元廷转任来的有大量贪腐习气的官吏毫无差别。或许世家有兵权但与一统天下,修养生息的大隋相比,就和贪官与太祖力量的对比,且太祖在经历乱世的元末,人才更少。”

    太皇太后疑惑的看着朱祁镇,这样类比乍一听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但如果看成成皇权与朝臣之权的对比却有可以说道的地方。

    等待一下,看太皇太后疑惑到有些了然的表情,朱祁镇才继续开口。

    “我观隋书,根基更为深厚的隋朝,其君王隋炀帝在面对与贪腐之官差不多的世家的时候,他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他先是开科取士,准备用选出的人才替换世家出身的官员,不成。他又强迫世家与他一起强征高句丽,想靠战争手段削弱世家势力,其实他还是做出一些成果了,而且他竟然可以在天下厌战的情况下,三次驱使天下人远征高句丽,这样强大的国力远非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具备的。”

    “但同样的要清理朝中根深蒂固的反对势力,而且都是少了那些人的协助朝廷的运转就会出现问题,面对的贪腐之官和世家之官一样都是朝廷的蛀虫。

    “而同时开科取士又用战争手段大批清理世家的隋炀帝,为什么找不到替换世家的行政之才,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但太祖国初不开科举选士,且还要追亡逐北,整理恢复残破旧山河和清理贪腐之官的太祖高皇帝,为什么可以在那种比隋炀帝艰难许多的情况下,让政令通达上下,使国力蒸蒸日上。”

    朱祁镇一口气说完他对太祖与隋炀帝的对比,这可是他精心寻找的例子,他可是为了让太皇太后认识到,科举官员之害之于世家没有区别,一系列组合拳的开始,这是为以后准备做的一系列事情做的准备,太皇太后以为他在这一层,其实他在第三层。

    他很敬佩和爱戴太皇太后,但她的思想与自己的思路很有冲突,如果不想最后走向对立,那他就得不间断的让太皇太后接受他的一些理论,所谓言语能够使得三人成虎,他相信听多了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这自信的小子,这是又准备在她面前卖弄了,也不揭破,反而配合的询问。

    “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又得国之正,手握兵权,不似隋炀帝那样只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二世祖吗?”

    “天下可马上得之,但却不能马上治之,此诚斯言哉。元廷时掌握文墨的读书人与曾经的世家没有多大区别,太祖皇帝治理天下还是要靠文臣的,但承袭自元廷的贪腐习气,比想要把控天下的世家还要可怕,世家至少还不会自断根基,但贪腐之臣却会在任上随意挖大明的根基。可为什么同样想要替换文官,太祖与隋炀帝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朱祁镇摇头晃脑的说道。

    朱祁镇愉快的吃了一小口点心,又喝了杯水润润嗓子。对于太祖惩治贪官污吏的方法,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去实践一番,可惜时机已过,但凡对历史稍微了解深入一点,就会明白如果太祖不行使酷烈手段,南朝刘宋旧事遗恨,很快就会在新生的大明上演。

    蛀虫从来都不会消失,他只会换一个名字,换一副面目重新出现,自古及今皆然。

    看着有所疑问的太皇太后,朱祁镇继续说道:“孙儿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其实把各种条件综合起来,太祖皇帝与隋炀帝所掌握的力量,以及所面对的情况是差不多,隋炀帝也不是儒生口中志大才疏之人,他是个聪明通透的人,绝不是昏庸无能之辈。”

    “造成结果如此惨烈的原因就是,他隋炀帝首创的科举取士虽好,但他虽然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并未精思,导致科举最终能够选拔出来的真正为他所用的人太少了,不足以替换朝中根深蒂固的世家出身的文官。”

    “而通过科考一跃成为官员的出身贫寒的文官,因为只是读书就费尽心力,哪还有心力去学习为政处事之道,于是被安排去做官科举出身的官员,在为官的经验上就被有家族传承教导的世家出身的文官碾压。如此隋炀帝虽然提出了科举这样一个无比天才的创设,却事倍功半,以至于一部分科举之人攀附世家,更加强了世家的力量,最后无奈只能使用激烈的手段,最终以一炀字结尾。”

    朱祁镇摇摇头,自古争取指挥行政权的权利的斗争才是历史真相,世家与皇族、皇帝与丞相、乃至士大夫与勋贵、官与吏,名虽不同,但本质就是这样,有了官位及行政权什么利益得不到?这才是官本位的真相。杨广就是历史上斗争失败的典型。

    太皇太后有些惊讶:“这是皇帝自己想的?”

