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大汉燕将 » 第七章 孔明理政,厉兵秣马

第七章 孔明理政,厉兵秣马

    自隆中归来后,诸葛亮便接手了樊城新野等地的政事,徐庶糜竺等人的事务被其大量分担后,突然就清闲下来。

    对于这几人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可对于年幼的李翊陈安和张苞等人来说,可真是倒了大霉了。

    无他,徐庶原本由于每天要留出时间处理各种政事,大部分时候都只能交代完今日课业后便离开,这也导致几个贪玩的幼童课业并不算出色,唯有关兴一人被关羽严加管束,课业还算合格。

    可诸葛亮到来后,徐庶便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管教导几个幼童,几个幼童向时趁着徐庶不在便出去玩耍的逍遥时光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倒是让张飞对诸葛亮的意见小了很多。

    而关羽在归来那天晚上便向大哥刘备询问了二者间具体的谈话内容,在关羽的威逼下,刘备无奈地将隆中对透露给关羽。而关羽听完后对诸葛亮的偏见化解了不少,同时也对李护突然间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感到惊讶和欣喜。

    不过这些都和李护没什么关系,他这几天除了去部曲营进行日常操练久是在家为儿子李翊刻木剑。

    毕竟再过几日就是儿子的寿辰了,当阿父的总要准备些什么。

    哦对了,还有一个小拨浪鼓,这是准备给尚未出世的第二个孩子的,自隆中归来后,李护便发现妻子有孕,二人皆已三十余岁,况且长年奔波,妻子身体不佳,都以为能有李翊一子已是大幸,没想到妻子竟能再次有孕,这也让李护喜不自禁。

    “御虏!”正在带领三百部曲进行操练的李护转过身来,看见刘备和诸葛亮二人并肩而来,忙走上去施礼,“护,拜见主公,见过军师。”

    刘备将李护扶起,笑呵呵地说道:“御虏,且调拨五十人随我往南阳。“

    李护点点头,命令冯习率五十人随刘备出行,才面露不解地看向刘备,不知此举何意。

    “军资粮草等一应用度虽有刘表提供,然却不足以招兵买马,扩大部队,故亮向主公献计,往南阳大姓晁氏处贷军资以招兵马。”诸葛亮轻摇羽扇,温和地说道。

    南阳晁家?贷军资?

    梦中好像没有这段,看来也不可全依赖梦境。

    花开两朵,单表一枝。

    诸葛亮与刘备乘上轓车,冯习率领众人在一旁护卫。

    “孔明,此次往南阳晁氏,当真能贷得军资吗?备与此族并无交游。”刘备疑惑地看向孔明。

    “主公尽管放心,亮自有妙计。“诸葛亮眯起眼睛,羽扇前挥,轻笑道。

    刘备按下心中的疑惑,选择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反正已无办法扩军,不如随诸葛亮一同行事,若成则皆大欢喜,不成则不过些许颜面受损,他刘玄德纵横多年,还在乎这个吗?

    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来到了南阳郡晁氏所在,刘备下了车架,看着晁氏气派辉煌的门脸却突然长叹了一口气,诸葛亮紧随其后,说道:“主公今见晁氏之辉煌而何故长叹邪?”

    “备来前知南阳为光武故闾,富饶冠绝天下,然来晁氏一路见耕者形容枯槁,衣不蔽体,无尺寸立锥之地,而又见豪强大族筑堡垒、连阡陌,子弟出游锦衣华服,走马斗犬。二者之差距若天地之别,备安能不叹?今日更知大汉民生凋敝之故矣!”

    “善!”诸葛亮抚掌而笑,眼中满是赞赏,“主公之言尽中我大汉之弊!”随后轻摇羽扇,“昔光武起家倚天下豪强之力方成帝业,然历经近二百年,天下豪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兼并土地,收拢部曲佃户,垄断经学典籍,而终有黄巾之乱。”

    刘备默默地听完了这一番话,突然抓住孔明的手臂,“孔明,若有一日备雄踞一方,孔明可愿为我再立法度,抑天下豪强?”

    诸葛亮停止挥动羽扇,满目肃然,躬身一礼,“亮,愿效犬马之劳!”

    羽扇却又是一挥,“不过今日之事,仍要依仗他们几分。”

    君臣二人并肩走入晁氏的府邸,晁家族长早已得知二人前来,已经在坞堡前院等待,见二人来到,微笑着迎上前去,“刘使君、诸葛贤侄,别来无恙乎?老朽有礼了!”

    刘备还礼,笑道:“备不请自来,还望晁家长者勿怪。”

    “使君言重矣,请随老朽来。“晁家族长摆摆手,引着二人进入了门楼,接着引二人向上走去,在经过其中一楼时,,刘备不由得站住了脚步,双目满是惊撼。

    只因这一楼层几乎装满了竹简,有几个家仆正在细心打理看管,每一个竹简都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柜子内,而柜子上都标注着每一部典籍的名称。

    似是看出来刘备的惊讶,晁家族长回身笑道:“使君不必惊讶,我晁氏先祖出景王庶子王子朝,昔日先祖避祸,携周室典籍奔楚,历经七百余年,虽因战乱分居南阳颍川,然藏书护书之志仍未断绝。”

    刘备正色施礼,道:“南阳晁氏,于天下学问,功莫大焉。”诸葛亮望了南阳晁氏堆积如山的藏书,若有所思地扇了扇羽扇。

    众人来到屋内的桌前坐下。晁家族长为刘备斟好茶,率先发问:“使君前来,想必并非为看望老朽吧,不知此行所求为何?”

    刘备轻呷一口茶水,眼角余光瞟了诸葛亮一眼,只见诸葛亮正闭目养神,手中举着茶杯,似是在回味茶香和品鉴此茶优劣。

    说好军师来解决呢?

    刘备嘴角微不可查地抽了一下,放下茶杯,厚着脸皮说道;“备素闻晁氏富庶,轻财好施,此行前来,欲向晁氏贷军资。”

    晁家族长听了这话,也把茶杯放下,眯着双眼,手轻轻地有节奏地抚着胡子,似是陷入了沉思,半响说道:”听闻使君曾为卢公之弟子?”

    刘备刚想回答,却又听晁家族长悠然说道:“使君既为卢公高徒,何不知文种之事乎,其与范蠡为勾践谋王霸之业,而终死于勾践之手,我晁氏不过一藏书世家,何敢参与此等之事呢?”

    刘备刚想说些什么,诸葛亮突然放下茶杯,两眼,睁开,温和说道:“伯父此言差矣,文种之死,源于其不能识人,而非参与吴越之争。公欲明哲保身,然大争之世,何人能脱身其中呢?”

    他举起茶杯,继续说道:“正如这茶,本为清香之物,然混入胡椒等香料,纵然欲保持清香,复可得乎?”

    “大争之世,无人能避,公切思之。”

    “吾主虽羁居新野,为时势所困,然龙游浅滩岂无腾飞之时,虎卧平阳焉无再起之日?吾主昔日破黄巾,援北海,奉衣带之诏而讨不臣,又于博望大败于禁,纵昔日四世三公之袁本初亦以上客之礼待吾主,雄才若曹公者亦称天下英雄唯他二人,公又有何虑。”

    “公若此时相助,日后成事,岂忘公邪?亮不才,敢以家声保之!”

    晁家族长看着面前的茶水,低头不语,诸葛亮也不急,又恢复了那笑眯眯的样子,接着喝茶。

    “欲贷多少?”

    “千万五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