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诸天证真 » 第六十五章 敌我

第六十五章 敌我

    衢州城西一间寺院中正摆开水陆道场,一场观音七法会已经第五天了。

    后院禅房大堂中,几十个僧人正在蒲团上打坐,上首七八个僧人中,左边两人正小声交谈。

    两位僧人说话间似乎有点激动,音量渐大,一个四十来岁身躯魁梧的僧人声音传入中间方证大师耳中:“无论如何,攻击张真人都说不上是正当之行。”

    方证大师眉头一动,睁开双眼:“阿弥陀佛,诸位僧从。”

    堂内僧人齐齐抬头看向方证大师。

    方证大师言道:“此番南下,目地大家多不知晓,方才华山道张真人消息传来,诸位心中想必对此次欲对付的人都曾听闻,自然颇有疑虑,本座知晓,是以当为诸位解惑。

    方生师弟,你与华山派一向交好,此刻心中却是如何想法?”

    一旁方生大师点头合十:“方丈师兄,华山张真人资助天下贫民社学蒙学三十年,世人尊为天下师,更以当朝国舅之尊避嫌隐居华山近二十年,从未出山,高修大德天下称颂。

    莫说武林白道中人,即便外道邪门,魔教魔头,提起张真人也从未见口出恶言者。

    我少林劳师动众,兴兵南下,欲与张真人为难,这,这,师出无名啊!叫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少林?”

    方证大师轻叹一气:“诸位僧从有多少是这样想的?”问完目光环视一周。

    见堂下众僧近七八成点头附和方生所言,余下僧从也多不加反对。

    “本座知晓,若诸位师弟多是如此想法,此次南下与华山派交手必无胜理。”

    “本座”两字一出,僧从便知,方证大师不是以少林寺方丈的身份在说话,而是强调少林派掌门身份,俱都细听。

    “本座又何尝愿与华山派为难,又如何不知此次南下师出无名,之前本座也是反复思量左右为难,即便此时本座心中也没有真正的拿定主意,只是眼见得此刻华山派大势将成,这已是最后阻他一把的机会了,哎。

    方生师弟,你是众位师弟中较常下山行走之人,你可知晓这社学教了一些什么课程?”

    方生大师回道:“就师弟我所知,华山道门资助的社学课程,并无逾越太祖所定范围之处。

    除认得几百文字,便是伙计账房学徒一类算学,另有一些格物杂学,石木铁匠,绣仿手工等生计活路,不过给这些贫苦童儿将来某个手艺吃饭而已。

    太祖所定社学尚有弓马枪棒等,这贫寒人家又如何制备得起弓马,不过是只能教点华山入门的粗浅拳脚,皆是江湖上俯拾可得的入门武学,并无范甚忌讳处。”

    下座众僧多有了解这些的,甚至颇有人俗家后辈也入得社学教育的,听见方生大师所言纷纷点头。

    方证大师见此,微微摇头,说到:“嵩山因有两位华山道门真人在,周边少数社学开办较早,众僧想必也见过不少社学出来已有二三十年之人。

    这些人或为农,或为匠,也不乏军中健卒小校,即便少林俗家弟子开办的镖局中也颇有一些镖师趟子手读过社学,而这些年社学更是大力铺开,上过社学之人更多。

    众人知我少林招收少年俗家弟子,因其中优秀者来日须得出家为僧,是以招收的弟子多数为贫寒人家出身。

    是以这七八年来招收的八九岁孩童已八成以上读过三年社学,武学都已启蒙,可以说不出二十年凡少林弟子皆华山学生。”

    方生大师听得方证大师此言想了想,回到:“这些孩童师弟我也看过他们所学,启蒙武学连华山入门武学都不算,到与寺里所载全真入门武学雷同,不过是锻体体操,马步压腿,入门拳剑,呼吸吐纳而已。

    全真武学中正平和不擅实战,修炼缓慢,唯有与其他武学不相冲突且不会走火入魔两点可取。

    各门各派常有采纳作门派入门武学者,即便我少林入门武学也多有与全真参照处。

    听闻已有不少门派挑选弟子时直接到社学挑选已经启蒙的孩童,连识字启蒙的功夫都剩了,小弟不知这与我少林传承有何干碍处?”

    方证大师听闻,双目呆呆看了方生片刻,喃喃说道:“张真人谪仙转世,仙人手段,大道至简,润物无声,莫说师弟了,便是老衲,也是与许多大儒高僧探讨数月,多方调查,方才惊醒,如今已是换了人间。

    老衲何德何能,敢与张真人为敌,不过是挣扎一番,求张真人给少林指条活路罢了。”

    方生与堂下众僧俱是皱眉,此言莫名其妙,无凭无据,恐难服众。

    “哎~,罗汉堂俗家弟子刘国峰,众师弟可知?”

