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麒麟帖 » 第五章:寻找生父

第五章:寻找生父

    空空道人听了我的话大吃一惊,他不明白肩负如此重任却突然儿戏似地回到麒麟阁寻找父亲,这完全不可思议。但在我来说却是深思熟虑多年之后一个必然行动,没有人知道寻找父亲是伴随我整个少年成长期间千百次的内心追问,我的父亲是谁?他在哪里?到底是死是活?他是不是这个在麒麟帖上落款“家翁”的人?这个人是不是就是我要接头的赤乌?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迷团,作为儿子的我难道会无动于衷?说心里话我之所以答应去吴国潜伏做间谍,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寻找生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我的父亲是谁?连我极少见面的母亲姒夫人也没有提过,她只是草草地告诉我父亲死于三国赤壁大战,但根据我的年龄算起来并不符合实际。她后来又敷衍我说是官渡之战,这一算更加不对,我便不再盘问她,我知道她成心隐瞒我的追问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我想等我长大成人以后再去追查,我终于等到了今天:我怀疑空空道人安排我接头的那个赤乌正是我的父亲,就是那晚在水师营门外抚摸我头顶的那个声音苍老而沙哑的男人,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在我头顶上轻轻抚摸,并且面露慈爱的微笑,一刹那间凭着父子间的直觉我认为他可能就是我的父亲,我必须向师傅问个明白。

    师傅聆听我的一番追问长久不再说话,我也是一言不发长久注视着他苍老而愁苦的面容,他的面容饱经沧桑,他一直不肯回答我。那个夜晚特别漫长,季节正值初夏,南方的吴国正是蝉声初啼的时候,我在潮湿的略带海腥味的空气中等待他的回答。他的眼睛在黑暗泛着泪光,最后喃喃地说:“我现在不能回答你,也不想回答你,但是会有人回答你,请你等到明天,也许后天。”

    我在麒麟阁等待了两天结果却等到了我多年不见的母亲姒夫人,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沈美姒。她从麒麟阁狭窄的大门中进来时,我对她相当陌生,甚至没有一丝母子相见的亲热。我知道她是一个心如铁石的母亲,一生经历过多次跌宕起伏、惊涛骇浪。她从小就把我托附给我师傅空空道人,让我得到磨砺和锻炼,她只盼望我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我能出人头地她才能母凭子贵跟着出人头地。为了这个遥远的期盼她多少年来强压住心头泛滥成灾的母爱,极少来与我重温母子之情。这也许是她自发的,也许是空空道人提出的要求,我在成年后才逐步理解这个深居简出的孤独母亲,我离开麒麟阁时她也没有出现,应该是空空道人没有通知她。她在此时蓦然现身让我心头一惊,隐隐感到会有重大秘密要揭开。她在我对面端坐下来,她的衣饰非常简单,就是一身徽墨黑立领喇叭袖宽腰垂摆千层褶孀居衫。她定定地注视着我好一会儿,目光才慢慢变成母亲的温柔,轻轻地说:“为娘看一看你的麒麟帖。”我从道士髻中取出麒麟帖无声地递到她手中,她轻轻握着那枚铜钱大小的和田玉麒麟帖,用大拇指推一推帖上岁月剥蚀的斑痕,然后抬起头平静地说:“这是你父亲的麒麟帖,你要好好保护它。”我说:“母亲,谁是我父亲,我父亲真的死了吗?他到底在哪里,你能不能告诉我?孩儿已长大成人,我连我父亲身世都不知道,我算什么男儿?你今朝务必告诉我父亲的一切,他活着我要见人,他死了我要见墓。”她恢复了姒夫人的冷酷:“江湖上传说他死了,都说他死了,我真的不知道。我希望你父亲活着,你当然也希望他活着,所以空空道人才派你前往吴国去寻找——其实寻找你父亲苏子春是你潜伏吴国的重任之一。因为你暂时没有在吴国站稳脚跟,出发前空空道人暂时也没有告诉你,反正来日方长,他不想让你过早承受巨大压力。你被丽阳大公主和侧王妃千雪同时爱上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为娘希望你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一定要找到你父亲苏子春,他死了你要见到他的遗骸,他活着你将他请回魏国,明君司马炎已亲口答应:如果铁证如山,皇上准备为他平反昭雪,认祖归宗。”

