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二十一章 除夕烟火秀

二十一章 除夕烟火秀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三十,随着宋金战争结束,完颜构也亲临了建康督军。

    赵惇也是表示这辈子都没这么无语过。

    一大早就被老爹喊起来穿衣洗漱的赵惇本来还有点起床气,但是听到说要进宫守岁顿时就来了精神,这过年都他经历过,但是跟皇帝老子过年可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赵惇贴心的去杜石那拉了一马车酒,这可是打广告的好机会,这官家都爱喝的酒,我涨点价不过分吧?

    进宫之后,拜见了完颜构后便进行了第一个活动“禁中呈大傩仪”,也就是除晦。

    皇城中的亲事官,御前班直都带着傩仪面具,身穿锦绣画衣,执金枪龙旗。其中身材魁梧的人扮作身穿金镀铜甲的将军。

    另有两人扮作门神,还有人装扮为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人,浩浩荡荡千余人,从禁中趋“祟”,后从南熏门外出自转龙湾“埋祟”,整个仪式才算完。

    “爹爹这是做什么呢?”跟在队伍后的赵惇不由的问向他老爹。赵玮也没多想,毕竟他的“亲儿子”有脑疾这很合理。

    “这是傩仪,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我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便宜老爹的解释让赵惇心里头也是泛起了嘀咕,咱俩是一个族吗?我一个根正苗红的汉人我特么咋连听都没听过啊?这合理吗?

    除晦的仪式走完后都已经天黑了,众人也随官家返回行宫当中,赵惇都快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一早上起来就去拿酒,拿完酒刚到宫里就去看傩仪可以说是滴米未进。

    “建王殿下,官家叫您去大庆殿看烟火表演。”刚打算坐会的父子俩,就被太监叫到了大庆殿当中。

    过了不一会,看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完颜构带头来到了大庆殿外,此时皇宫外部也是鞭炮,烟花齐上阵,完颜构这老东西怎么可能容忍在吃喝玩乐搞排场方面输,绝对不允许。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一人看有何乐趣,此等盛况必须让百姓们一同见证啊”

    赵惇一听完颜构的话表示:辛亏老子没吃饭,不然就吐出来了,你小子是真能装啊,不就是想“装杯”吗?还在那恬不知耻的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恶心。

    想归想,他毕竟是皇帝,他身后的大臣,妃子一个个的都在那直夸官家圣明,其中他那便宜老爹最虚伪,说的话也最恶心,不得不感慨什么叫“舔出一片天”,人家之后能坐上皇位是有道理的。

    抛开其他不谈,谁说拍马屁就不是一种能力?

    夏岛子是南宋临安最出名的烟火师(宋代专门放烟花的),为了庆祝宋金战争的胜利,他也是拿出了看家本事准备这场表演。

    开场就是普普通通的烟花,远不及后世来的绚烂。

    开场结束后才进入到正戏,一个三丈高的架子烟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赵惇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踮起脚尖想要看的清楚一点这所谓的架子烟花是啥,但是他这十五岁的身体踮起脚尖也看不全,

    他只好跑到队伍的最旁边看,队伍其他人都是些妃子,亲王,那多有规矩啊,对比起来,赵惇就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他那便宜老爹也送来了严厉的目光,示意他老实点。

    夏岛子将引信点燃后,映入眼帘的先是走线兔子,所谓走线兔子是将一兔形烟火器悬挂在一条长线上,燃烧后在尾部喷火而沿线迅速奔走,当走线悬在水面上时,兔子可以潜入水中,再蹿出水面奔向线的另一端,又称为“水兔子入水穿波”。

    接着便是火马,所谓“火马”等则是在漆塑兽形内装以烟火药剂,“移时,百口兽出火,纵横践踏。”引信燃烧到架子中部,扎着蟾宫月殿般的彩阁,并在其中置放种种烟火爆竹。一经点燃,便噼啪声起,不时有流星飘飞,明弹迸射,进而万花破门而出,如龙飞跃,似凤惊掠,最后电掣雷轰,天花烂漫。

    当彩阁被点燃的瞬间,从大殿两侧窜出两队舞狮队伍,锣鼓渐响,两队舞狮就像两条蛟龙,绕着中间的架子烟火舞动起来,随后便是架子烟火后方的“打铁花”,当三者结合起来的场景。

    只有一个词能形容,“卧槽”。

    赵惇此时的表现就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他发现他穷逼的本性是暂时没法根据身份而改变的,就好像问老农,你知道皇帝过的什么日子吗?老农绞尽脑汁也只能想想出:皇帝种地用的是金锄头吧?

    皇帝应该顿顿吃油饼吧?这就跟他差不多,他较劲脑汁也想不到,在宋代能整出这场景啊,“天花无数月中开,五色祥云绕绛台“这种诗句不少,但只有亲眼看见才能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震撼。

    古人诚不欺我,原来清代大诗人张晋一首《铁花行》“洪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忽然澒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正是写的打铁花时的壮观景象!再加上架子烟火和舞狮可是说是双倍壮观。

    不多时,架子烟火放完,就开始放鞭炮了,宋朝时鞭炮的发展就达到了顶峰,不然也不会有名相王安石同志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不过,真正把烟花技术推向高潮的,还是在明清时期。一方面是因为火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烟花工匠规模的不断扩大,正如明代《宛署杂记》中所记录的,在当时包括地老鼠、花筒、三级浪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烟花种类,多达一百多种,甚至还有集多种烟花于大成的“烟花架”,也就是架子烟火的升级版。

    随着夏岛子吩咐鞭炮,赵惇也拿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炮仗,由于他年龄不大,就给了他三种,和后世的炮仗有点区别,引燃的方式跟后世差不多,使用的是“药线”,也就是引信。

    炮仗主体则是纸裹成的纸筒或麻茎装火药两种,算是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