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在飞机上 » 第十三章 秋天来了

第十三章 秋天来了

    飞机在颠簸。

    但机舱里仍然静悄悄的,大家都习惯了。没有人感到奇怪或不安。

    这与二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坐飞机的时候,如果飞机遇到气流颠簸,尽管乘务员已经播报:“由于受到气流影响,飞机有些颠簸,请各位乘客在座位上坐好,系紧安全带,不要随意走动。乘坐飞机时遇到气流出现颠簸是正常情况,大家不必惊慌。”但机舱里通常还是会引起一点小小的骚动,总有人显得惊慌失措,或者询问甚至质问乘务员怎么回事。

    现如今,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就像这飞机,即使遇到气流颠簸,仍是向前飞行,从不停歇。

    开元4646年春天,邹秉文的父亲去世后,举行了当时最为隆重的出殡仪式,县衙都派人来了,可谓风光大葬。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感觉到风雨飘摇,是要变天的样子。

    尽管很遥远,村里人还是感觉很近,仿佛就在身边,近在眼前。

    只是农民们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己简单又无求的日子。

    偶尔谈论起来,也都不过是传说,互相之间传来传去罢了。

    今天说,已经打到浙江了。明天说已经到江山了,后天又说进福建了,到浦城了。等等。

    或者是,今天说土匪抢了吴村首富吴全有,明天说土匪又抢了下坊的,下坊是县城附近的一个乡,后天又说连县城都遭土匪了。

    县里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加强防范,防止土匪祸害老百姓。但邹秉文觉得自己家里有看家护院的,与自己并不相干,不予理睬。

    附近乡村有人联络邹秉文,说要加强联防联保,谁家遭到土匪抢劫,就立即驰援。但邹秉文觉得没必要,各人自扫门前雪就行。

    他仅仅是加强了自家院子的巡逻和防范。

    当然,佃户们就更无所谓,打赤脚的还怕穿鞋的?早就家徒四壁了,土匪来了想要啥也没有。所以该干嘛还干嘛,啥事都与自己无关。秋天来了,好嘛,还有收成。

    这是许多老百姓的想法,遇到事,宁愿绕道走,当看客,也是不闻不问更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千百年来皆然。

    但邹秉文就不一样了。

    一天夜里,遭到土匪抢劫。

    河西村的鹅彭,有两排长长的房子,房子连着房子,每一面墙都是两家人共用的,除了最东头和最西头的那两面墙,房顶的瓦是连成一片的,从山上或远处看,分不清哪家是哪家。两排房子中间,是一条鹅卵石小路,很窄,只够一辆平板车通过,两个人并排走可以,三个就挤啦,四个人并排就走不了。

    据说,土匪侦察了很长时间,白天派人来看,晚上派人侦察,只是看家护院的都不知道,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世道有些乱,土匪还有内应。

    抢劫还算“文明”,就是搬走东西,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空了,说是有十几大板车。打着火把,慢慢的搬,一点不紧张或害怕的样子。也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就像搬家一样。

    其实,邹秉文派了人到县里和附近乡村求救,但没人来救援。他不帮别人,别人自然也不帮他。

    说起来,邹秉文还算好的,只是损失了些财产,人是安全的,得了些教训而已。

    崇祯皇帝就没有那么好了。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声势很大,遍布全国,明朝军队根本抵挡不住。

    崇祯皇帝就要求大臣们捐款捐物,组织力量保护朝廷,保护京师。

    但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肯出钱出力,都是当看客,觉得保住自己的财产才是真的,其他“与我何干”,都是希望别人捐,自己搭顺风车。

    结果,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了,但这些大臣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起义军的将领们用皮鞭一抽,大臣们成车成车的金银财宝都送来了,被没收了……

    明朝也就在这些人的无动于衷中走向了灭亡。

    蓝老太太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说,一只老鼠在它经常光顾的粮仓里,发现了老鼠夹子。

    于是,老鼠就匆匆忙忙去告诉母鸡。

    母鸡看了看老鼠说:“噢,有老鼠夹子啊,那你岂不是不能再吃到谷子啦?我很同情你,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母鸡说完就一摇一摆的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它的好朋友猪。

    尽管它们是好朋友,可猪听了后,只是淡淡的说:“这是你的事,你自己小心吧。不要被夹到了就行。”

    说完也慢悠悠的走了。

    老鼠再跑去告诉大黄牛。

    大黄牛就更不放在心上了,而且表情冷淡的对老鼠说:

    “你见过老鼠夹子能夹死一头牛的吗?”语气中带着揶揄,“你自己小心吧,不要管我了。”好像还挺关心老鼠的,其实一点也没有。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后来,老鼠夹子夹到了一条毒蛇。

    毒蛇虽然动弹不得,却并没有被夹死。

    那天晚上,女主人到粮仓里检查,却被这条蛇咬了一口,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男主人为了给女主人补身体,便把母鸡给杀了。

    女主人出院后,亲戚朋友都来看望,男主人就把肥猪宰了招待客人。

    为了给女主人看病,家里欠下了很多钱。

    没办法,男主人只好把大黄牛卖给屠宰场,大黄牛也被宰了。

    一个老鼠夹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如此多悲剧。

    母鸡、肥猪和大黄牛,都觉得老鼠夹子是夹老鼠的,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结果怎么样?都因为老鼠夹子,被杀了。

