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三十二章 软弱可欺的胥吏?

第三十二章 软弱可欺的胥吏?

    太皇太后听了一阵沉思,长时间在衙门办事的吏员大部分可说是胥吏,也可以说大明现在大部分吏员都是胥吏了。

    太皇太后是知道胥吏虽是几乎不见诸于奏疏,但其对于大明的影响却一点不比官小。

    在大明一个地方如果缺少官员,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是胥吏们一段时间不干了,官员的命令连县衙都出不去,事情也就不能办了。

    胥吏非官非民,又不在大明朝廷正式编制中,看过胥吏欺民瞒官的太皇太后自然也想过要改变这一恶习。

    可天下之事不是看到想到就能解决的,这事不是没有官员提过,但大都不了了之。

    世间总有些东西,虽不招人待见,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胥吏就是这样的,民厌恶他,官看不起他,可朝廷最基础的政事全都需要他们的参与。

    “皇帝这样真的可行?”太皇太后不觉得这是个好建议。

    “胥吏在各个衙门中几乎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这样一安排,对国子监是好了,但如此惊扰胥吏,要是事有不宜,天下运转都要出现问题的。”

    或许觉得问的太简单了,太皇太后看着准备显摆的朱祁镇又加上了一问。

    “奶奶胥吏没有官身。”朱祁镇先是着重强调了一句。

    然后看向太皇太后坚定的说道:“太祖爷用国子监能直接替换官员,难道到了朕这里,竟然要对没有官身的胥吏屈服吗?”

    其实朱祁镇是有点在偷换概念了,胥吏非官,他乐意给国子监吏员身份,人还不一定领情的,但只要这句话说出来,太皇太后为了维护他弱小的心灵一定会支持他了。

    太皇太后扶额,“皇帝你说这么办吧。哀家看看可行与否。”

    朱祁镇嘴角略微划出一道微笑,很快消失不见,“奶奶你想现在吏员都大都成为胥吏了,您想想如果朝廷不进行应对,等再过几代人,这天下是朝廷的,还是胥吏们的?”

    也就朱祁镇是皇帝才能如此在太皇太后面前说这个了,一般朝臣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多管闲事。

    而对大部分官员来说是否能安稳捞钱才是重点,至于治理天下,那是部堂高官、阁老和皇帝需要考虑的,他们只要治下能循常例就行。

    凡此种种皆是在腐蚀大明根基,所有官员都选择视而不见,引为常例,还自傲的以为自己是在与皇帝共天下,殊不知无数胥吏才是真正操弄天下的第一推手。

    也亏得朱祁镇是皇帝,与胥吏天然对立,如果他是个官员也乐得清闲。

    驱除无意义的幻想,“任何势力如果不让其中的成员流动起来,不论他再好用,最终也会成为祸害。就如汉唐之间的世家,盘根错节,又一潭死水,天下被这样一势力操弄于手,有了汉室的陨落,有了五胡乱华的悲剧,有了大隋的倒下。”

    “胥吏虽然成不了世家如此那般之危害,但治理国家的官员仍需筛选,那么实际执行政务的吏员难道就不用筛选了?”

    “在汉时能够有一县之地就能成为百里候,那么一个县域内的胥吏是不也能这样看呢?”

    只要危机渲染的好,就不怕太皇太后不接受。

    “皇帝言之有理,确实需要吏员有所更换,但是就怕生员们不愿意啊,自古官吏有别。”太皇太后再一次被朱祁镇的世家类比论说动了。

    朱祁镇也不得不感谢世家在毁灭五百年后,还能为大明的前进提供动力,不愧千年世家千年祸害!

    “这还不简单,官吏有别不就是,官员觉得吏员下贱,所以不能进一步变成官员吗?”

    “现在国子监生员成为了吏员,作为有资格为官的生员,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吏员进一步为官。”

    “谁人可以为官,最终还不是朕这个皇帝说的算,朕已经为了官员们退了一步了,难道连这样的善政他们也要指手划脚。”

    朱祁镇这么说当然不是在针对太皇太后,因为他知道这个主意太皇太后绝不会让群臣知道是自己想的,朱祁镇就是在帮太皇太后推演应付群臣的方式,虽然他觉得可能太皇太后能自己处理好,但他还是要把自己的态度表明,这也是他计划中不容有失的一环。

    一旦吏员改革不趁此时机进行,他就是照抄后世的考公方式,那样吏员与官员的分野还是很难解决,这不是他想要的,只有能在官员中掺沙子他的计划才能一步步推行下去。

    看着有些威严的皇帝,太皇太后感觉在皇帝身上看到了太宗皇帝的影子,“不错,皇帝就应如此对待文官,恩威并施方为帝王之道。”

    一激动太皇太后也彻底暴露了她对于文官的态度,大明王朝就不是个对文官和善的王朝,特别作为从洪武时代走过来的太皇太后,她虽然受仁宗影响对文官有了一丝尊重,但内心对于文官还是觉得应该像太祖太宗那样。

    而且太皇太后在用考成法秉政这段时间,也是渐渐觉得仁宗还是对文官太过不忍才最终把自己折磨走的,一个李时勉气不死仁宗,但总总糟心的事才是让仁宗早逝的原因,作为枕边人太皇太后还是看的透彻的。

    虽是心中激荡,但不影响太皇太后的清醒,“不过皇帝用生员替换吏员的方法虽妙,但哀家相信大部分生员一定会选择京城各部的吏员,再不济也是各个布政使司的吏员,州县的吏员,生员们应该很少会去选择。”

    “为政之难就在这里了,皇帝你建议虽好但现在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啊。”太皇太后也是一阵叹息。

    “奶奶不必忧心,这个孙儿也有解决的办法。”朱祁镇立刻说道。

    “我们可以给吏员分品级,嗯,就照官员品级,以后吏员品级就称为下品,官员品级就是上品,具体如何厘定还得靠朝臣商议,不过其中只要吏员品级对应各部升阶,最后可以直接成为部堂级官员,这样连京官缺少实践的情况也能解决了。”

    朱祁镇嘴上那么说,但心中还是有点虚的,毕竟其中有太多不确定,他只是说了个最美好的结果。

    朱祁镇看太皇太后在思考,继续又说道:“对于州县的吏员,朕想直接安排本地州县的生员就职,这样既免除了外地生员的州县不熟悉民情无法做事,也使得胥吏们也会畏惧本地出身的生员的力量。”

    太皇太后皱眉,“这样与在培养世家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