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王朝 » 第三十五章 何为勋贵?

第三十五章 何为勋贵?

    慈宁宫中。

    太皇太后逐条翻看着朱祁镇给工匠们写的的封赏意见,所有参与的人制作水泥、玻璃、肥皂匠人乃至宦官都有份。

    太皇太后看完后玩味的看着朱祁镇,对于封赏大体上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不过,“大明有子爵男爵的爵位吗?”

    朱祁镇小心的观察了太皇太后的脸色,有些讨好的说道:“奶奶这不因为这些匠人,功劳不大不小,而我又是第一次封赏,不能失了皇帝的威仪才这样封的嘛。”

    朱祁镇搞出子爵和男爵,就是为了以后做事打算的,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对大明种种制度的改造,只要能够抓到机会,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动手,反正搞出来就算太皇太后不喜欢,也可以商量吗。

    “你这是在彻底破坏祖宗法制!”太皇太后故作气愤的喊道。

    一旁侍立的宫女宦官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他们好久没看过太皇太后发怒的样子了。

    不过历经后世与各种三教九流的人,与他们打交道,被人威逼不止一次。就太皇太后这样三分真七分假的喝骂,对他毫无影响,“奶奶太祖也没规定不许封这两个等级的爵位吗?”

    “再说了父皇在世的时候,直接给捕蟋蟀的人封为世职,也没有人出来请父皇真的停止这样封赏啊!朕不是觉得世职他过厚赐,只个个有名无实的不入流小官又太刻薄。”

    “你!”太皇太后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他不是在气朱祁镇,实在是他的好大儿真不给她省心啊。

    虽然大明没有像大汉那样有明确的非军功不得封爵的制度,但大明的爵位也是不好拿的,本来按照周礼,天子册封臣下的爵位一个分五等,公、候、伯、子、男。

    可是大明在订立爵位的时候,直接把后两个爵位给消了,这样就使得这爵位的获取难度大大飙升,可吝啬的太祖爷不知道,他这样虽然保证了爵位的稀缺性,但也几乎也断了大明底层军士上升的通道。

    虽然对于立功的将士,也有百户、千户之类的封赏,但这些封赏,不靠军功,朝廷大臣的子弟也是可以恩荫获得的,这样就使得这些人很容易脱离勋贵集团,大明的武勋勋贵集团,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就算没有土木堡,衰落也是必然的。

    “这是爵位。”太皇太后加重了语气。

    “总比世职好吧,无数将士挥头颅洒热血才能取得敌人首级,可父皇让捕蟋蟀的与军中取首级为同等功,可以取得世职。”朱祁镇据理力争。

    不过这样的歪理,更让太皇太后心中愈发责怪其已经升天的儿子起来,相信现在宣宗皇帝,敢出现在太皇太后面前,太皇太后一定会让宣宗知道什么是母爱。

    太皇太后啪的端起茶杯又放下,“你是你,你父皇是你父皇,哀家为了让你在朝臣中有个好印象,百般为你维护。你倒好,学谁不好,学那个不肖子。”

    “啪!”

    桌子一声脆响,周围侍立的宫女宦官,恨不得逃离现在的慈宁宫,太皇太后在教训皇帝和痛骂先帝,太刺激了!

    朱祁镇赶忙起身,跑到太皇太后身边,“奶奶消消气。”

    为太皇太后捏肩,沏茶,一通忙活,“奶奶我不就是看父皇的封赏太过离谱,又考虑到,大明现在的爵位制度又不怎么合理,这不想着一举俩得。”

    太皇太后眉头一皱,她是真不想再听朱祁镇的一举两得了。刚推出的一举两得的策略搅动起的风云还在扩大,现在还想来加把火?

    “怎么一举两得法。”太皇太后终究是没有按捺住心中的好奇。

    每每从朱祁镇那听到不一样的见解,太皇太后真的是越来越喜欢从朱祁镇提供的角度看待大明的朝政了。

    刚开始她处理大明的朝政就好像在黑暗迷雾中摸索,很多事情与仁宗皇帝教给她的道理并不相符,导致她处理起政务来也只敢循规蹈矩,不敢擅自稍作更改,以至于想打破太祖的禁令,使用王振来帮助处理政务。

    可是在与皇帝的交流中,她却好像开始看清朝政到底是如何的了,开始能够处理一些不敢稍作更改的事情了。

    朱祁镇自然不知道太皇太后心中所想,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太皇太后没直接否定这个建议。

    “奶奶前天,我们不是讨论了,放任文官做大不好吗?相信文官当政对于国家的危害,奶奶从宋朝的灭亡就可明白。”朱祁镇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其实宋还真不算亡在文官手里的,历史上政治亡在文官手里的真正应该是大明,可是为了让太皇太后相信自己的理由,朱祁镇也只能让宋多背几口锅了,谁让他酝酿出的思想确实把大明坑的够惨呢。宋儒融合什么不好,非要把禅宗的心性之学融入儒学,儒者大谈心性是轻松了,但苦了大明光复汉土,拓地南洋交趾竟然因为儒者的保守,最终一一失去。

    太皇太后点点头,结合大明现状,她确实看到了大明潜在的危机了,“国子监已经能够阻止文官,成为袖手谈心性的官员了。难道你还觉得不够,要知道凡事过犹不及。”

    朱祁镇憨厚一笑:“奶奶说的道理我自是知道的,可这样虽然可以解决大明文官渐渐起来的务虚风气,可这样却是大大加强了文官的势力,从历史上看就知道,汉时外戚独大,就有了外戚之祸;晋时士族独大,才最终导致五胡乱华;隋时世家独大,稍有不虞就让大隋倾覆。”

    “不错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太皇太后也冷静下来了。

    “可是现在武勋已经大不如前了,宗室也几乎不可用,如果不想办法,朕相信大明文官的危害更甚宋时。”朱祁镇小脸严肃。

    太皇太后一听也是感到冷飕飕的,这天下真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大明武勋的现状她可比皇帝清楚多了,除了边军和京营勉强还有点战力,大明军力早就不复永乐之时了,作为算是历经乱世而来的老人,太皇太后自然不会相信文官们鼓吹的天下太平,该是放马南山,兵刀入库的时候。

    自永乐朝以来的经验,太皇太后很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皇家权力的来源,文官不过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罢了,不过现在往深处一想,大明真是危险啊。

    看到太皇太后凝重的表情,朱祁镇再接着说道:“于是我就想,怎么样才能加强武勋实力,然后我就研究了一番,大明的礼仪,发现大明缺少两个等级的爵位。”

    “办武学比推出两个爵位更实用吧,哀家早就听闻成国公朱勇一直想要让朝廷重开武学,这样的方法难道不比爵位重要。”太皇太后反而问道。

    朱祁镇也是猝不及防,他还真没注意武学还会有人支持,还是大名鼎鼎的成国公朱勇。

    他也早在筹划武学之事了,只是事情太多一时还没确定该给武学定一个什么制度,就一直没说过,没想到武勋中除了英国公,成国公眼光也不差,直接记下。

    “奶奶武将与文官的分野在哪里。要我说还是在爵位上。”朱祁镇自问自答。

    “可是在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因为军功太多,觉得如果封赏过多就会让爵位变得不值钱,于是由伯爵开始赐爵。”

    不管吝啬的老朱同志是如何想的,还是那句话,现在他就是这样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