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爷爷是太祖 » 第十七章 御园,风景如画

第十七章 御园,风景如画

    要说大明皇宫哪里风景最好,绿植最多,非御花园莫属了!

    整个御花园占地约30余亩,其间百花争艳,怪石嶙峋。数不清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让人应接不暇。

    更有那假山瀑布飞流直下,汇入不知从哪里引来的活水汇成一片湖泊。

    湖边停有几页扁舟,湖中央亦有凉亭矗立。

    不时有大红锦鲤从半湖荷花中露出头来,悄悄吐个泡泡,好似在对那掠过的飞鸟说:我不羡慕…

    说起这大明皇宫能有这么一片好地儿,还要多亏了马皇后。

    当年刘伯温奉命承建时,老爷子就对宫里设劳什子御花园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种啥花花草草?搞什么假山瀑布?建什么亭台楼阁?花费又多又不能当饭吃…

    还不如直接就是块空地,他老人家没事儿了带着满后宫的嫔妃们过来开开荒,种种地,既能锻炼身体,下来粮食蔬菜还省的买了。

    这事儿最后终归是闹到马皇后那里去了,最后马皇后直接拍板儿,建!必需建!不光是事关皇家脸面,更要给后宫有个玩乐赏景的地方不是?

    至于老爷子那里?在马皇后承诺宫里最西边儿的角落里开点儿荒地给他种菜后,这事儿才算皆大欢喜…

    朱雄英带着人直接穿过假山踏上石桥来到一座凉亭里。

    凉亭下面湖水缭绕,有鱼嬉戏于荷叶之间,大红的荷花开的连成一片…

    不远处的小瀑布水花飞溅,随风带来丝丝凉意,再加上侧方不时有柳枝荡漾,当真是这御花园中几处最好的赏景点之一。

    朱雄英坐在石凳上,小手托腮出神的望着不远处的一朵大荷花,不知道在想什么。

    桂伊则指挥着几名宫女将装着瓜果和蜜饯的大红瓷釉盘小心的摆放在石桌上。

    至于跟来的太监,那就只能分散成两排站在凉亭外面了,这里可没他们亲近的资格…

    时间不长就有个太监端着个盘子一路小跑着过来,顾不得擦汗就躬着腰将手里的盘子递到过来接应的宫女手里,随后慢慢退着站到最后边儿。

    “大爷,你要的糖来了。”

    桂伊那半清脆半妩媚的声音将朱雄英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当他转头看着桌上那盘子中的物件儿时,眸子一凝,伸手指着里面黑乎乎的东西说道:“桂伊姐姐,我说的是白糖呀,不是说的这种黑糖啊!”

    连他自己都没觉得,说话时的声音都在忍不住的颤抖…他的想法正在得到验证!

    “白糖?”桂伊疑惑的问了句,又想了想然后摇摇头:“宫里没有那样的东西,只有这种糖。而且这还是下面进贡上来的,已经算最好的了。”

    随后补充道:“这宫里没有的东西,想来整个大明都是没有的。”

    “没有,没有…”朱雄英楠楠自语随后猛的站起来将几名宫女吓了一跳。

    “差人去买五十斤最差的这种糖,我要用!”

    “嗯…再让人准备个大空缸,漏斗和稻草。”

    “对了,再来个瓦溜。”

    “还要黄泥水!”

    “这些都运过来,人要不够就去坤宁宫喊人!”

    等这一串的命令传了出去,那些太监去执行后,朱雄英这才重新坐了下来,小腿一晃一晃的看样子很是开心。

    “要这些是用来做什么啊?”

    “嘿嘿,这是秘密,不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绝对让你大吃一惊。”朱雄英得意的挑了挑眉头,这自得的样子换来了一阵笑声。

    “对了,桂伊姐姐,这糖贵吗?”

    作为坤宁宫的女官,平日也有接触采买这种事,对于物价总是要有几分掌握的。

    “外面铺子里的糖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一两35文,中等一两26文,下等一两19文。”

    “嚯,还真不便宜啊!”

    如今的大明一斤可是十六两,约梦里600克的样子。

    这样算下来,一斤最下等的糖都需要304文,要知道现在大明朝的米价1000文也就是一两银子都能买300公斤大米了!

    所以,这最下等的一斤糖约等同于100公斤大米。

    朱雄英整个人都麻了…

    ……

    …………

    谨身殿

    下朝之后,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

    伴随着温度的上升,朱元璋换了身轻便些的短打倚在榻上瞧着那堆积如山的奏章直嘬牙花子。

    这些日子因为朱雄英和马皇后的事儿让他懈怠了,导致各地呈上来的奏章没能及时批复,最后是越积越多,如今已经到了让他都有些头疼的地步了。

    眯着眼斜了不远处正认真批复奏章的大儿子朱标,看他那小桌上堆积的折子正在慢慢减少,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这儿子确实勤快,能干!

    随意招了招手,指着面前的奏章对一旁的朴国昌说道:

    “分一半给太子拿过去!”

    “……”

    朱标瞧着原本都快清干净的小桌上再次堆满了折子,而且那高度比他坐着都高了,原本还有些笑意的脸不禁垮了下来…

    “父皇,这…这…这么多儿子恐怕难以胜任啊!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儿子批阅不周…”

    “没事!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问咱就好了。”

    朱元璋一锤定音!

    想了想又安慰道:

    “你是咱大明的太子,等咱百年后你就是这大明的皇帝,大明的主人!现在不多锻炼锻炼,以后怎么能熟悉政务?咱把大明交给你,可不是让你治成烂摊子的。”

    接着又咧咧嘴,话锋一转:

    “你书多读的比咱多,比咱好,你说从秦扫六合开始哪个朝代的皇帝能跟咱一样全心全意培养储君的?”

    “就说那唐太宗,既想儿子争气,又怕威胁到他的权力各种防着,最后结果咋样?还不是把江山落在女人手里?”

    “咱不一样!咱全心栽培你,不怕你争气,就怕你不努力!”

    “咱给你机会,你就好好发挥,多体咱分忧…”

    假如生活强↑了你,你又反抗不了,那你能怎么办?

    朱标现在就是这样的心态…

    自从14岁封太子,16岁开始学习处理政务,19岁朝中大臣开始暗里投靠他,23岁明面上直接选择的大臣越来越多,至今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就连军中都快有半数都是他的人了…

    老爷子知道不?那肯定知道…

    不但知道,还大力支持…

    不但支持,还对他想提拔的官员大手一挥全都批了…

    可以说,这世上可没比他更稳的太子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这太子当的有些累,不能到处快活也就罢了,就连奏章批的都快比皇帝多了…

    “对了,咱大孙儿干嘛呢?”

    朱元璋喝了口茶润了润喉:“他这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接触接触政事了,哪怕现在还不懂,时间长了也就能上手了…”

    朱标闻言拿着朱笔的手不禁抖了一下,心里感慨朱雄英受重视的同时,又在偷乐,多个人分担总是好的嘛!

    “回皇爷,长孙殿下正在御花园纳凉,据汇报说,从宫外买了几十斤糖,又让人找了好些东西,奴婢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唔…”朱元璋原本伸向折子的手一顿,随即从榻上站起来就往外走,走到一半儿又转身看到朱标:“标儿,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