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活就活出个人样 » 章节感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章节感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A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

    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雕琢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够帮助自己改正缺点或者提出意见建议的人。

    A2

    在第四十一章中,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郑少卿作为民营企业家中的一员,代表星光公司参加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情况。

    星光作为曾经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全市的所有企业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仍然是骨干企业之一。

    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市里主要领导点名让星光董事长郑少卿进行发言,介绍星光的发展变化。

    为了这次发言,会前好几天,郑少卿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自己拟定了发言材料的基本架构及所要讲的大体意思,安排董事会秘书范小枣(女)起草这个发言材料。

    在这份发言材料中,不仅讲了星光的过去的辉煌的历史,而且讲了郑少卿接手星光后的艰难的发展历程、当前及今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讲了将如何进一步化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措施、办法。那就是稳定是第一要位,在这个大的前提下,通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降本增效,大力地发展好生产经营,做到“先生存、再发展”。

    制约星光纵深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沉重的债务包袱,在现行日益紧张、迫切的环保压力下,星光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企业的整体搬迁。

    在这个报告中,郑少卿还当众讲出了星光的3-5年的企业搬迁总体规划。

    主管局领导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星光历来是高度重视的,并承诺星光一旦时机成熟立即“退城进园”,国家将会给予政策上的相关的扶持、支持,这让郑少卿心里有了底,也更加坚定了发展好企业的决心与信心。

    然而,搬迁一个企业毕竟不同于随便说说那样的轻松,它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努力。

    依靠星光目前的力量是无论如何搬迁不了的。土地价值升值,搬迁资金更是没有着落。

    在这次会议上,郑少卿有幸遇到了很多骨干企业的一把手,会后,企业家们进行了沟通交流,相互探讨治理企业的发展之道。

    在交流中,郑少卿深深地感觉到,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艰难的一面,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大家每迈出一步,都是那样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见,发展企业的艰难及艰险程度,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怀有巨大的压力的,也大都感同身受。

    翔凤钢铁集团作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原本是从一个五十年前的小三线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翔凤钢铁集团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弱小到强大,从单一的产品到高精尖的产品,从昔日作坊式的小规模到现如今的大型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无不刻上了新时代企业发展的烙印。

    翔凤钢铁集团的董事长徐末深在同郑少卿交流企业发展经验时,告诉郑少卿的其实就是一句话,那就是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时候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和鼓励技术创新。。。。。。

    郑少卿急于向资深的成功的企业家们学习,这就充分展示出他虚心好学的精神品质。

    由于他的谦逊低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最终打动了业界素有“霸气总裁”之称的翔凤钢铁集团董事长徐末深。他们尽管在年龄上存在差距,但却在工作交流上很能谈得来。

    在徐末深总裁应郑少卿之邀莅临星光进行“会诊”后,郑少卿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星光真正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增强了针对性。

    郑少卿从徐末深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可以说是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徐末深给星光的班子成员交流思想时,郑少卿特意在最好的酒店准备招待他,徐末深却微笑着拒绝,主动要求到星光的员工餐厅跟员工一起就餐,这个细节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翔凤钢铁集团的管理思想、管理哲学、人本情怀。

    同时,也进一步昭示出徐末深这个大企业家一贯的工作和生活作风,映射出的是一种艰苦朴素、与员工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貌,这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小说作品之所以穿插这么一个细节,的确是因为写作的需要,更是因为烘托和映衬徐末深这个人物形象的需要。因为,企业家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不少做人、处事的经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永葆艰苦奋斗的情愫,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员工餐厅的一幕,不仅使郑少卿深受感动,星光的高管们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现场就餐的员工们同样也很为徐末深总裁这种简朴的作风所钦佩。也许,这样的领导目前只能在翔凤钢铁才能看到。

    也许,这样的领导在不少的企业中大都会有。

    身教胜于言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至少,这对郑少卿的思想触动是巨大的,也是震惊的,这为他日后在企业发展中陆续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埋下了伏笔。

    A3

    这一章小说作品的故事梗概也大抵就是这些。

    顺便说说最近的“心情”。

    就在今天早晨更新这一最新的章节时,我看了一下相关的数据,“阅文总点击”1139;“会员周点击”926;“总推荐”16;“总收藏”35。

    我还注意到,在“起点现实”网页中,《活就活出个人样》在“现实新书榜”中排名第七。

    感谢“起点”,给予了我这个平台。

    感谢读者,给予了我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支持。

    感谢朋友,给予了我信心和力量。

    也感谢我自己,工作了一天,夜晚还要继续挑灯奋战!

    A4

    从11月17号写这本书,11月21日正式通过资料审核上传第一章开始,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截止昨天晚上,已经写完了49章,(期间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因为工作较忙没有写一个字)上传了41章,略有备存文字8章,大抵5万余字。

    当然,“章节感言”是没有算在其中的。这是因为,适当地备下一些“粮弹”,那是要防备不时之需,既然已经走上了“战场”,打仗就要打有准备之仗。

    业余时间写作,的确是一件很辛苦更很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愿意享受,那是因为心中有个梦想。即使如坐针毡,也要坚持下去。

    人才藏在人海里,锥子藏在裤兜里,一为出头,二为扎人。

    我,谁也不为。

    既不是什么人才,也不是那柄尖利的锥子,就为能够有点时间,静下心来,努力地把这部作品写好,给读者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算了算时间,照这样的写法,每晚五六千字的速度,(有时候也有四千多字),四月初就能完本。

    心,的确很累,虽然在“起点”之上。

    累就累点吧,累了的时候,可以笑笑。

    我宁愿相信,笑比哭好!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