    罗汉堂首座方才大师出言介绍:“刘国峰乃东山富户出身,今年三十有二,武功将将大成,本待今年大成稳固后,在罗汉堂出家,将来有望大用。

    谁知数月前回乡收租,听闻依仗武功高强,手段酷烈,范了众怒,被乡间佃户打死,正好方丈大师就在该县,前去访查,结果如何,方丈大师并未说过。”

    方证大师接言:“刘国峰武功,在罗汉堂同龄俗家弟子中稳居前五,若今年出家,学得寺里绝学,三五年后较江湖一般门派长老也不差了。

    再坐四十余人,已将尽我少林全部高手,十年内,刘国峰会有资格坐与堂下,比之隔壁十三太保,纵不如前五,必比后五为高。”

    众僧中明白人一听,心中一凛,方证大师在此强调刘国峰武功,想来那刘国峰不是被佃户围殴致死,难道还能被一介佃户以武功打死不成?

    僧从有认识刘国峰的当下也小声告知他人,刘国峰在少林中已是精英弟子之列,放到江湖中,足以霸郡县豪强。

    那人现在的实力,即便五岳剑派中,也能稍稍比肩一些不太厉害的长老了。

    这等高手,那怕一时大意,也不会被一介佃户给打死吧?

    联系方才所言华山所授入门武学,难道华山入门武学,一个佃户修炼三十年竟然能与武林门派长老抗衡不成?

    不对啊,当年华山道门刘真人,以全真内功为本练了一甲子,也就五岳剑派掌门中中游水平,这还是因刘真人掌握道门与华山许多绝学在手。

    没有那些绝学,别说掌门长老了,仅仅修炼全真入门武学一甲子,就连各派三十岁不到的精英弟子都打不过。

    大家又不是没见过许多修炼半生的道门全真,被一个少林俗家弟子打得满地找牙的。

    方证大师叹了一口气,说到:“这就是张真人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的高明处。

    张真人话本中,乔峰以一套太祖长拳会天下英雄。

    昔年宋太祖,一根蟠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流传世间武学唯有太祖长拳。

    本寺罗汉拳,天下皆会,相传为达摩祖师所传,实则本寺历代高僧雕琢千年。

    华山蔡氏华拳,蔡氏三代,以之号称天下拳者之师,领华山剑宗与气宗抗衡凡六七十年。

    尔等修为,尚不明大道至简之理,即便老衲与三位师叔,多翻探讨,亦与前人笔记中见之,终归云山雾罩,难见其究。

    此番东山见行,那打死刘国峰之老农名唤刘二,三十七岁,尚属刘国峰五服外族兄,为人木讷老实,不算富户,十里八乡也为中户。

    少时入社学,习得粗浅文武,稍习石木铁匠活计,是以温饱不愁。

    其父与子三代,居乡野,子又出于社学,其父又与他那习得粗浅文武,明理健身而已,不值一提。

    其子年青,呐呐不善言,文武勉有基础,乡野壮丁而已。

    这刘二,匠器活计算不得精通,不能依之糊口,遂租得族内五十亩山田,山田贫薄,产出不丰。

    刘二父祖三代,皆有匠艺,筚路蓝缕,开凿水槽六里,引山泉浇灌,改山田为水田,谷丰家富,正欲迎娶新媳,其乐融融。

    国峰回乡,其家中为族里乡绅,其父贪图那刘二改山田为水田之五十亩良田,令国峰领族长之命前去收没。

    国峰出身少林,心地良善,不愿欺压同族旁支。

    奈何父祖有命,不得不从。

    恰好知晓那刘二自社学以来,基础武学从未丢弃,勤练二十余年。

    原打算胜得一招半式,乘势拿下良田,让家里父祖高兴,以尽孝心。

    自己另找朋友借些银两,暗中多给刘二一些补偿,免得欺凌族兄,自己心内愧疚便是。”

    “比武细节不需多说,总之国峰已是武功大成之人,三招两式便已胜之,卖个破绽,便欲说声承让。”

    “哎~,谁知那刘二,本是木讷老农,如何知晓这些江湖规矩。

    加之数月来国峰家中恶奴屡屡压迫,欲夺良田,心中愤恨。

    那刘二所学全真武学勤练三十年,虽中正平和,但数月来刘二心中怨气至极,总以习武发泄,不知不觉,那刘二近来武功大异常理,招招欲与敌同归于尽。

    国峰胜得一招半式,便欲承让,那刘二哪知这些,顺势而前,一掌中胸。

    国峰重伤回家,两日而逝,留下一些文字,老衲见之,心实痛之。”

    “老衲去见了那刘二,那老农现被县衙限制居住,刑部已判了流放三千里。

    那刘二有社学同学出面安排刘二全家海外吕宋流放,终生不得回归,较三千里更远。

    经此一事,那刘二似有大悟,与老衲交流一日。

    老衲与他搭了搭手,这老农如今仅以内力而言,较五岳剑派一般长老,也差不了几筹。

    关键是,老衲未从他内力中感觉他有什么瓶颈。

    老衲以为,十年后,这老农四十余岁时,便是方生师弟,在内力上也不见得能稳压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