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三十八章 长沙韩家

第三十八章 长沙韩家

    益阳守将是长沙韩玄派的,他曾经是长沙太守。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推荐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又南征荆州四郡。

    韩玄,东汉末年的长沙郡太守。南阳人黄忠曾受其统属,属于当地世族。

    本来打地方武装,种云以为摧枯拉朽一般,可谁知在长沙郡竟然遇上了一大强敌,长沙太守韩玄的小弟,他手下曾经有两员虎将黄忠和魏延,当然这哥俩已经跟刘备走了。

    韩玄众将叛变,只能跑路,落得如此凄惨。

    对于韩玄,刘备当年欲平定荆南四郡,其部下已破三郡,留下一郡颇为棘手。

    诸葛亮特意留给关羽让他去破,以立大功抵消华容道之过。关羽恃才傲物,不知长沙深浅,见与他交战乃一老卒,便放松警惕,仓促上场。

    来者是日后刘备帐下的五虎上将之一,黄忠。关羽与黄忠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此时暗生一计,把黄忠引至悬崖,忽使一拖刀计,欲斩杀黄忠。而此时黄忠的马忽然受惊,不禁马失前蹄,想必很快性命难保了。

    关羽熟读《春秋》,素来正直,不愿借此乘人之危,竟然放过了黄忠。

    其后黄忠与关羽再战,竟然学得关羽的计策,诈败来诱骗关羽追击,关羽果然上当,追了上来。

    黄忠当即对着身后连放三箭,两箭射虚,一箭直中关羽头巾,关羽这才知道对方百步穿杨,是要报“昨日之恩”。

    可问题来了,还有一个人也看出来黄忠有意放过关羽,那就是韩玄。

    此时韩玄大怒,他认为黄忠私通外敌,把黄忠收监,要将其问斩。

    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韩玄先派杨龄出战,被关羽斩杀。

    韩玄认为黄忠有通敌之嫌,下令将他处斩。韩玄的部将魏延不满韩玄,于是救下黄忠,率数百人攻击韩玄。

    黄忠投降刘备后,韩玄有一弟韩浩不服气去投靠东吴。

    魏延在城内追杀长沙太守韩玄,韩玄从南城墙上往北而逃,在两条小巷内,将靴子脱下摆向别的方向想以此来迷惑。

    魏延没识破韩玄的脱靴疑阵,将这两条小巷取名为“南倒脱靴”、“西倒脱靴”。

    这时魏延领兵来救,把韩玄打跑,救下黄忠。韩玄竟也因此落得“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的骂名。

    其实实际情况是,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种云从情报中可以看出,几无只言片语提及长沙之战,反倒是感觉,一切好像一场和平演变。

    仅仅一句“先主南定诸郡”一笔带过,可以看出几乎无任何战争出现,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完全可以想象荆南各郡是自行投降的。

    此外,根据记载,韩玄后来并没有死,还成为了东吴手下,继续镇守长沙。

    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

    韩玄事实上根本不是一方诸侯,而是一个保境安民的地方官,他根本无意争夺土地,就算手下有黄忠如此悍将,也绝不会抵抗刘备。

    因为他知道打仗必然流血牺牲,这样只会搭上更多无辜老百姓的姓名,倒不如顺势而为,投降罢了。

    有时候由于看书不全,很容易对历史人物就产生偏见,甚至形成误导。

    韩玄这种与世无争的地方官,一心保境安民,却因罗贯中为增加小说趣味性,而曲解为一个小肚鸡肠之人,最终恶有恶报,落得惨淡下场。

    如此谬论,值得史学爱好者去正本清源,找出历史的真相,还历史人物一个清白。韩玄实际上是东汉末年一个服务百姓,保境安民的有为官员。

    魏延和黄忠曾是韩玄手下,为何却籍籍无名?他们少了舞台展示。

    三国有过不少猛将,虽然后期崛起,但是也丝毫不逊色于关羽的辉煌,就包括了魏延和黄忠这两员猛将。

    黄汉升自然不用说,他虽然年纪较大,也能和关羽打成平手,而且他的弓马剑术,是当时三国一流水平,像张辽和甘宁这种人物都只能做他的后备。

    魏延也是非常牛气,在三国后期是蜀汉的中坚力量,和诸葛亮两人并肩作战,打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但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两位大哥可是曾经韩玄的部下,按理来说,他们这么厉害,肯定能够帮韩玄也打出一片天下,可是在历史上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为何它们在别的诸侯手中,就是一个马前小卒,但是到了刘备的跟前,就变成了无敌的名将?

    这中间另有玄机,都怪他们少了一步。很多时候在战争时期,孔老夫子的一句金句,越是混乱的年代,凭借武力就越不正义,夫子曾说:身正,名正,然后天下收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老爷子这是一句空想的理想主义,但是这其实并没有错。

    遥想当年,实力强大的诸侯王向袁绍,袁术还有马超韩遂,甚至是当时的董卓,他们的军队战斗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强。

    就连后来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都是有着极强大的底盘和经济实力,可是那些跟随他们的天下名将,又能怎样?

    赵云和公孙瓒颠簸了一辈子,结果就只剩下一个常山赵子龙。马超自己单干了几十年,结果还不如在刘备手下,混一个神威天将军。

    同样的魏延和黄忠再怎么无敌,也只是在小圈子里面流传,而且因为自己那个无用的老大,他们终究只不过是帝国里面的一块小砖石。

    即使个人的战斗力多么强大,终究需要一个扬名的舞台,他们需要一个传输的点。

    刘备就知道,他的身份就让人注目,再加上他的仁义之心,还有在地方上,建立极强的人脉网络。

    罗大师,刘备创造的奇迹太多了,他是作者,能够创造蜀汉第一。于是赵云出名,关羽出名,就连后来的魏延黄忠法正等人也是名声大噪。

    就因为他们帮助刘备,这么一个人物成为了一个无敌的诸侯。

    在三国年代,一些人物之所以这么出名,和他们实力固然成正比,但是那些潜在的原因,也让他们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