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799章 伦敦的盛会(第三更,求订阅)

第799章 伦敦的盛会(第三更,求订阅)

    在李毅安站在山头上与妻子讨论着与“梦想”有关的话题时,收到了一份来自英国的邀请。是邀请他们参加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礼。

    收到邀请后,李毅安亲自回电,愿意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合彰显南英特殊关系。

    女王加冕典礼。

    最繁忙的是什么人?

    是电视机销售人员——与历代加冕典礼不同的是,最创新的一点是在女王的坚持下,由英国广播公司对整个典礼过程进行电视直播。尽管,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初对电视直播加冕仪式持反对态度,但年轻的女王力排众议,说服丘吉尔同意了直播。

    此举促进了英国电视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英国电视机热销。为了观看加冕礼直播,许多买不起或者一时买不到电视机的家庭,甚至租赁了电视机。

    不过,英国最大的超市——开客市下属品牌家乐福,在英国开启了电视机分期付款业务,让电视机走进了更多的人家,借着这股东风,在短短几个月内,南洋就向英美等国出口了超过100万台电视机。

    5月31日,李毅安和玛格丽特一同乘C717抵达伦敦。此时伦敦,以至整个英国都为女王的登基做着准备。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整个英国都在等待着重要时刻的降临,英国即将迎来新的女王。

    此时的英国,印度帝国不再是它的殖民地,它对自己的全球地位感到了茫然。在这样一个时刻,伊丽莎白的加冕礼可以让这个国家透过年轻的女王看到自己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在李毅安的授意下,实力相对较弱的***——也就是由其控股的ABC电视台,已经与加拿大方面达成转播的合作协议,成为美国第一个播放加冕仪式的媒体,比其他公司提前了一个小时左右,这将有助于提升了ABC在美国电视广播行业的地位。

    据各方面的估计,女王加冕典礼的全球电视观众达到了2.77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10还多。

    “上帝保佑明天的加冕典礼一定要顺利完成吧。”

    注视着窗外的景色,李毅安心想到,

    当时没有人能预见到,伊丽莎白二世会比维多利亚女王活得更久,她会超长待机到二十一世纪,直到李毅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她依然顽强的存在着。

    尽管去年伊丽莎白就已经登基,但是加冕仪式一直到现在才举行,而加冕仪式结束后,也意味着英国正式进入伊丽莎白时代。

    明天,他们将会赶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参加女王的加冕仪式,不过与其他人的期待不同,李毅安的心里却在却在说着。

    “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英国将会迎来伊丽莎白时代。”

    这些消息都是玛格丽特从报纸上看到的,不过李毅安比她更了解这场加冕典礼。除了英联邦之外,美国的几家电视广播公司如美国

    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为争夺第一时间在美国电视播出加冕仪式展开了竞赛。但他们只能雇民用螺旋桨飞机,速度远落后于加拿大方面。

    “亲爱的,我看到报纸上说,除了上街的伦敦市民之外,会有过二千五百万以上英国民众会通过电视直播看到女王加冕,剩下的人将通过广播电台倾听过程。”

    “而且彗星客机已经准备完毕,第一时间将影像资料送往加拿大鹅湾基地,这是英国和加拿大之间首次实现直航。随后,加拿大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接力,将影像进一步送往蒙特利尔等地,交给加拿大广播公司播出!”

    听着妻子祈祷,李毅安笑呵呵的说道,

    “亲爱的,放心吧,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

    玛格丽特的语气中稍带着些许得意,毕竟那是她的姐姐。

    “先是钢铁,现在加冕,今年好像就只剩下一件大事了……半岛应该也快停战了。”

    当然无论如何,太阳升起之后,整个英国都会沉浸于一片欢腾之中。

    带着各自的期待,无数英国人进入梦乡,等待着晨曦的降临,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

    当然伦敦从黑幕当中挣脱出来,这一意义重大的一天算是正式到来。

    六月二日清晨,阴暗的天色似乎征兆着未来,让人不禁有些担心会不会下雨。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英国人心中的热忱,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天的重大意义。