    帝王之道就是这些权利与制衡,古往今来帝王想要有所作为都要会的,太皇太后吃惊的是她还根本没教过这些,这些都是真正隐于书本背后的真正道理。

    “当然了,李师傅那样的清流儒者是不会告诉朕这些东西的,朕把这种方法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朱祁镇自得的说道。

    当然他不是天才,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能看那么多书,并悟透那么多的道理。虽然很多结论是抄来的,但在这个时代,这个时空从此以后就是他的了。

    “何为现象?何为本质?”太皇太后疑惑,这是她没接触过的名词。

    她也只能感慨小孩子就是创造了强,但她哪知道,她心中暗赞的皇家龙儿,其实只是中人之资,玩副业还想,当皇帝?!

    朱祁镇轻了轻嗓子,不知道太皇太后具体在想什么,但他要的就是太皇太后又疑问。

    在皇家的立场上他们是一致的,现在他有很多想办的事情,要经过太皇太后的同意,至于说朝臣的建议,至少在此时的大明还是皇权至高,只有先在皇权内部统一意见,他才可以从容不迫的从现在做起的改造大明。

    “奶奶一定知道,对于要确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方可知道其为人。这就是语言会骗人,行为也会骗人,但只要终身言行一致就是实际的。这样您只要一类比,就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说的语言只是现象,真正能看出这个人是什么人的是他最终的行为,其一生不改的行为就是这个人的本质。”朱祁镇缓缓说道,这个真不好解释。

    停留一下给太皇太后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不被一个人的花言巧语和虚假的动作所骗,而是直接看他最终选择作为如何做,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太皇太后作恍然大悟状:“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皇帝这么说哀家就明白了。”

    朱祁镇欣喜太皇太后的接受,又说道:“此时回转太祖皇帝治国的方法,我认真看过后发现此时渐渐没落的国子监,才是太祖皇帝最初能够一边杀贪官,一边让天下越来越好的最初制度。”

    “太祖的国子监生历事制度,使得贫寒之人能够在读书的同时,培养出务求实效的能力,正是因为有了国子监监生的替补,太祖杀起贪官污吏起来丝毫不手软,但对于天下的治理丝毫不耽搁。”

    “治理天下的本质是,有大量能办事的通晓文墨的读书人,听从朝廷的命令,然后能够推行朝廷的命令,隋炀帝其实是看到了这点关键之处的,但他没有有智慧,却只是急躁的小智慧,没有太祖般的稳重的大智慧,所以他最终导自己致身死国灭,而太祖却开创出我烈烈大明。”

    “皇帝小小年纪有此见解,就是让哀家现在就去与仁宗团聚也安心了。”太皇太后既感慨又放松的说道。

    “呸!呸呸!呸呸呸!奶奶怎能如此说,这天下要是没有你老人家坐镇,只靠孙儿这浅薄的为政手段,还不知要把大明带到何方,稍不注意兴许朕就成了那隋炀帝第二了。”朱祁镇实在是在阐述一个已经不会再发生的事实。

    太皇太后以为他是在谦虚,满是欣慰和鼓励的说道:“皇帝有此见地,哀家怎么也不能就撒手不管啊!放心吧奶奶不会让你这疲懒的小子失望的。”

    “说了那么多皇帝准备如何安排国子监监生成为治水的人才?”