    这时候她低下了头,低下了头的沈美姒并不是我的母亲,她就是姒夫人,然后她开始回忆她的前世今生,也就是我的前世今生,奇怪的是我总觉得这个故事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可是在我母亲看来,这个故事与我密切相关,因为它就是我的前天、昨天和今天,当然也是我的明天、后天和大后天。

    这个故事实在过于漫长,它的源头就是魏蜀吴三国的源头,也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司马氏家族中有一个男孩司马懿出生了,他就是我的先祖。其实我们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也就是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因功高盖世周宣王才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当然,司马家族历朝历代建功立业英雄辈出,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单单只说先祖司马懿这一脉。作为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司马懿就雄才大略、目光高远,言谈举止不但与常人不同比军中将领也高出一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在十八岁时偶然与其相遇,一番高论给杨俊留下深刻印象,杨俊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向当时的尚书崔琰多次提起司马懿。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也有交往,他后来见到司马朗开口就说:“你弟弟司马懿聪明懂事杀伐果断,而且口齿伶俐英姿不凡,不是你这个兄长所能比的。”

    崔琰准备推荐司马懿到宫中为官,他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这时候朝廷上下到处都在说司马懿,此事自然也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当时正任朝廷司空一职,闻听司马懿还没有出山就声名显赫,当下便派人邀请他到府中就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一族所控,而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有辱自身清名,他找了一个借口拒绝,说他有风痹症,一时卧床不起。但是狡猾如曹操之人一路在三国硝烟中耍阴谋弄诡计,绝不会相信任何人的口头言说,当然包括司马懿。他派出手下买通一位染衣人来到了司马懿隐居的村庄,他要一探究境。

    那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司马庄的染衣匠,他经常出现在司马庄这一带,他有时候在村外草滩上、山坡上采撷蓝草,那是用来染衣的原料。他更多的时候就挑着细篾箩筐走过一片又一片菜花盛开的村野,走过一个又一个乡愁弥漫的村落,一直走进绿树环绕的司马庄。他的一双手伸出来是蓝色的,像传说中的神仙。他亮开嗓子唱起来,他唱的自然是染衣小调:

    我有一棵草,

    染得蓝如宝。

    穿得化化烂,

    颜色依然好。

    他在村头大槐树下歇下他的担子,只要亮开嗓子一唱,妇人们不管老少就将家中新织的土布或掉色的衣裳全拿出来给他重新皴染。他会有一搭无一搭跟村妇们说话,问谁家那个老人“老”了没有?“老”了就是死了。又说司马家那个最能干的老二回老家隐居来了,是不是有这回事?曹操没想到这司马家老二比他棋高一招,一回到司马庄就“卧床不起”,对外放风说得了风痹症,当地称这种病为痛风病,手指和腿脚关节、脚踝红肿发亮,痛起来满床打滚嗷嗷直叫,就好象真的患上风痹症一样。染衣匠向曹操派出的手下将详细情况作了汇报,曹操这才暂时放下这件事。

