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燕山明月 » 第二十三章 力挽狂澜

第二十三章 力挽狂澜

    天亮时分,西门追出去的骑兵回报:“从西门跃墙之人,消失在去往山海关的路上。”

    李忠拍大腿怒道:“格老子的,这恐怕会引来大祸,恐怕自己这条命会撂在辽东了。”

    而此时盛京行营里的多尔衮,已经拆开了信鸽,打开了宁远总兵朱梅夫人的求救信,吩咐手下道:“放出哨探,每隔一个时辰禀报一次锦州城的守军动向。”他拿着书信,快步去了皇太极的行宫。

    祖大寿早早的就召集了所有的军官议事,他拍桌子道:“袁督师归乡才多久,小小宁远城就乱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如果后金得知比变动,恐怕会绕过锦州直捣宁远,我们真就成了瓮中之鳖!”

    前往山海关的管道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而行。仪仗队、兵丁加起来,有千人规模。这时一匹快马追到队伍中央的轿子前,喊道:“山海关总兵,八百里加急!”

    坐在轿子里的袁崇焕打开来信,大吃一惊:“山海关总兵赵率来信,宁远城兵变!”

    袁崇焕急忙将官服换成行军打仗的戎装,吩咐道:“来人呢,准备两匹快马!本官先行一步,你们到宁远城找我。”说话间,袁崇焕快马加鞭,朝着山海关方向狂奔而去。

    如果宁远城的兵变再继续下去,恐怕辽东的整个局势会发生巨大变化,后金不日就可以兵临山海关!自己苦心经营的关外防线,功亏一篑,这个上任的督师只有杀头的下场!

    师爷带着总兵府的官印叩开了吴府的大门,吴老爷子做了一辈子贩马的生意。马匹有卖给明军的,也有给后金的,甚至于远送朝鲜的。在吴老爷子这里,没有所谓的应该忠诚于谁,他信奉的只有白花花的银子。因为有了银子,儿子才能得了武状元,才可以攀结辽东世家。

    他大大方方的将师爷带到了屋里,翘着二郎腿,问道:“这朱总兵想必吃了不少苦头了吧?”

    师爷从未跟吴府打过交道,士农工商,这吴府虽说财力雄厚,却也是不入流的行当。无奈今日之困,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回答道:“不瞒您说,被士兵绑在鼓楼上,鞭打的遍体鳞伤,已经晕了好几回了。”

    吴老爷子点燃了烟袋,抽了一口,继续说道:“师爷此时不去想办法,来我府上做什么?”

    师爷心想:“你这老狐狸,明知故问嘛!昨夜到现在,满城谁不知道总兵府在筹措军饷平定军乱呢。”忍不住,嘴上不满道:“哼!吴老爷子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吧!今日登门是十万火急的事情,想筹措些银两,给士兵发放饷银!”

    吴老爷子依旧气定神闲的抽着烟,这旱烟的烟雾呛的师爷连连咳嗽。师爷说道:“今日想筹措五万两白银,军饷一到,马上归还!价码你随便开!”

    吴老爷子,笑道:“哈哈,你这师爷是信口开河!你家主子绑在鼓楼上呢,回头不认账怎么办?”

    师爷见他说到这里,忙打开包裹,露出了总兵的官印,说道:“这丢失了官印,即使今日下的了鼓楼,明日也逃不出宁远城。”

    吴老爷子用烟袋锅子挑着包袱,从新盖上,说道:“这就不要用了,官兵的物件,不是我这小老百姓碰的了的。钱我借了,但这场风波里,吴府和祖府都未参与半分,并且祖大乐应该得到嘉奖!”

