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第二章 聪慧过人也要上学

第二章 聪慧过人也要上学

    扑通一下,赵惇就跪在了赵玮旁边。赵玮愣了一下,被这突如其来的跪拜搞的不知所措。莫不是脑疾发作了?

    正当赵玮疑惑的时候,赵惇开口说道:“皇子不可以带兵,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目前正处国家危难之机,您上书请战,很可能、招来官家的猜忌,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历史上也有过例外,如唐肃宗灵武称帝之事。”

    “但肃宗若迟几年称帝,也不会因此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即使现在看来,当时虽情属迫不得已,但也确实令人感到可惜。”

    经过赵惇的提醒,赵玮方觉自己的举动过于仓促冒失,不禁也为由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心起来,忙开口询问道:三哥,为父自觉冒失,可有补救之策啊?。

    “爹爹,我建议您马上再上一书,一面“痛陈悔过之意”,主动承认自己举动不当;一面改请随驾扈从,以尽忠臣孝子之道.....”赵惇唾沫直飞,开始背起来历史上史浩的台词。

    听的他那便宜老爹两眼放光,同时也对他老练的处事之道感到疑惑。

    “吾儿何时聪慧过人,莫不是脑疾后开窍了不成?”赵玮狐疑的打量着这个大病初愈的儿子,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赵惇信口胡诌道:“爹爹,我自从脑疾初愈后,除了对过往的记忆模糊不清之外,所思所想之事,皆如那叶片脉络,种种因果自入我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吾儿有大气运,爹爹先去上书,免得官家猜忌!”说完便匆匆离去。

    垂拱殿内,完颜构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来,手中奏折一下一下的敲击着桌面,旁边的宫女太监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官家因为眼前的奏疏非常震怒,谁敢触这个霉头怕不是要被杖毙!

    “启禀官家,建王有奏疏送来!”黄庄那阉人在门外瓮声瓮气的喊声传到了赵构耳朵里。

    赵构抬手指头一勾,黄庄便蔫头耷拉脑的踩着小碎步将奏疏放到了案头。

    看着赵玮拳拳服膺的奏疏,一方面“痛陈悔过之意”,主动承认自己举动不当;另一方面改请随驾扈从,以尽忠臣孝子之道.....

    赵构紧皱的的眉头逐渐舒展,阴沉的脸上也不再滴水。

    “将建王召进宫来!”赵构向黄庄冷冷的吩咐道,那深锁的眉毛、和被利刃似的寒风辙过的脸、没有一丝表情,让人看不出喜怒哀乐!

    赵玮来到垂拱殿内,拜见之后,偷瞄到赵构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单纯的上下打量着他。

    “这封奏疏是何人教予你的?”赵构并不觉得赵玮处事会如此老练,不然就不会贸然上书请战了。

    听到赵构发问,他如释重负的说道:“此事乃吾三儿主意”

    “哦?想不到恭王年纪虽小,却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啊!”赵构不禁感慨

    “吾儿大病初愈后思绪越发灵活,请教御医后得知,此乃古人所言之开窍是也”赵玮此刻还不知道他的儿子体内已经换了一个灵魂。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至!恭王有此机遇,乃幸事!此次我准备亲赴建康督师,你准备准备,与我同行,以便遍识军中诸将。”

    赵玮闻言惊喜不已,拜谢官家后便返回东宫。

    “三哥啊,官家令我与之同行建康督战,便识诸将。你也十五岁了,需入大学,学习修身正己之道。且准备准备,明日与你大哥二哥一起去”

    听着眼前便宜老爹的嘱托,虽然内心千万般不爽,但还是乖乖应道:‘爹爹放心,孩儿一定刻苦研读,修身正己!’说完脸上还流露出来上学时最令人不爽的狗腿表情。

    赵玮则是对眼前乖巧伶俐的儿子一万个满意!

    夜色迷茫,寂静无声。三更天时,依然有一群不眠之人,他们便是寺院中的僧人。

    在这个清寂的时刻,一位穿着麻布僧袍,名叫慧明的僧人,带着沉稳而悠扬的声音,开始报晓:

    “南岳大庙三更钟,黄粱美酒斗十升……”他的声音渐渐响起,远至山腰上的庄户,近至刚刚醒来的侍卫仆从。

    最终,他的报晓声消散在晨曦中,将新的一天点亮。

    只见赵惇左手允指原味鸡,右手百事可乐,正欲左右开弓之时,背后传来:

    殿下,殿下,该起床更衣了。他扭头看了下身后,再低头时双手之中的吃食全都不见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张小脸。赵惇也从梦中醒来,懊悔的赵惇看着眼前刚有一点点的亮光,也就凌晨四五点的样子。不由得嗔怒道:这么早喊我干嘛?

    “殿下您忘了,今日您要与邓王,魏王二位殿下一同去资善堂听先生讲学哩!”

    春花见赵惇醒了,嘴里说着原由,手上的活却是一点没停,在屋内,准备好了洗脸水,猪鬃和竹子做的牙刷。

    服侍好他洗漱穿衣后便将他送予门外等候的太监。

    赵惇看到大哥二哥伫立在太监身前两侧,看样子是早准备好,就差自己了。急忙上前道:大哥二哥,小弟初次入大学,不晓得规矩迟了些,二位兄长莫要见怪。

    左侧稍长一点的青年笑着应下:三哥,无事。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抓紧去早读吧!

    路上四人趁着旭日初升的光亮匆匆而行,赵惇非常不解,这看样子肯定是大哥啊,为啥叫我三哥呀?这太客气了吧!说出心中疑惑的赵惇看见三人停下,才反应有些不妙,这话不该说。

    还没等他编好理由。最前方的赵愭却是开口解释,三哥患有脑疾诸多礼仪之事都不记得,爹爹嘱咐过我为你.......

    经过赵愭讲解一番后赵惇才恍然大悟。原来宋朝时,皇家和民间的称呼一样,排第几就称几哥,哪怕哥哥称呼弟弟也是这样,如“八哥”、“十三哥”。

    皇子的生母不是皇后的话,皇子就要称呼自己母亲为“姐姐”,称皇后为“娘娘”。

    皇帝一般也自称我,像朕这种称呼是在正式场合,如祭天之类才会用,大臣、太后、皇后、妃嫔、宦官、宫女及平头百姓,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主上“和”圣上”等。还有一个称呼您可能不太熟:“官里”。没错,也是指皇帝。

    相较于“官家”,“陛下”是种更正式、慎重的称谓。如果正逢上朝议事或上奏章时,建议称之为“陛下”。

    皇帝称呼大臣为“卿”,“爱卿”则是男子对情人的称呼!

    赵惇表示学到了学到了。

    在大哥的谆谆教导之下,他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资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