    时间到了建安十三年,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这一年对三国大将曹操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一年,也是这个喜欢唱歌跳舞的男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丞相制并自任汉朝丞相,在基本上平定北方之后突然调兵南下。南方荷花盛开的七月他开始攻打荆州刘表,随后刘表病死。九月,一阵阵秋风翻越南方山梁时,曹操大军发起进攻,刘表之子刘琮率荆州之众投降曹操。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兵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后心急如火率军向江陵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出发一夜狂奔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将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占据江陵。此时的曹操胃口越来越大,想一口鲸吞整个江东。孙权与刘备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努力下结成联盟,周瑜都督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来到了被世人瞩目的千古赤壁,赤壁大战后来就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战役。但是在普通百姓眼里,那只是三国英雄无数传奇故事中比较精彩的一个。我也是从发黄的史册上读到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当然我更多的是从先辈们口口相传中看到这个英雄史诗的多种版本,他们对曹操如日中天时刻却意外兵败如山倒作出过多种解释,最主流的一个解释就是曹操来自大西北,西北缺水,多是赤地千里风沙弥漫。而南方多水,到处江河密布水流丰沛,石桥多得像水泡泡,曹操的兵马不习惯坐船,他的主意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行走如履平地。这虽然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却给孙刘联军留下可趁之机,吴国大将周瑜部下黄盖见机行事,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操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黄盖的话让周瑜点头称是,吴国的海鹘船和蒙冲船这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十艘战船装上枯干的芦荻和木柴,并且还在里边浇上桐油,外面裹上帷幕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但是周瑜却不急于发兵,一心一意等待千古难逢的时机,他的时机就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东南风,从东边大海上刮来的东南风。但是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着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欲破曹兵,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摸得一清二楚,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唤来东风。诸葛亮说他能借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九尺高的七星坛,然后在坛上做法。实际上诸葛亮怎么可能借来东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形和生物变化推算出甲子日此地必有东风。为了让众人相信,他装模作样到七星坛上比划了几下。到了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风,一阵阵东风呼啸而来。周瑜觉得诸葛亮聪明过人不可久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临走还给周瑜留下一句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次东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如能容我再度相见。”

    东风呼呼呼地吹刮起来,一阵接一阵的东风让周瑜心生欢喜,黄盖早就按耐不住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他打算投降。他们的战船抵达江心时升起风帆其余的船只在后依次前进。曹营官兵都走出营地前来观看,指着战船说黄盖来投降了,他真的来投降了。战船快接近时十艘船只同时点火,风吹火猛火借风势,无数条火龙借着强劲的东风眨眼之间冲进曹营,曹操的战船全绑在一起,跑也跑不掉撑也撑不开,很快烈火冲天,兵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兵马伤亡过半,曹操率着残兵败将从华容道突围,这里便是三国的著名地标:华容道。我这里不必再重复发生在华容道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我母亲沈美似在叙说这些发生在三国的英雄故事时也不会如此详尽,我只是按照史书记载的三国故事加以细细描述,而且只写与司马懿有关的细枝末节。虽然大量篇幅涉及到曹操这个人,只是因为曹操是司马懿命运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决定性的人物。从赤壁大战中大败而归的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伺机卷土重来是他必然的选择,秣马厉兵成为当务之急,精兵良将才是重中之重,这时候司马懿再次进入他的视野。其实风声早已传出,司马懿所谓的风痹症只不过是谎言。这一次曹操也不再征求司马懿意见,他直接就派手下来抓捕司马懿,你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曹操不再假模假样的客气。当一百多名东汉兵士在午夜时分包围了司马庄时,此起彼伏的狗吠还是让司马懿得到消息。他从炕上一跃而起破窗而出时,整个村庄已经被曹兵团团包围,他就是长出一双翅膀也难以飞出包围圈。他刚刚跌落在村道上就有四五个曹兵一拥而上,他就地一个翻滚让他们扑空,然后像猴子一样蹿上一棵布满针刺的槐树,眨眼之间就从槐树枝叶上荡到一堵矮土墙后面。土墙后面就是曹兵的包围圈,包围圈外就是司马庄外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平原上高粱密密麻麻一直排列到天边,青纱帐里密不透风一头扎进去就如同鱼儿游进大海,曹军不可能发现。司马懿蹲伏在土墙根下静观了片刻,同时以脚蹬地暗暗发力。他胳膊粗壮力大如牛,那堵风雨剥蚀的土墙轰然倒塌,压倒了土墙后面埋伏的曹军。他就趁着冲天而起的尘土在土墙砸出一个包围圈缺口像狼一样一跃而起,越过曹军密不透风的包围圈进入沙沙作响的青纱帐,然后一路在青沙帐中狂奔数十里进入了绵延的山区。他实在太累了,就地在一处天然洞穴里睡了一觉。他是被一条民间称为烙头铁的毒蛇咬醒,惨叫一声从洞穴中滚落下来,挣扎着想自救。但是烙头铁咬的地方是屁股,他看不到够不着,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想逃到附近的村庄,刚刚蹿过一块坡地就头昏眼花双腿软得像藤蔓一样,他最后就昏迷在这片长满杂树的山坡上。

