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5章 意外

第5章 意外

    夜幕如墨,渐渐染黑了燕园的每一个角落。

    王澍与史佚生二人道别后,返回了自己的宿舍。

    钥匙转动,随后推门而入,只见屋内一片漆黑,如同被夜的帷幕彻底覆盖。

    这样的景象对他而言并不陌生,或许室友们还在图书馆的灯火下埋头苦读吧。

    王澍轻声自语,放下手中的书本。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他迅速打开门,只见几个同学面色焦急,眼神中透露出不安与慌乱。

    “快,快,快去帮忙,张文祥在澡堂晕倒了!”一个同学喘着粗气,急切地说。

    王澍的心猛地揪紧了,他把书本随意一放,立刻冲出门外。

    夜色中,他的身影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穿梭在稀疏的人群中,步伐坚定而迅速。

    但他并没有直奔澡堂,而是先转向了32号楼,寻找王溯。他知道,在这样的紧急时刻,王溯的医学知识是他们所需要的。

    王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紧紧拉着王溯的手,两人一同奔跑在夜色中。

    王溯心中明白,如果不是情况紧急,王澍绝对不可能如此失态,于是他很快便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紧跟着王澍的步伐。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张文祥,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大哥,现在正静静地躺在冰冷的瓷砖上,身体松弛,一动不动,脸色更是苍白如纸,只有额头上的汗水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微弱的光明。

    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和不安,同学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他们的焦急呼吸声在静谧的澡堂内回响。

    “让让,让让!”王澍大声喊着,用力拨开挡在前面的人们,带着王溯挤进了人群。

    此时,同宿舍的刘炜正蹲在张文祥的身旁,轻轻地拍打着他的脸颊,试图唤醒他。

    “文祥,文祥,你醒醒!”刘炜焦急地呼唤着,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炜哥。”王澍拉住了他的手,“让我的朋友看看吧,他之前在卫校接受过急救培训。”

    “啊,好。”刘炜听到这话,连忙让开了位置。

    王溯迈步向前,蹲下身来仔细检查张文祥的情况。

    他的动作专业而沉稳,指尖轻触脉搏,耳畔细听心跳。

    “情况紧急,得立刻送医院。他现在意识模糊,好在呼吸和脉搏还算平稳。”王溯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判断也是给得迅速而果敢,确认完情况,转头看向王澍,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小树枝儿,得先疏散人群,这样聚集在一起,空气都不流通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张文祥调整到侧卧位,动作温柔却迅速,确保他的气道畅通无阻,防止呕吐物引发窒息的危险。

    周围的同学们听到王溯的话,没有等待王澍的指示,便自觉地向四周散开,为即将到来的救援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王澍的眉头紧锁,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他急切地问:“能判断出他晕倒的原因吗?”

    王溯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没有医疗设备,我怎么能轻易断定。你这位同学平时饮食怎样?他吃得好吗?”最后一句话,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他生活挺艰难的,家里有两个孩子,每个月只有原来单位发放的基础工资,不享受人民助学金,也没有额外收入……”

    王澍没有细说,但王溯便明白了张文祥的困境。

    在那样的岁月中,像张文祥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一天基本上只吃早晚两顿,食堂最便宜的玉米糊糊。

    那些价值两三毛钱的红烧茄子和苏造肉,对他来说都是奢侈的享受,更不用说去学校对面的海淀路长征食堂改善伙食了。

    “那很可能是低血糖,得找些含糖的东西给他补充一下。”王溯的话音刚落,刘炜便开始在人群中询问,看谁有携带食物。

    “我有巧克力!”一位热心的同学急忙回应。

    “巧克力不行,”王溯立刻纠正,“他现在这种情况,需要的是糖浆、蜂蜜或者甜饮料,果汁也可以。”

    “我这里有糖水。”另一个声音响起。

    “快拿过来!”王溯接过杯子,先是去旁边的水池用清水冲洗了自己的双手,然后让王澍帮忙撑开张文祥的嘴巴。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蘸着糖水,轻轻地涂抹在张文祥的牙龈和口腔内侧。

    涂抹了一会儿,王溯抬起头,向周围的同学们解释:“如果晕倒的人没有意识,千万不要尝试喂食,哪怕是水,因为他可能无法正常吞咽,这样很容易引起窒息。”

    听了王溯的解释,同学们纷纷表示理解,原本的好奇和议论声也渐渐平息,夜色中,一切都在静静等待着救援的到来。

    刚刚涂抹的糖水似乎是起到了点作用,张文祥的脸上终于泛起了一抹微弱的红晕,仿佛是生命之火在众人的接力下重新燃起。

    而就在这时,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宁静的夜空,医生和护士如同天使降临,迅速而有序地将张文祥安置在担架上,在同学们的协助下,他被小心翼翼地抬上了救护车。

    救护车的空间有限,只能允许最亲近的同学随行。刘炜,作为平日里和张文祥关系最好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个幸运儿。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坚定,紧握着张文祥的手,伴随着救护车的轰鸣声,消失在夜色中。

    其他人则留在了学校,心中默默祈祷,期盼着张文祥能够平安无事。

    随着救护车的远去,同学们的心情也逐渐从紧张中平复。

    他们的目光转向了王澍和王溯,好奇与敬意交织在他们的眼中。

    “同学,你哪个专业的,也是新生吗?”

    “哦,我认识他,他是中文系的王溯。”

    “王溯?听着好耳熟?”