    第十六代诺福克公爵已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候,承担着自从一三八六年以来的职责,为新王安排加冕典礼。

    穿着一身礼服的李毅安,只是静静的随着玛格丽特一同乘车来到了教堂,在英联邦国家中,南洋的排位是靠前的,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位于前排,由此也可以看出南洋国际地位的提升。

    而玛格丽特就站在他的身边,穿着一身盛装的头戴公主王冠,看起来宛如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公主,事实上,作为王室颜值担当的玛格丽特之前刚下车,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记者们纷纷把相机镜头对准它。

    此时此刻,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有超过两百万人上街,伦敦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么多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还有数万人搭着帐篷在雨中过夜,只为了亲身参与到加冕典礼之中的。

    英国各大报纸的记者已经等候在教堂之外,准备实时转播加冕典礼的情况,让全世界的人知晓,伊丽莎白时代的降临。

    这一天,伦敦细雨绵绵,威斯敏斯特教堂外面,众多来自官员打着雨伞窃窃私语,但是绵绵细雨并没没有打扰到加冕仪式,不论对记者还是蜂拥的人们都是如此。

    居住伦敦之外的英国人,通过电视转播,看着整个加冕典礼的一举一动。

    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威斯敏特教堂替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二世加冕。这一典礼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展现了最重大的皇家庆典中的一

    切隆重华丽的场面。

    完整的仪式总共有六个阶段:承认、宣誓、涂油、授职(包括加冕本身)、登基和致敬。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是一个有130个国家的代表和480名音乐家出席的仪式。还有来自93个国家的2000多名记者和500名摄影师报道了这次仪式,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礼服是由她请来了高级时装设计师诺曼·哈特内尔设计,也是为她设计婚纱的设计师。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设计师提出了多达9个不同的方案:用金线绣出有英国标志的白色丝绸连衣裙,身前前有心形线条的方形领口,以及公主廓形的喇叭裙。

    这件礼服一共花费了12名女裁缝3500个小时的时间,才制成了这件由貂皮和红色天鹅的皇家长袍。

    在人们的注视中,坎特伯雷大主教把圣爱德华王冠高高举在空中,然后缓缓的为其戴上这顶沉重的王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沉重的王冠,让伊丽莎白感觉脖颈一沉,当她头戴圣爱德华王冠,接过大主教献给她的权杖时,她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王。整个伦敦甚至整个英国,都爆发出来一声整齐划一的欢呼。

    在女王加冕之后,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是继大主教和主教之后第一个向她致敬的人。

    整个仪式只有涂油膏的环节没进行电视直播,即大主教用油膏涂抹君主的手和头等部位,以示君主被赋予上帝的恩典和美德。这是神圣的不能示于普通人的,这当然也是为了保持最后的秘密感。

    当伊丽莎白坐在爱德华一世曾经坐过的宝座上,拿着水晶球和权杖,用“我愿意”来回答着大主教关于她是否愿意承担重任,并作出牺牲的问题时,这句话回荡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传到大街小巷,漂洋过海,每个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所有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正中这位纤弱高雅的黑发女子。

    而在教堂内的李毅安同样也注视着这个女子,这个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退,同样又把英国人以及英联邦团结在一起的女人。

    在人们的注视时,穿着厚重礼服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这个时候缓缓走出教堂,在教堂外的人群立刻鸦雀无声。

    走出大教堂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微微额首,坐上黄金马车。马车向着欢呼的人群驶去。此时据估计约有300万人站伦敦的街头,其中许多人彻夜占据着返回宫殿路线的最佳位置,这是为了让最多的人能见证这一盛事:长达7.5公里路线,金色的皇家马车需要行走整整两个小时。

    看到道路两旁冒雨前来围观的热情民众们时,伊丽莎白二世仍然微笑着向沿途的人们挥手致意。终于回到白金汉宫之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她的家人出现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她戴着帝国的皇冠,穿着皇家束腰外衣,向人群致意,并于晚上9点45分再次出现在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