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爷爷是太祖 » 第十八章 教育,细雨润物

第十八章 教育,细雨润物

    打死朱雄英也没想到,他这一波小操作竟然把朱元璋和朱标吸引了过来。

    他这时正一边笑嘻嘻的跟马皇后说着话一边看向外面忙碌的小太监们。

    此时凉亭外的太监已经有二十多个,都是后面从坤宁宫调过来的。

    “奶奶,你就瞧好吧,看孙儿给你变个戏法…”

    “行,奶奶瞧着。”

    马皇后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她从坤宁宫跟过来也只是担心朱雄英,见他没什么事自己又在一旁看着,自然没有了担心。

    搞了这么多东西,其实朱雄英只想验证一件事儿,那就是做白糖。

    得益于梦中女友那泼辣的鞭挞…朱雄英的学习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他现在都能记得白糖的最简单制法——黄泥水淋糖法。

    他命人将空缸放在石桥外的空地上,又让人在上面放了个大号的瓦溜,然后这才去瞧瞧那买来的糖。

    只见这糖和宫里出来的确实不一样,不一样到什么地步了?

    它不像宫里的那种黑沙糖,反而是一块块儿的块儿状结晶体,肉眼可见的杂质充斥其中。

    “就这种糖要19文一两?!”朱雄英面色冷冷的看向那名拎糖过来的太监。

    他虽然小,可也知道这宫里到底有多黑。

    虽说在老爷子的管理和不把太监当人看的做法来看,应该不会有哪个采买敢私自虚报,出现那种一个鸡蛋十两的笑话。

    可谁能保证这些采买一定不贪呢?

    宫里用度本就多,一个加一点儿,积年累月下来都是一笔庞大的银钱了。

    “回,回大爷…”

    那太监也被吓了一跳,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紧张的说道“现在…现在糖涨价了,这些都是21文一两买来的…”

    “21文!?”

    朱雄英惊讶了一声,然后瞧他那样子也不像个会说谎的,现在正事要紧,里面有没有猫腻后面肯定能知道。

    随意摆了摆手,示意那些太监再抬个大锅弄些柴火过来,他要准备熬糖了。

    至于换地方?开玩笑,这不是有空地吗?这生火熬汤又用不了多大的地儿。

    马皇后就这么坐在凉亭里笑着看他跑来跑去的忙活,反正这地儿并不算热。再说男孩子就应该多动动,这样才身体健康。

    朱元璋领着朱标从不远处朝这边儿走过来,走到石桥外时也没理那些跪在地上的太监,反而好奇的围着大缸和那刚搭好的灶台瞧了瞧,啧啧两声:

    “大孙儿,你这是要在这嚯嚯咱的鱼还是咋?”

    说着一把抄起朱雄英就朝着凉亭走去。

    “嘿,妹子,你也在呢?这晌午是不是要在这吃啊?”

    落后一步的朱标则是环顾一周,点了点头笑呵呵的朝着马皇后躬了躬身:

    “母后的眼光独到,这地方风景秀丽,清爽宜人,倒是个用膳的好地方。”

    然后又指了指那湖面:

    “这鱼吃的就是个鲜,尤其这里的鱼个个肥硕…”

    “行了你们两个,俺可没说在这揍饭,是俺的英哥儿要在这做糖。”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有些不想搭理这爷俩。

    朱雄英从老爷子怀里出溜下来,笑嘻嘻的说道:“爷爷,孙儿就是想做糖,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可总得试试嘛。”

    听到这话,两人才注意到外面正有个太监从袋子里往那口大锅里倒糖块儿,看那架势,买的可不少。

    朱元璋倒是没说什么,朱标可就不愿意了,指着那袋子:“混账,你个败家子,那是糖!你还让人买了多少这是!”

    “你喊什么呢?”

    老爷子回头瞪了朱标一眼,然后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凳上,这才将朱雄英抱到腿上双手揽着他说道:

    “大孙儿,这糖可是金贵着呢,别看你买的这最下等的糖,可同样的钱换成的粮食,能活多少人?可不敢浪费了…”

    “前元暴虐无道,横征暴敛,导致民意失得,不得人心。”

    “他们却不想法子安抚民众,反而变本加厉!”

    “唉~!”老爷子重重的叹了口气,神色有些落寞:“这老天爷也是,就像看不得人活着似的,大旱,洪涝,蝗虫,瘟疫,全都来了!”

    说着话,轻轻抚摸着朱雄英的头顶,似在自言自语般的说道:

    “他娘的!那时候啊,别说是粮食了,就是树皮都吃不上,人们都开始吃草,吃土!”

    “这人肚子里装了土,那叫个大啊,就跟怪胎六七个月似的!”

    “更有的,连尸体都不放过,晌午刚埋进去,下午就给挖出来回去偷偷煮了,那香味儿啊,能飘十里!”

    “这有的吃不到尸体,要么易子而食,要么就去杀人…”

    朱雄英一个激灵,浑身打了个哆嗦,只觉一股凉气从头一直蔓延到尾椎骨。

    他常常在历史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岁大饥,易子而食。”

    以前没怎么感觉,今儿个被老爷子这么一讲,瞬间只觉得浑身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朱元璋就是从那个时候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家里的人都死绝了,是家里老娘和兄长把最后这点儿食物留给了他,不然也就没朱重八了。

    自从老爷子做了皇帝以后,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最是看不得百姓受委屈,吃不饱饭。

    而对那些做官的,哪怕你只贪几两银子都会要你的命!贪的多点儿,甚至全家都要陪葬!

    朝廷官员哪个不认为老爷子残暴?但要去民间走走,又有哪个不说老爷子好?

    极大的反差在朱元璋身上并存着,好似一层神秘的面纱。

    可朱雄英明白,这就是吃过人间的苦太多了,不想让这样的苦再有了!

    “朕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是朱元璋时时挂在嘴边的话,仿若是在跟周边的人讲,其实也是在时时告诉他自己,他再富有四海,也是苦哈哈出身,要为底层百姓着想。

    “爷爷,孙儿知道了,孙儿以后不这样浪费东西了。”

    听朱雄英这么说,老爷子显的非常高兴,和善的刮了刮他的鼻子,语重心长的教导道:

    “大孙儿明白了就好,咱最能明白老百姓的心思,只要让他们吃的饱穿的暖,那他们不止不会反,谁敢造反他们都会站起来帮你一块儿抵御,就是搭了他们的命也不在乎。”

    “这唐太宗不是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点了点头,朱雄英默默地记在心里,然后一骨碌从老爷子腿上跳下来,一路小跑到外头朝那边刚熬出的糖看了看,制止了又准备放糖熬的太监:

    “就这些吧,其他的放一边儿,如果用不上你们就拿出去原价卖回去!”

    亭子里的帝后和太子朱标则是带笑的瞧着,朱雄英身体力行,就说明他们的话起到了作用。

    大明并不富裕,相反还很穷!可不能有太多的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