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三十四章 朝野震动(二)

第三十四章 朝野震动(二)

    部员们都纷纷离开,此时文渊阁有只有三杨了。

    “东里公,此次太皇太后又推出如此大政,且条理严密,一环扣一环环,听说这是皇上拿出水泥后小半天想出的。”杨荣看着很久没有提笔写字的杨士奇问道。

    “太皇太后秉政不久就能又有此大政,不愧是太皇太后。”杨士奇恭敬的朝慈宁宫方向拱手施了一礼。

    虽然不知道杨荣葫芦里要卖什么药,杨士奇自有应对之法。

    杨荣直接拿起庶吉士送到自己面前的抄本,“国子监虽是大不如前,现在太皇太后这一手直接把国子监大大加强了。难道东里公就没点想法吗?”

    杨士奇看了看眼在一旁认真处理政务的杨溥,“弘济你是如何看的。”

    闻言,杨溥停下手中的笔,抬头说道:“东里公,此乃善政,就如太皇太后交代的那样,北方山川地理的情形已经是不容再忽视了,每年向行在大营和边军运输大量粮草,皆是糜耗巨大。如能改善北方农事,相信天下皆要称善。”

    “弘济说道不错,此时正是我等阁臣一匡天下之时,秦时李冰父子,宋时钱俶王,皆以水利造福一方而名传千古,我等自入阁以来还未真正为天下做出多大贡献,只是在勉守成。”杨荣也不想讨论国子监之事了。

    杨荣和杨溥都是进士出身,虽然此时大明还未真正形成,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但官员们已经隐隐有这样的共识了,只是之前的皇帝不是太过强势,就是对文官太好,也只能由皇帝安排了。

    至于说国子监如果不是有生员转吏员这一条,敏感的官员们都快要回忆起洪武永乐朝的恐惧了。

    杨士奇见杨荣挑起话题却又对国子监之事避而不谈,也就明白了两人的态度了。

    “我曾听闻王振是个好谈兵事的,不过如今皇上开始关心民事,我等身负先帝重托,就应该支持皇帝的爱民之心。”

    杨士奇郑重的说道:“勉仁、弘济,我等皆明白此等大政定有皇上参与,皇上如此聪慧,既是我等朝臣的福气,也让我十分担心天下的未来,皇上的大伴好谈兵事,朝野皆知,此时如若我等能将此等利国利民的大政做好,等皇上亲政,只要北方基础够好,就算真的兴兵北伐一次又如何。”

    此时内阁三杨可不是大明后期那些畏兵事如虎的阁臣,大明的血性尤存。

    历经那么大明历代性格各异的帝王,杨士奇知道只要大明皇帝真的想做的,他们这些朝臣的意见并不是很重要,作为一个一生见证大明无数风雨,辅政三十多年的老臣,对于在辅政的后期还能执行不下北方的民生大政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杨荣也应和道:“东里公所言有理,内廷事宜自有太皇太后把握,我等辅政之臣,就有为天下计而早作打算。”

    “我也赞同此等善政。”杨溥简单回了一句,已经又处理起公务来了。

    杨士奇见人心,“既然如此我们分别对这大政进行查缺补漏,之后再互相印证一番。”

    -----------------

    如果说水利建设的一揽子计划,对于大明顶级文臣们就是建立无上功业,达到名传千古目的。

    那么对于中下层官员,乃至衙门办事的吏员来说无异于是往平静的水面扔下一块巨石。

    下午是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考察监生学业的时候,不过此时在平时都是朗朗读书声的国子监就好似又回到了他刚担任国子监祭酒那会。

    几无一人在认真温习功课,入耳皆是讨论之声。

    “王兄你说吾等应不应该去做那吏员,我爹为了让我进国子监可是托了很多关系的,虽然咱这学业不太好,可要回家去做那随意可以呼来喝去的吏员,我爹不得打断我的腿。”

    国子监中一圆脸胖子,与后座的一脸色惨白的瘦子高声谈论到。

    “哎!李兄就知足吧,现在能够按照太祖时规矩被受官的国子监监生已经很少了,太皇太后大发慈悲,能让我们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成为吏员,再从吏员慢慢升官已经很不错了,再说回乡做吏员,搞出成绩还会困难吗?”

    “咳咳!”脸色惨白的王瘦子猛地咳嗽一声。

    李胖子毫无所觉,一脸眉飞色舞的说道:“王兄,让你悠着点不听,看你那小脸白的和纸一样。”

    “不过王兄说的也对,我要是回家,什么做不成,就是李····李祭酒。”李胖子小胖脸霎时变得比王瘦子还白。

    原来黑着脸的李时勉,已经站到李胖子面前了,就在李胖子摇头晃脑想着自己回家该如何威风的时候,李时勉就已经听了一会了。

    原来就在李时勉板着脸走进教室的时候,机灵的看着门口的众人就已经反应过来,停止了交谈,恭恭敬敬的打开书在假装复习功课。

    而王李二人一人是趴在桌上,一人背对着门口。

    “功课学业都完成了?”李时勉平静的声音在针落可闻的教室中回荡。

    不夹杂着一丝感情,犹如数九的寒风刮过教室,所有生员听到皆是一颤,所有人愈发认真起来,好似这样就不会被李时勉抓起来提问功课似的。

    在李时勉身前的李胖子更是一动不敢动,“知道自己学业不好还不努力!”李时勉平淡的扫视了李胖子一眼。

    李胖子慌忙转过身,胡乱的翻开一本书,正是朱祁镇也正在学习的论语。

    李时勉倒是没有对学生们置气,他虽然是个清流,但也不是什么老学究,作为一直忧心国子监的祭酒,他和南京祭酒陈敬宗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加意振饬,可是国子监还是渐不如其始。

    绕着教室走了一圈,李时勉来到讲师的位置,“诸位,国子监究竟如何改制,朝廷并未确定。尔等此时更应专心学业,莫要荒废了自己的努力,以及你们家人的期待。”

    也不管生员们听没听进去,李时勉已经走向下一个教室了,现在还不到正式上课的时候,也是他巡查国子监的时候。

    如若不然,要是学习时间李胖子敢在那三心二意,连朱祁镇都发咻的李时勉真就那么和气?

    在各个教室讲了一通大同小异的话,李时勉则信步出了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