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三十九章 益阳是个好地方

第三十九章 益阳是个好地方

    整编差不多了,就要开始进攻。此时益阳的防守大将是韩玄的小弟韩浩。

    黑旗营先从西城外虚张声势,搞得守军不能安排休息。又趁机在东城和内应联系好,子夜时分开了城门,黑旗营蜂涌而入,将城内一千多人尽数杀死。

    这次破平南县最大的收获,是实践了内外联动,这种战法在后期作战中将反复使用,一次次帮黑旗营拿下城池。

    种云把上万起义军编成红旗营,让张龙赵虎整编,各地太平道兄弟还在不停来投。

    于吉带着被淘汰的士兵和老弱病残,组成后勤营屯田。逃跑地主的土地和没人要的荒田,统统利用起来。

    此时赵高带着江陵后勤团来了,长沙老乡们也来了,还有太平军的家属。

    种云吩咐,把县城当兵营,房子分给军官做家属院。沿江设点,准备收税。城外开设市场,搞建设,让百姓居住。

    红旗营以战代练,攻击乡下不投降的地主,分田地给当地农民。

    种云攻占县城后,他还和黑旗营约法三章。

    黑旗营规定,一切听指挥,滥杀无辜者死,杀敌者有赏。

    打下县衙银库,银库内没多少钱,只有几千两白银和不多的铜钱!

    这县城地处洞庭湖不远,境内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人口大县。

    堂堂县衙,怎么没钱!

    种云让廖化负责,抓跑的世家询问,那家主被打的皮开肉绽,确实不知道。

    廖化回来了,他接了茶水不喝,快速地说道:“主公,这县真穷,确实没钱。”

    种云发怒,县内的知县等官员全被杀死。县衙银库,库门完整,应该没人破坏。

    廖化觉得,没钱是实情。他喝了口茶水,稳住了心神,然后缓缓说道:“主公,田赋定得很轻,地主都有钱。要不咱们把地主全杀了!”

    这个问题,种云隐约在史书上看过。经济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弊病很多。

    乡下地主霸占了农村,官府并未占到好处。地主盘剥农民,农民走投无路、起而造反,官府反过头来还要给地主擦屁股。

    种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词语,“均田”。历朝开国之初,都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均田”,也可以说是“授田”。

    “均田”也好,“授田”也罢,都是把土地重新分配,让农民得到土地,减小社会矛盾。

    在三国,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分了土地,就能得到农民支持。

    种云不动声色,问道:“益阳县地处水陆要冲,商旅往来频繁。如果在城外设税卡,抽取商税,你看怎么样?”

    廖化笑一下,说道:“当然可以,不过太平道的英雄,你得提前做好准备。”

    廖化继续说道:“历来整理财政,无外乎开源节流。就开源这一块,可以巧立名目,增加税种。”

    种云知道,财税除田赋,还有苛捐杂税。养活了地方,支撑太平军问题不大。

    种云问道:“节流呢?”

    廖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节流?咱们是后勤制度,没有浪费。”

    种云现在急需文化人,吩咐廖化搞一次摸摸家底。为了区分,他干脆叫世家考试。考试内容很简单,分语文和数学。

    语文只需要会默写一篇文章即可,如果不会写,会背诵也行。至于数学,就是要会打算盘,会做账就行。

    消息传出,世家读书人开心坏了。附近读书人也来了,益阳一时竟然繁华起来。

    一个月后,种云到考场检查,廖化带着一群考官迎了上来。种云来,还是很担心这次会出什么问题。

    廖化也心知肚明,他没有任何抱怨,而是兢兢业业地做事。

    “没事,我看看。”

    众人一边走,一边听廖化的介绍,种云又问,“有人闹事吗?”

    “主公,一切顺利。”

    种云点点头,廖化接着说,根据文章难易程度打分。

    于吉眉头一皱,“这样考试,有很大的随意了。”

    这个没办法,第一次世家考试,只能这样考,尽量做到公平。

    种云在旁边微微笑道,“可以让三个人同时打分,再平均,这样就相对公平一点。

    廖化不敢怠慢,解释办法虽然是极好,但人手不足,一天内要考完千余人,至于打分,确实没人。

    种云笑道,“现在也不好再改,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

    这时,远处一名军官高喊团长。廖化连忙表示,马上就回来。

    “你去忙吧,我们随意看看考场。”

    种云对于吉笑道,“第一次考试,活络一点,才有利于进行操纵,其实你只要看看规则,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种云有良苦用心,他要教会黑旗营很多东西,通过一次考试,让大家明白一些潜规则。

    于吉也懂,“这样做,对考生们岂不是很不公平?”

    种云没说啥,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公平。

    于吉无奈,种云拍拍他肩膀,“这样问,大家都尴尬。”

    他们顺着道而行,考试占地极广,足有数百亩,分为三个区,南面是红旗营区,也就是现在考生们的住处,隐隐可以听见他们的吵嚷声。正东面是考场,临时搭了四个大帐篷,再过两个时辰,考试将在大帐内同时举行。

    他们行走的地方是北面的阅卷区,占地约百亩,是一片宽广的草地。

    种云问于吉,“在你老家,你有没听过黄巾军?”

    于吉想了片刻,便道见过。

    有读书人发现了种云,黑旗军拉都拉不住,过来跪在地上,砰砰磕了三个头。

    种云很奇怪,太平军不提倡磕头,问道,“你有何冤情?”

    “教主,在下朱亮,看到军长,激动!”

    然后朱亮又磕头,种云示意于吉,将他拉起来。

    种云心情大好,两天来的紧迫心情被一扫而空,他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于吉心情也很好,他问朱亮,“你来考,世家允许吗?”

    “他们不许,我偷偷来的。”

    种云点点头,对朱亮道,“你记住了,这数字上稍有不严谨,就会出现扣分。”

    他管不了这种细节上的事情,这些规则是由廖化来制定,原以为是一个正直之人,看来他的正直也是有水分,也是个圆滑之人。

    种云看了看远处的大帐,便点点头,去休息一会儿。

    众人向大帐而去,朱亮也跟在后面,这时于吉倒想起了一件事,他低声问,“你能考过吗?”

    朱亮有些得意地笑道,“我打听过了,都是四书五经,没问题。”

    种云需要的文化人很多,他准备搞县乡两级管理。他还打算让这些读书人带着红旗营,扩大地盘。

    种云和红旗营开会,他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从长江以南,一直到南海。只要敢去,就派红旗营保护,去拿下。实行承包制,当地一年免征,第二年本地收入的一半给到太平军,剩下的有当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