    “嗐,就是背着同学上下课的那个……”

    “哦,是他啊,难怪……”

    在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扬声中,王溯感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

    平日里那个率性洒脱、不拘小节的他,此刻却像是换了个人,显得有些羞涩和不自在。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角,眼神躲闪,不敢直视那些赞许的目光。

    王澍站在一旁,目睹了王溯脸颊上的红晕如同天边的晚霞一般渐渐扩散,那是一种罕见的羞涩,也是一种意外的风情。

    王澍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他的笑声轻轻响起,那声音中带着一丝戏谑,却又满是温暖和理解。

    他知道,王溯的这份不自在,正是他真诚善良本性的流露。

    “好了,好了,大家都散了吧,回去休息吧。””王澍的声音在走廊中响起,为王溯解了围。

    随着人群的逐渐散去,王溯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地拽了拽王澍的胳膊,两人一同离开了澡堂的喧嚣。

    回到32号楼,史佚生并没有询问他们刚刚的去向,而是关切地问询了那位晕倒同学的情况。

    在得知对方只是因为低血糖而晕倒后,史佚生也稍稍放下了心。

    虽然他的行动不便,但耳朵却十分灵敏,已经从外面的同学们的谈话中得知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他那受苦的心灵总是对别人的不幸感同身受,这份同情和关怀,大概就是他的本性。

    “对了,电饭煲呢,你们藏哪了?”

    王澍一进入史佚生的宿舍,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自在,开始四处寻找食物。

    由于食堂的伙食实在难以入口,而且经常外出改善伙食又太过显眼,他们便费尽心思搞来了一个电饭煲。

    这个稀罕物件在当时可是个大宝贝,悄无声息地弄到宿舍里,可是费了不少周折。

    好在有了它,生活确实方便了许多。

    至少煮个挂面,热个菜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

    另外他们还有史父的接济,每逢一三五,他都会骑着自行车,给他们送来美味的食物。

    这些食物并不直接送进宿舍,而是巧妙地放在门卫处。

    按照各自的课程安排,王澍和王溯会轮流去取,这或许可以算作是早期外卖服务的雏形吧?

    一番忙碌后,王澍小心翼翼地将煮好的面条装入保温盒,看着那满满的一盒,真是让人食指大动。

    一个鸡蛋,一把新鲜的青菜,再加上一勺香浓的猪油,这简直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当然,都已经煮面条了,不可能只煮一个人的份,史佚生和王溯也分了点,权当是夜宵了。

    这些食材都是史父顺手带来的,作为应急之用。

    平时他们得小心翼翼地藏好,幸好史佚生的宿舍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藏匿环境。

    也许学校也考虑到了史佚生的特殊情况,特意给予了一些照顾。

    宿舍里只有史佚生和王溯两人居住,这让王澍时常羡慕不已,甚至有时候他都想干脆搬过来算了,免得每天来回奔波。

    但他也只是想想罢了,要是真搬过来,史佚生他们也不会支持。

    他们深知,人是群居的动物,与同窗共处一室,不仅能增进彼此的了解,还能在学业和生活中相互扶持。

    这一点王澍也懂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在于日夜相伴,而在于心灵的相通和相互尊重。

    有句话说的好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虽然这句诗本是用来形容爱情,但用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未尝不可。

    不过眼下重要的不是彼此的友情,而是另外的事情。

    出了史佚生他们宿舍,王澍便回到了自己居住的37号楼,目的也很明确,找班里的另一位老大哥——陶海粟。

    相较于张文祥,这位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番情况。

    每月四十余元的生活费让他的日子显得格外宽裕,不仅自给自足,偶尔还能慷慨解囊,邀请同学们品尝在全聚德烤鸭的美味。

    当然,王澍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借钱,而是借用陶海粟的自行车。

    得知王澍来意的陶海粟毫不犹豫,爽快地将车钥匙交给了他。

    王澍接过钥匙,转身就要走,但却被宿舍另外一位同学——姜斯栋给拉住了。

    “天这么晚了,你一个人骑车去医院不安全,我和你一起去。”姜斯栋的话语中透着坚定和关切。

    陶海粟也恍然大悟,补充道:“对,小澍你别一个人去啊。”

    于是两人便一同踏上了前往医院的路。

    一路上,姜斯栋坚持骑车载着王澍,让王澍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他好说歹说,终于说服姜斯栋,答应回程时换他来骑车。

    到达医院后,他们在走廊里找到了焦急等待的刘炜,由他带路,终于见到了躺在床上的张文祥。

    张文祥的脸色虽然尚显苍白,但眼中已有了一丝生机。

    看到从学校匆匆赶来看他的王澍和姜斯栋,他努力地挤出一丝微笑,尽管微弱,却充满了感激。

    这时,王澍悄悄地从包中取出保温盒,打开盖子,一股热气腾腾的香气在病房中弥漫开来,引得张文祥眼睛一亮,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不过理智还是战胜了食欲,张文祥和其他人一起问王澍这面条是哪来的。

    王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关于一个匿名的好心人,得知同学需要帮助后,默默准备了这碗面条。

    他的话语中带着温情与幽默,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笑了起来,尽管知道这可能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却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接过保温盒的张文祥虽然想要与大家分享这意外的美食,但在众人坚定的目光下,他最终还是将那碗香喷喷的面条吃得一干二净。

    其他人则在汤中加了热水,围坐在张文祥的床边,分享着稀薄的汤水。

    他们的笑声和轻松的谈话在医院的走廊里回荡,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亲切。

    夜色愈浓,王澍和姜斯栋告别了医院,刘炜则留下来继续陪护。

    回程的路上,王澍依旧坐在自行车的后座,无奈地仰望着星空,而今夜的星星似乎比往常更加明亮,宛如上天也在默默注视着他们的同学情谊,守护着这份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