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第三章 谁说高粱车战神就不算战神

第三章 谁说高粱车战神就不算战神

    资善堂其实就是皇城之内的新建书院,这皇城也和赵惇想象中并不一样。

    后世赵惇去过保存最好的北京故宫,还有经后世修复的南京皇宫,洛阳的应天门,无一不是气势恢宏。而来到南宋的赵惇仅仅在他便宜老爹的东宫之内活动过,也没走出来看看。

    临安皇宫不同于北京的豪放恢弘,而在片瓦之间透露出独属于江南的风情。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特立独行”;

    中国皇帝向来喜欢讲究“坐北朝南”,比如长安、洛阳均采用“前市后朝”的格局,皇城宫殿在全城之北,坊市则布于东、西、南片。

    但临安的皇城,却偏偏“坐南朝北”,宫殿在南面,市集在北面。

    “这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北定中原”吗?”赵惇在心里狐疑道。

    整座皇城,侧靠凤凰山,面对钱塘江,居高临下,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整座临安都城不同于历朝历代,反而更像是一座江南大型园林组起来的皇家建筑集群。

    赵惇也不禁感慨道:卧槽,好美!

    单论美观,在他心中,宋代绝对是审美的巅峰,皇宫更是集大成者!

    “这么美的建筑要是毁于战火还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如此巍峨的皇城,后世之人只能在史料等只言片语之间得以窥探!”车同轨,书同文,那个人亲手将大一统刻进了每一位华夏儿郎的血液之中,赵惇也不例外。

    “按照历史的发展,等我坐上那个位置。必将驱除鞑虏,复我正统!”身处这个糟糕的时代他也想要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

    书桌前的赵惇思绪纷飞,心根本不在眼前书本之上。早读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教授课业的先生迈着四方步,负手而入。

    见二人纷纷起身作辑,赵惇也有样学样!李侗还礼后三人纷纷坐下。

    “太祖有言,赵氏子孙应读《论语》、《诗经》、《孟子》此乃修身、齐家、立德之本,读《左传》、《尚书》、《汉书》方知古今治乱,今日我们便讲《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篇“李侗气若洪钟的声音让赵惇不自觉的将身子坐直。

    “这大儒压迫感也太强了,总有种导师看我论文的感觉呢?好奇怪啊明明什么都没做。”这种血脉里的压制感让他非常不舒服!

    “舜注发注于畎亩注之中”

    “舜注发注于畎亩注之中”

    李侗念一句,三人便跟着念一句。初中就学过的东西,还要让他在学一遍,这是万万难以接受的。

    赵惇低头扣着手指,百无聊赖的抖着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侗一看,这还得了,胡子都气的立了起来:伸出手来!!

    李侗突如其来的喊叫声,将神游九霄的赵惇拉回来了课堂。

    赵惇也反应过来,这竹板要是抽到手心,那还得了,连忙开口狡辩:先生,学生已通晓文中之理,不由得心有所思,一时之间乱了思绪。

    本来仅对他不听课感到不快的李侗听了他的狡辩后更是火冒三丈,你管抠手指、抖腿叫心有所思?

    眼看先生要发作,赵惇急忙开口:文章一开头并没有正面提出任何观点,而是一口气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正因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代价,这些圣贤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所以这后面的结论又倒过来说明了这六位圣贤成功的原因......最后缓缓道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说完便作辑、躬身、请罪,一键三连纵享丝滑!

    李侗看着眼前作辑躬身请罪的赵惇本来还想说些什么,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口。

    上完一上午的课,春花才送完过来。赵惇忍不住的吐槽:这是什么道理,寅时出门,上一上午课之后才能吃饭!

    春花低着头揪着衣角:我看邓王,赵王也是如此,还是不要抱怨了,免得被闲人听去惹人非议。

    赵惇越想越觉得不能这样下去:“我堂堂大宋街头即将放飞理想的有志青年,怎可如此蹉跎岁月!学哪门子的四书五经,听说下午还有新的先生教书法绘画!简直是匪夷所思。”

    赵惇扒拉了两口饭之后就起身去寻他那便宜老爹。

    “爹爹,我实在是不想去念书了,就让我随您去建康吧!”赵惇之所以想去建康,无外乎两点,第一,想切身感受下古代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第二,历史上辛弃疾在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被完颜构接见,这可是他的偶像,才情比肩李杜,说他用兵堪比卫霍有点吹,毕竟一生不得重用,但有五十人冲五万金军大营把正跟金将喝酒的张安国抓回建康的壮举!

    每次从史书中窥探辛弃疾的人生时,他都会被那一生都为收复宋土的精神所打动!

    赵玮一听这话,刚才还是晴空一样的脸,顿时乌云密布,笑容顿消。

    当即大骂:靖康之耻,犹在眼前,身为亲王,却不思学业,孺子不可教也!孺子不可教也!

    赵惇这时当然不能说四书五经救不了大宋这种话,随即用袖袍掩面,将事先准备好的葱抹了一下眼睛,然后红着眼睛,用上了这辈子最正经的表情说道:爹爹,我已熟读四书五经,历朝史料,每每夜深时刻,想到我大宋偏安一隅,就辗转难眠。太祖弓马得天下,儿子愿为爹爹驾前步卒,儿宁死亦不愿担庸弱之名,愿不负先祖之英武!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给他自己都说的直犯恶心,毕竟赵二高粱车战神的名号可是实至名归的。试问谁能在大腿受伤的情况下,凭借着一辆驴车,跑过契丹骑兵呢?跟他一比,秋名山的藤原拓海,F1的舒马赫都弱爆啦好吗。谁说高粱车战神就不是战神了?

    “好,既然你说你书读四书五经,历朝历史,那我考考你!如若答对,便随我同往建康。如若不答,就去资善堂好好研习课业!”赵玮也想看看这个患有脑疾后变聪明的儿子是不是真的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