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四年:带着闺女去穿越 » 第十章 牙行

第十章 牙行

    嘴上嫌弃,心里还是有些感动的,老爸为了与她顺畅沟通,笨拙的模仿着年轻人的语言风格。

    领情归领情,但小贤还是希望,老爸做自己就好了,没必要这样,大家都很累。

    洪国富并没有在信里提他的计划,不过小贤依然能在字里行间感到他的压力,打开局面并不容易。

    两人分工不同,小贤对此无能为力,还是抓紧时间想办法挣钱才王道。

    说到挣钱,提纯精盐是最简单快捷的,无非是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干燥及筛选等程序。

    但想要达到后世那种超市售卖的程度,根本就是妄想了,难度非常大,涉及到太多工业化的东西。

    小贤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写下硫酸根、碳酸根、钙、镁……

    接着又在解决办法上写下了氢氧化钙与纯碱。

    精盐提纯要去除杂质,最关键的是改善口感,如今的海盐,也叫粗卤盐,入口是又苦又涩。

    造成苦涩的元凶,就是前面写的这几种东西。

    在这个时代,有效的提纯办法就是加入熟石灰(氢氧化钙)和草木灰(25%纯碱),因为这两样获得简单,成本低廉。

    小贤还记得,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有提到过,四川自贡盐井在提纯时,会采用加入豆汁的方式,据说能够去除卤水中的部分离子,改善口感。

    如今达官显贵家用的是最上等的雪花盐,其实是青海陕西那边过来的井盐,雪白而细腻,价格不菲。

    莱州府距离天津与京师并不遥远,如果能提纯出不逊于雪花盐的精盐,销路肯定是不愁的。

    小贤便问道:“桃,咱们家现在有多少斤盐?”

    小桃儿不确定的道:“正月才去交了盐税银哩,家里应该还剩下个两三斤?”

    小贤有些失望,道:“才三斤?不够啊!”

    当下百姓吃盐可不容易,吃盐要交税钱,这个盐税是按户口征收的,拿到盐也不容易,交完税,官府把盐发给里长,老百姓再去里长那里领取。

    如果超出了定额,比如小贤这样突然需要更多的盐,那就只能去买私盐了。

    小桃儿从外间走了进来,把湿漉漉的手往围裙上抹了抹,问道:“小姐是要做盐菜吗?盐太贵,不划算的哩。”

    小贤摇头,道:“要两百斤盐,去哪里买?”

    小桃儿好像被雷劈了一样楞在原地,失色道:“多~多少?两百斤?小姐,要这许多盐做甚?”

    小贤叹了口气,摆摆手,私盐这事有些犯忌讳,小桃儿见识有限,傻里傻气的,还是不要吓着她了。

    于是便打发小桃儿去买熟石灰,草木灰、滤布、大铁锅、柴火等杂物。

    果然小桃儿又大惊小怪起来,小贤无奈,只好捏了个借口,总算糊弄了过去。

    冬天干燥少雨,可以把提纯实验直接放在天井里,小贤把钱算给小桃儿后,便施施然的出了门,

    小桃儿追出来问道:“小姐,你要去哪里?”

    “牙行!”

    小贤头也不回。

    做买卖嘛,怎么能绕得开牙行?

    牙行最初是担保牲畜买卖的中间人,而鉴定牲畜最重要的就是看牙口,牙行一词由此而来。

    随着社会分工越加精细,明代的牙行已经发展到一个夸张的程度,小到鸡行、鸭行、粮行、骡马行;大到货栈和埠头,百行百业,没有牙行不插手的生意。

    时下有俗语称:“买货无牙,秤轻物假;卖货无牙,银伪价盲。”

    开牙行是需要资质的,先有地方官府出具“身家殷实”,是否良民的保具,以及同行的担保证明,上交给布政司一级的官府审核,拿到“牙贴”,这才能开张营业。

    所以这种领贴牙行的信誉是有基本保障的,私牙就不好说了。

    小贤去的正是县城的永利官牙,几个在门口揽客的牙侩见到小贤,认得是巡检老爷家的闺女,慌忙过来作揖举手:“莫不是洪家小姐当面,连日少见”

    小贤见这些牙侩穿的鞋子十分有趣,一只黑,一只白,便指了指。

    有识趣的牙侩上来解释:“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取黑白分明,牙人持中之意也……”

    又有牙侩道:“门口风大,洪小姐且入内吃茶,再谈生意不迟。”

    小贤点头,朝牙行内走去,坐定后,有人上了茶水,得知小贤要买盐后,退了下去。

    过不多会,换由另一个牙侩过来接待。

    来人自称姓何,坐下来便直入主题:“不知道小姐要的是官盐或私盐?”

    小贤反问:“官盐多少?私盐呢?”

    何牙侩道:“官盐一石三两,大盐商的私盐一石二两五,小盐商一石二两左右。”

    小贤点头,道“那就官盐,要三石,三百六十斤。”

    何牙侩有些迟疑,劝阻道:“官盐贵也不消说了,一石盐里面还要掺三十斤的砂子压秤,不如……”

    小贤摇头,道:“贵就贵些,省却许多烦恼。”

    何牙侩便不再相劝,起身道:“小姐且安坐吃茶,小的去询问一下,得信便来相告。”

    就在小贤添了一次水后,何牙侩跑了过来,道:“成了,小人去见了大通商行的朱掌柜,大通商行是有盐引的,发卖的也是官盐。

    只是听小姐要的少,多少有些不情不愿,小人与他争执再三,又听闻是巡检家要的,方才允了。”

    小贤真情实意的道谢:“有劳了,待货银两讫后,额外与你两钱银子作酬谢。”

    何牙侩闻言大喜,牙侩们挣的是跑腿钱,吃的是嘴皮子饭,抽佣比例为一百文得两文钱。

    洪小姐这一下就给了二百文的酬劳,比抽佣高多了。

    何牙侩又道:“今日却是没盐了,明日小姐去这里提盐,若是嫌路远难行,也可雇辆牛车去。”

    说完给小贤报了个地址,又约定了明日见面的时间。

    小贤看到地址,心里多少有些疑惑,这并不是附近胶州盐场的地址,因为只有胶州盐场出的盐才叫官盐。

    明代盐政十分混乱,小贤不太清楚内里的门道,只能默默的把疑惑埋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