    命中注定我的祖先司马懿是个命大福大造化大的大福大贵之人,他被当地一位采药的郎中陆老大所救。陆郎中早上出门听到远远的山坡上有人发出一声惨叫,他知道不好,紧赶慢赶赶过来在杂树林中发现了口吐白沫的司马懿,发现他被烙头铁咬了。对于生活在山区的郎中来说这不算太大的事情,他迅速张口伏在司马懿屁股上帮他吮吸蛇毒,他用尽力气尽可能吸出全部毒液之后采来金银花与蛤蟆叶放在口中嚼烂,再和着唾液眨眼之间制成药膏敷在烙头铁咬过的那两个绿豆大的洞眼上。

    司马懿醒来时已经躺在一间宽大的土炕上,他在浓浓的药香中看到了陆郎中一家纯朴而惊喜的笑脸,包括那个穿麦苗绿洒淡紫小花圆领中袖荷叶衫的少女陆秋葵,她梳着一根乌黑油亮的大辫子,辫梢上插着几朵金银花,她是陆郎中唯一的独生女。看到他醒来她比任何人都高兴,在他卧床不起的那几天里,秋葵成了他最贴心的人,她从不过问他因何只身一人逃到这里,也不过问他的身世与家人。他们一家小心翼翼替他守护着一个秘密,她只是真心实意地照顾他,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然后做他应该去做的事。他也被她的纯真和善良打动,心安理得地接受她的体贴和呵护,对她也渐渐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依赖。他喜欢闻她发辫上那淡淡的金银花香,也喜欢闻她身上那种纯洁少女散发的体香,那是比花香更好闻的香气,当然他更喜欢她让他伏在炕上,轻轻退下他肥大的折腰裤,露出他结结实实的大屁股让她换药。她的小手轻轻触碰到他的股部,那种轻柔的温情的触觉会让他禁不住产生一阵阵颤栗。他当然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次换药的情景:那天晚上陆郎中外出行医,家中只有他和秋葵两人。他仍旧露出屁股裸着下身伏在那张宽大的炕上,那时候已是初秋,山里冷得早,炕席有点凉。木格窗外一轮明月又大又圆架在树枝上像一只大灯笼似的,刚刚升起来的月亮略略带着点粉红色,蟋蟀的啼鸣高一声低一声如同风中远逝的箫。秋葵给他换好了药,轻轻对他说:“好了,不必要再换药了,你的伤全好了。”司马懿一动不动地躺着,也没有动手拉上裤子。他似乎有点惋惜这么快就好了,以后秋葵再没有机会接触他的身体。他伏在炕上一动不动,她坐在炕边一动不动,两个人似乎都心照不宣。这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炕头上油灯忽地一声熄灭,月光如水一样泄进来,照在炕席上,在炕席上画出方格窗子的轮廓。司马懿翻过身来看到秋葵的眼睛在黑暗中像星星一样闪亮,他情不自禁地向她伸出强壮有力的胳膊,她顺势就倒在他怀中。他寻找到她的温暖的舌一口咬住,然后翻身将她压在身子底下,身体某个部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他喘息着,身体正如同一匹受惊的烈马,在野花缤纷的原野上一路撒蹄狂奔,马蹄践踏起草汁与花瓣,惊飞起草丛中无数鸟雀与蚂蚱,它们有的炸了窝到处惊飞,有的则锐叫着蹿入半天高的云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