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红妆卷浮沉 » 第17章 转折

第17章 转折

    那郑家秀才日日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折磨他家娘子,本想将她休弃回家且净身出户。结果那小娘子也是个彪悍的,坚决不同意,说自己无错只能和离,还要将那嫁妆带走。那郑家自然是不同意的,两家就在那里拉扯着。后来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那郑秀才品行不端好似在外面养了个外室,被那小娘子的家人堵了个正着,闹了起来,弄得左邻右舍都知道了。

    那小娘子的家人给了两条路选,要么和离,要么就要以一个品学不端的罪名告到学官那里让那郑秀才吃瓜落,要知道科考是要有那保人和荐书的,若是人品不行在那学官了备了案,才学再高那也没人敢给你做保写荐书啊。那郑秀才无法只得同意和离,又因这事闹得有些大,很是低调老实了些时日。

    这边张家人听到这消息那心里很是舒畅了几日,张母的身子都硬朗了几分,要不是不合时宜,张家都想放那炮仗庆祝了,可见老天还是有眼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日张书颜出了门,这时一个小丫头突然喊住了她,“张姑娘,我家姑娘有请!”

    张书颜狐疑道,“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好像也不认识你家姑娘。”

    那小丫头有些忿忿道,“我家姑娘就是那前郑秀才家的娘子。”

    张书颜心想,怎么突然来找我,正想婉拒,那小丫头说,“张姑娘,我家姑娘没有恶意,你若是不去,我就嚷起来,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张书颜有些生气,又想到光天化日之下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再说了她一直坦荡的很,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不想无端惹上那麻烦。

    张书颜想了道,“好吧,前头带路。”

    两人拐了个弯,只见一辆马车停在了路旁,那小丫头说,“我家姑娘就在那马车上,请张姑娘上车。”

    张书颜定了定神,踩着车凳上了马车。只见马车内只有那前郑家娘子一人。只见她仍是那妇人打扮,面色憔悴,不复当初见到时的骄横,不过那富贵样倒是一点没减,头上插了两三件金饰,晃得人睁不开眼。此时马车突然行驶起来,那张书颜一惊立马作势要打开车门,那女子开口说道,“奴家姓李,张姑娘勿慌,我没有恶意,咱们在车上说会话,顺便将你送到那校尉府。”

    张书颜心里紧张起来,可那面上不显,“这朗朗乾坤,我相信你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来。说吧,你到底想要怎样?”

    那李娘子忽的流下泪来,“你是不是特别恨我,恨我家里抢了你的亲事?今日闹成这样你是不是觉得畅快?”

    这几句话一说,将那张书颜给说的有些懵,感情不是来找麻烦的。不过看那曾经骄横的富家女一副肝肠寸断的模样,书颜心里也不是滋味,“李姑娘,若说我没有一点怨恨那是假话,不过做错事的是那郑秀才,你又何须将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那李娘子道,“当初我听说要嫁给个秀才,心里欢喜的很,我知我才疏学浅配不上他,就想着出补贴些嫁妆给他用,讨他欢心。没想到三年不到就和离了,更没想到那姓郑的竟然以我无所出的理由休弃我,且还有了外室~当初真是瞎了眼~”

    张书颜道,“那传宗接代是双方的事情,不知你是否看过大夫?若是没有,建议还是请个大夫看看,或许那错不在你。不过你既已然和离了,那郑家的真面目你也看清,此事说不得是件好事。本朝不禁女子二嫁,说不得安稳日子在后头呢。不过不论何时,咱们身为女子还是要自己立得住才能有那幸福的日子。”那李娘子听了也不禁细细思量起来。

    此时那马车停了下来,那小丫头说道,“姑娘,校尉府到了。”

    张书颜行了一礼道,“谢李姑娘送我一程,我先走了。”

    那李娘子道,“您刚才的那番话我会谨记在心,明日我就要回老家了,就此别过。”

    张书颜笑笑,“祝一路顺风!”说罢就大踏步进了府中。

    玉儿见了张书颜,觉得她今日的步伐似是轻快了许多,于是就问了问张夫子,“夫子,你今日是不是心情不错啊。是有什么喜事吗?”

    张夫子笑笑道,“见了些人,放下了些事~”好吧,夫子又开始打禅语了~

    这两日,玉儿书读的很好,于是张书颜就得践约带她踏青去了。

    张书颜向那梁氏禀告道,“夫人,玉儿近期书读的不错,上次咱们答应了让她去踏青,我见近日天气不错,就想明日带她去那金屏山游玩。”

    梁氏笑着允了,“玉儿现在渐渐大了,就想着出去玩,又要辛苦夫子了。”

    张书颜道,“夫人言重了,教导玉儿是我的责任。纵观古今,那些个先贤大家们能写出那么多的千古绝句,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寄情于山水之间。让玉儿多去外面看看既能陶冶她的情操,对她日后理解诗句,以及研习画艺都有帮助。那县学里每年都会带学生们外出踏青和秋游呢。”

    梁氏道,“夫子说的是,明日我还让志儿他们送你们上山游玩,你看可好?”

    张书颜顿了顿,说道,“听玉儿说,赵公子每日要去那军营训练为那遴选做准备,不好耽误他的时间。”

    梁氏道,“他近期练得也挺辛苦的,正好让他也休息休息。”张书颜只得称是。

    吃中饭时,梁氏将次日踏青的事情和赵志说了,赵志有些犹豫,但又怕引起母亲的怀疑就答应了下来。

    这次出游的还是那些人,但个别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路上,张书颜指点玉儿辨别花草树木,并将它们的生长习性也一一讲解,张书颜道,“我今日教这些,一是为了后面学习画艺做准备,学习作画一开始都是要从这些个花草虫鱼开始学起;二是提高你的花艺。我听说现在京里和州府里的官宦人家特别喜欢收藏那些个奇珍花木,所以你也要了解这些,这样日后也好与那些官眷们打交道。”抛开这些不谈,玉儿本也是那爱种花草之人,听了张书颜的一番讲解也是受益匪浅。

    待爬到一处歇脚处时,赵志拿着糕点递给张书颜,“夫子吃些糕点吧。”张书颜略显拘谨,接了过来。不知为何,赵志突然脑子一热问了一句,“夫子,我究竟哪里不合适了?”

    张书颜愣了一下,“你看到那棵松树了吗?它长在这崇山峻岭里虽说要经历风雪侵袭病虫灾害,但它长得又高又直,十分的畅快。同是松树,但那罗汉松却是要自小将它栽种在盆景中,要不断地修剪它的枝丫,束缚它,才能成为那珍贵的花木,被人欣赏赞美。你很好,只是我就像那松树一样适合在这山里生长。”

    赵志想了想道,“书颜姐,我明白了!”

    清风徐徐,吹走了少男少女的烦恼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