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流浪大唐50年唐贼 » 第22章 今日成亲

第22章 今日成亲

    这几日,村长陆陆续续的送来了一些办婚事要用的东西,钟县丞也托人送来了一只羊,这可是重礼,哪怕到了后世,一只羊也不少钱,唐朝的婚礼,沿用六礼,所谓“六礼”指的是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长弓文和巧云,大梨得情况又有些不同,这媒是钟县丞按着头保的,日子也是钟县丞定的,请期(看日子)也就不用了

    大梨是有家人的,可大梨恨家人贪财把她硬嫁给了老兵,不愿在跟他们打交道,巧云孤身一人,长弓文也一样

    与其说是长弓文娶媳妇,倒不如说是新媳妇娶长弓文,三人这些天也熟悉了,这纳采、(相亲)问名、(问女方名字算卦)省了

    纳吉、(将算卦的结果告知对方)巧云和大梨算是再婚,在这个事上,小林村的乡亲们都选择了忘记,而纳征(彩礼),呵,新郎官都光着屁股给大伙看个精光,有个屁的钱财,吃的用的都是人家女方的,至于亲迎(迎娶新娘子)小黑子村长的意思是用架子车拉着新娘子在村里转一圈,大家跟着乐呵乐呵

    经过村长几日的调兵遣将,村里的人都安排了活计,让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多了几分生气,终于,到日子了

    长弓文被叫醒的时候,天还没亮,巧云的茅草屋却已经是人声鼎沸了,村子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七手八脚的把长弓文拉到了轮椅上,开始换新郎官的衣服,幸好眼疾手快的护住了腰间的麻布,不然就要被剥个精光,“呀,新郎官还害羞呢,又不是没见过,”“哈哈哈哈,”一阵的嘲笑让长弓文无地自容

    接着一盆水就被打来了,长弓文感觉自己在挨打,你想象一下一群姑婆们围着你手里捏着麻布就像在擦桌子一样,在你身上胡乱的摸,边抹边擦还边讨论,

    “啧啧啧,这油光水滑的”“你别学张瘸子说话”“这肥膘…”长弓文感觉自己就像牲口市场里的肥猪一样,在这里让人挑选

    其实他这些天一天只吃两顿饭,已经瘦了一些了,但跟村子里的人比还是要显的肥胖一些

    一身崭新的新郎官衣服,套在身上,头上别了一朵红绸花,腰间的麻布也被一块儿红绸布盖到了小腿,几个大娘又是一阵夸,接着他就被丢退出了门外,屋门被咣的一声关上了,也没有人管他了,就这?长弓文默默的划着自己的轮椅来到屋檐下

    此时门外的院子里张瘸子已经快砌好火了,村长,王铁酱,还有麻婶家的儿子大麻,大麻就是当初去县上报信儿的人,刚一听到这个名字是长弓文一阵好奇,谁这么有才取了如此销魂的一个名字?

    巧云解释说原先麻婶的儿子叫麻大,自己嫌不好听,就让大家叫他大麻,此时几人正在村里老人的指挥下干活

    王铁酱看到长弓文被推出来,就跑过了过来,递给了他一双鸟儿

    “哎呦好弟弟今天是真精神的,来给你一双鸟儿玩着,可看好了,成完亲还要放生呢”

    在唐朝婚礼中,纳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奠雁,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婚夫妇的忠贞,大雁必须用活的,办完婚事之后放生。可大雁即使是王公贵族也不一定能寻到,更何况这穷困的小山村,就这一对鸟儿还是王铁酱用豆子做陷阱捉到的

    抚摸着手里的两只鸟儿,长弓文只感觉自己的眼皮子在打架,迷迷糊糊竟然是睡着了。

    “啧啧啧,嘿,醒醒,新郎官儿,今天你成亲呢”

    长弓文醒来,看看眼前的二叔公,却发现一个院子的人都在看着他“二叔公,咋了这是”

    二叔公嘿嘿一笑,“啧啧啧,咱在这忙里忙外的,你倒好,睡着了,钟县丞来了”

    却见一魁梧大汉站在院里,静静的看着他,“前日里,本官说了,你们成亲之日,咱来给你念婚书”又行了一个四方稽,“诸位乡邻,共同做个见证,男方长弓文,女方王巧云,董丽,今日成亲”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封红色的本本,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唐朝人的婚书,一式两份。男方持有《答婚书》,女方持有《通婚书》,长弓文这场婚事,原本没有人写这婚书的,因为都不识字