    太皇太后突然感觉祖孙俩人聊的话题越来越偏了,只得把话题转回刚开始时讨论的问题。

    “太祖是如何使用国子监监生探查天下丁口,以及又是如何清查田亩建立黄册和鱼鳞册的,我们只要参考太祖使用国子监监生的方式,稍作改变就一样能培养出治水人才。治水首在勘察地形水脉,这与清丈田亩建立黄册比起来要轻松得多,相信在现在这残破的北方,绝大多数民众还是赞成兴修水利的。”

    朱祁镇略微一笑,还是没有直接回答如何安排国子监监生,不过也总还是把话题转回来了。

    “其中欲整修北方水利,就要彻底了解河流周边地形,在合适的地方重新整修河堤,现在有了水泥可以轻松的浇筑出坚不可摧的堤岸,不用担心辛苦建起的堤岸轻松被大水冲垮。”

    “其次要全面通晓整个山川河湖的形式,用以规划可供农事引水的主干水渠,然后用水泥砂石修建出相对不容易被冲刷毁坏的主干水渠,这样就能对水流加以合理的引导。乃至分别到各个里甲的细微支脉,就可以直接分由民户按需引水灌溉,这样虽然会是大工程,但民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最后就是要吸取元廷教训,不可贸然开始征发民夫,哪怕此时就能真的找到一个犹如郭守敬般的大才,或者是贾鲁那样的治水人才。毫无妥帖的计划就是元廷最终失败的原因。”

    其实如果只是平常的修修补补根本,不需要像这样提出一个大方案,只要交给工部,以此时大明工部的水平,组织日常修理黄河河堤根本不用如此大加讨论。

    如此实在是因为整个北方水利到了不得不修的时候了,五六百年的荒废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后世,一块土地脱离百年人家强盗就可以义正辞严的把这块土地,划归到他的名下,还不允许反驳的。

    还好我们祖先的一支很好的给我们做了表率,那就是强则问鼎之轻重,弱之喊我蛮夷也的楚国。

    又扯远了,在历史上不是没有人能看到这些,古人!应该说他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可是一点不比后世的人笨,但是吧,黄河这暴躁的母亲河,本来就脾气不好,还在宋是被一次次的挖开河堤,强行改变她的流向,这她能愿意你再随便在动她,他也是有脾气的。

    整黄河流域的水利建设,就是因为黄河这暴躁的母亲,使得整修水利在源头处被卡住了,使得曾经哺育出赳赳老秦,迈迈汉唐的关中王地成为天下少有的穷苦之地;使得曾经只有汉末一隅的的幽辽之地的产出,就可供汉儿阻挡胡人的北下的富饶之地,只能像此时还得靠南粮北调才能供养北方生活。

    像太皇太后所说的自残唐五代至宋元时的大量汉人南迁,使得北方水利开始废弃,游牧民族又一时搞不来这么精细的水利建设,加之宋朝以河为界的方针,大肆决断黄河河堤,五六百年间的荒废水利,使得黄河这暴躁的母亲真的在虎视眈眈,这也难怪现在大量朝臣不愿意在北方定都了。

    这时代兴修黄河这样大河的河堤,其最大隐忧就是要调集大量民夫使用土石夯实堤岸,但建造出来的河堤,废工费力不说,还很可能抗不住一场大雨之后的大水冲刷,以至于朝廷根本不愿也没有这样的魄力去组织入了修河堤,放任河水决堤只需要赈灾就行了,聚集河工又修不好河,一眼石人殷鉴在前。

    至于整北方的水利体系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没有大量的基层人才上传下达,在这个组织能力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想要大修北方水利,很可能就是像下一个朝代那样,治水变成贪污的重灾区,年年修水利,却使得水利就是在一个薛定谔的小猫咪的状态。

    至于说要像曾经的开发南方一样,靠民间自发的配合能修好水利,这样的情况是真不能再适应此时北方残破的状态了。民众的自发行动一般只能让基础好的地方,整理好。但像北方这样没有全局的调度根本起不到作用。

    明白这一点的朱祁镇,所以就直接上手规划,根本不指望有了水泥,靠民间自发的就能治理好北方的水利,更何况他要使用国子监监生一事,也不只是为了完成治水一事,这可是他精心为大明起航准备的第一项,也是最适合的一项起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