    “儿啊,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懂得担当、懂得帮助别人。”

    大奶奶讲完故事后,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要记住,许多时候,今天帮助别人,就是明天帮助自己。”

    今天帮助别人,就是明天帮助自己。这句话,我一直牢牢的记着。

    老先生也和我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他讲故事的时候,一板一眼,不像大奶奶讲故事那么有趣。

    老先生说,山羊和猴子是邻居,经常一起出去割草、摘果子。

    但是山羊乐善好施,喜欢帮助别人,却常遭到猴子的讥笑。

    一天,猴子对山羊说:“不关自己的事最好别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山羊听猴子这样说,知道反驳也没有用,就不再作声。

    山羊在等机会,决定用事实教育猴子。

    有一天,猴子的屁股着了火,山羊发现后就故意走开,不闻不管,直到猴子屁股烧得通红,疼得乱叫,猴子才知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是很不对的,终于后悔自己曾对山羊说过的话。

    寓言是现实的写照。

    后来的我,始终奉行“今天帮助别人,就是明天帮助自己”的原则,乐于助人,认识或者不认识的,都尽自己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不图回报。

    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引导我的部属,影响身边人。

    飞机已经不再颠簸,就一会儿的事,估计也就十几秒钟的时间,可见气流不大。

    机舱里始终平静。

    机舱外,依然阳光明媚。

    现在想起来,我小时候在村里的成长,受老先生和大奶奶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在村里几十个差不多同龄的孩子中,老先生和大奶奶就喜欢我跟他们说话,跟他们玩。

    问题是,别的孩子也不跟他们说话,不跟他们玩。

    有时候,我和老先生两个人就静静的坐着,坐在门前,两个人都不说一句话。也不你看我,我看你,而是各看各看的,各想各的事,偶尔对视一下。这感觉,一老一少竟然都觉得挺好。

    和蓝老太太也是这样。

    年龄相差七十多岁,完全是祖孙辈的。

    说是忘年交吧,也说不上。说不是忘年交吧,那又算什么呢。

    不过,村里真正称得上忘年交的,是一位退役回来的海军军官,他叫郑永奎。我叫他永奎叔。那时候,他四十多岁。

    那时候,我们差不多天天见面,天天说话。作业的问题,常问他。特别是作文,更有他的指点。

    现在想起来,他给了我很多人生的指导和鼓励。我还想用更多篇幅来写写郑永奎叔。

    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所以,我是一个内心充满慈悲与善良的人。有时候,我的这种善良已经善良到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这给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处按下不表,还是接着说开元4646年的事。

    果然,到了五月份。

    立夏已至,春意藏,夏初长,春天的萌动,即将焕发夏日的繁茂。初夏的微风,已经吹来纷飞的梦想。人们的生活如夏花,立夏之后启新篇。

    新的政策,新的气象,新的生活,人们有一种比学赶超的劲头,不负时光,不负自己,不负新的天地。

    生如夏花,活好当“夏”,芬芳一“夏”。

    这一“夏”,在热火朝天的气氛中过得新鲜,过得滋味,过得收获满满,成就非凡。

    土匪基本被剿灭了,人们不再害怕有土匪了。各种新生活新要求,每天都有,日子安稳,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人们的生活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就到了秋天。当这一年秋天的阳光明媚到十分耀眼的时候,人们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来了,那是真正的气象万千的新的生活。

    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农民种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有田地。

    而邹秉文却占有大量的田地,自己也种不完,就必须拿出来分给没有田没有地的同村同族兄弟和各家各户。这样大家才有田种嘛。

    开始的时候,邹秉文还不愿意。后来,经过县区领导和村干部做工作,加上也是形势发展,邹秉文终于同意了,这就挺好嘛。

    秋天来了,人们普遍都有了收成,也迎来了气象万千的新生活。

    老先生本来就懂些五行相生学说,更明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非人力所能为,唯有顺应历史潮流。

    那段时间,邹秉文差不多天天到老先生家坐坐,说说话。经过老先生点拨,邹秉文还是能看清形势的。所以,他同意把田地拿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老先生家的田地在他手上卖完了,也就变成名义上的无田人家了,租两亩地,自耕自种,自食其力。靠着祖上留下的祖屋,还有个居住的地方。

    家产败光了,没了田地,老先生成了人们的朋友。

    邹秉文尽管把田地都拿出来了,但还是不能成为人们的朋友。成分不好,要接受批评教育。

    老先生的祖上败了家产,这本是祸事;但没了田地,成了朋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又成了好事。

    邹秉文的祖上勤俭节约,购置了田地,有了家产,却遭了土匪,虽没有血光之灾,全家人安然无恙,但怎么着也是被吓破了胆的。那么多家产,“走”土匪的时候,怎么会不遭土匪呢,怎么会不被吓得魂不守舍呢。

    所以说,祸事和好事,好事和祸事,看来是相互转化的。怎么说呢,祸福相依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