    钟县丞念完了婚书,众人一片叫好的,虽说都不知道念的啥意思,可不妨碍大家高兴

    中午的时候村长一人给发了一碗煮菜,一个蒸饼,唐朝的面食通称为饼,面条叫汤饼,馒头叫蒸饼

    吃完饭,大家伙又开始忙活,张瘸子拉来了架子车,扈大娘领着村里的女人们,给这一辆可以说是简陋的架子车扎上了花花绿绿的碎布,一辆极具特色的婚车,就完成了,历史在这一刻仿佛重叠了,后世在在长弓文来到大唐之前,还能看到用架子车拉新娘的新闻,就,整挺好的

    众人忙完了活计,闲聊着等待婚礼的开始,唐朝前期迎亲是在黄昏,此时还有些时间,新娘屋子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群七大姑八大姨手拿细枝条冲了出来。以扈大娘为首,看准了长弓文的方向冲了过来,兜头便打。

    一边打还一边喊,“打死你个龟孙儿”“我们都是娘家人”“看你以后记不记得今天的打”

    二叔公冲了出来,“啧啧啧,打错了,打早了,回门的时候才打呢”

    唐朝有个规矩,新婚后女婿回门,亲戚朋友都到场,此时有个有意思的游戏

    娘家里的姑娘们手持枝条,竹竿之类的,殴打新郎直打的新郎晕头转向,抱头鼠窜,这叫长新娘气势让新郎知道,娘家人不是好惹的。

    扈大娘指着二叔公鼻子道:“这家就在这儿,回哪门子门?咱都是娘家人,这一顿少不了他的,省得以后巧云和大梨挨欺负”

    二叔公又上前理论,一时间乱了套,有拉的,有喊的,闹哄哄的

    长弓文初挨打时,没反应过来枝条抽在身上一阵疼痛袭来,赶忙护住头脸,就这脸上还挨了两下

    “好了,大家停手,听我说,时辰差不多了开始吧”在钟县丞的劝说下,众人才消停了下来

    村长推着长弓文来到了紧闭的房门前,“新妇子!开门了,如意郎君上门了”身后众人一声大喝,吓了长弓文一跳

    二叔公上前用手肘捅捅长弓文,“啧啧啧,新郎官该念催妆诗了”

    长弓文会个屁的催妆诗,脸上憋的通红,被打出的红印子格外明显,支支吾吾放不出个屁来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关键时刻钟县丞站出来解了围

    “好”“妙极”“哎呀,真不错”“真是饱读诗书啊”一片的叫好声把钟县丞衬托的有多高大,就显得此刻长弓文有多渺小

    “吱哇”却是门开了,钟县丞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门内走出两名身穿大红嫁衣的女子,以扇遮面,确是巧云和大梨,俩人手牵手走了出来

    麻婶和扈大娘上前搀扶着两人上了架子车,村长又推着长弓文绕着架子车转了三圈,这叫绕车三匝。

    “咚,新娘子出门了,”张瘸子拿着一面铜锣,敲一声,吆喝一声,大麻拉着车村里人都跟随,轰轰烈烈的在村子里绕了一圈,一路上喝彩声,叫声不断。

    众人高高兴兴的游行了一圈儿,回到院里,开始举行流程,村长唱礼,先是拜堂,按照古礼女方先拜,男方回礼,而不是后世的对拜,拜完堂之后,新郎还要念却扇诗,以表达对新娘的赞美和爱慕。

    这一次的长弓文没有掉链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语出惊人,大家都愣住了,钟县丞直愣愣的问,“下面呢”

    “没了,只有这一句”因为他搜肠刮肚只记得这一句,装×也只能装个半×

    村民不懂,钟县丞可是饱读诗书,最懂这一句话的含金量,钟县丞双目失明嘴里嘟囔着,“只有一句,为何只有一句?千古留名,千古留名啊!”

    村长不管那些,婚礼继续举行,麻婶和扈大娘,端着合卺酒过来了,也就是交杯酒,卺的意思是一瓠分两瓢为卺,就是那种单肚子葫芦,分开来用以成酒

    看着有些浑浊的酒水,一旁的麻婶小声催促着,“喝呀,一口气喝完,再把瓢倒过来”

    长弓文果然一口气喝完了瓢中的浑酒,倒过来瓢,引来一片叫好嗯,估计也就20多度。

    把新人送入洞房,又送了些酒菜进去,小黑子村长宣布

    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