    师爷没想到吴老爷子就这么轻松的答应了,喜出望外,说道:“日后总兵府与您自是一条心,有用到的到的地方,尽管开口。”

    中午时分,五万两白银再一次的送到了鼓楼前。折腾了一夜,士兵们已经乏了。虽然钱仍旧差了很多数,但持续下去对谁都没好处,必经士兵造反,已经属于犯上作乱,按照大明律法会被凌迟处死。更何况这是对抗后金的前线,时间一长难免生乱。李忠和张顺通知士兵们见好就收,释放了朱梅和毕巡抚,留下了鼓楼的一片狼藉。

    毕巡抚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回到家了关起了房门,等到次日下人们打开房门的时候,已经选择吊死在了房梁上。桌子上留了一封书信,大概意思是:“臣无能,上不能为国分忧,下不能体桖将士,以至于酿成此等丑事,无颜在世苟活…”

    营帐里的官兵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总兵也一连多日闭府谢客,整个宁远军政彻底停摆了。

    袁崇焕在山海关从新换了马匹,顾不得多留一分钟,奔着宁远城军营就来了。总兵赵率本想一同前往,以防不测,袁崇焕怒道:“老子带着他们死人堆里爬出来了,随敢放肆!守好你的领地,关外的事情,我一人可平!”

    又过去了半天,袁崇焕得快马疾驰进军营的时候,整个军营里气氛十分的诡异,每个人都在各怀心事。片刻的功夫,军营里都知道原来的督师,现在不到升了官,还握有生杀大权!

    袁崇焕选在鼓楼下召集所有的将士们,军鼓擂了三通,原来吊儿郎当的官兵们全都在鼓楼前整好了队伍。他现在鼓楼上说道:“我袁崇焕自天启二年镇守辽东,大小仗无数,为的就是换一个太平盛世!今日崇祯皇帝雄心壮志,五年内平复辽东!我等应当齐心协力,实现复辽大计!军饷之事,我来解决!朱梅,共欠军饷多少?”

    朱梅看了看身后的师爷,师爷回答道:“回禀袁大人,一共白银七十五万两。”

    袁崇焕朗声道:“我袁崇焕在此发誓,一个月内,军饷如数发放完毕!再有私下议论着,依军法处置。都散了”

    官兵们听到这个承诺,无不关心欢欣鼓舞,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到军账的袁崇焕,传来了李忠和张顺,问道:“我知道是你们两个人主事挑唆的,但念你们事出有因,死罪可免。允许你们去前线戴罪立功!”

    李忠和张顺本来准备好了一死,没想到保住了性命,还可以继续留在军营,非常的开心。袁崇焕继续说道:“留你们,是为了维护军心。但其他主要参与者的名单,报给我!”

    他俩人愣住了,本来是有誓言绝不说主事之人。但现在袁崇焕要的是主要参与者,这令他们没想到。实在摸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一五一十的把主要参与者的名单报了出来。

    袁崇焕不等二人反应,传令所有的军官到大仗内议事。当中宣布:“参与闹事的主要分子十一个人全部拉出去斩首,这件事情到此为止!”

    朱梅跪在袁崇焕得面前,听候发落。袁崇焕说道:“你和毕巡抚二人失职之罪,毕巡抚已经上吊自杀了,不再追究。你朱梅脱下官服,带着你的家眷进关回老家去吧!”

    朱梅感激涕零,又禀报了此次有功之人。袁崇焕一并写了奏章,发往了朝廷。

    崇祯皇帝看到袁崇焕得奏章,拍案叫好,说道:“袁崇焕果然有手段,单枪匹马即平息了兵乱!”

    侯在下面的李标附和道:“袁崇焕的确是将才,但辽东将士似乎只认袁大人!另外,袁大人奏请一个月内欠饷运抵辽东,未免太过于专断了。”

    崇祯听得出来李标话里话外的意思,心里却也有一丝的隐忧,自我安慰道:“只要他能够把后金抵挡在辽东,拱卫京师的安全,就是头功一件。按照他需要的数目,去准备吧。”

    李标奏请道:“微臣只能用前朝的办法,从大户手里面征缴此次饷银,您看可好?”

    崇祯皇帝不耐烦的说道:“你一个户部尚书,你问我?看着办!”

    李标回到衙门立刻下了一道令:“通知所有官员,把银两摊派下去,增加三成,十五日内交差!完不成任务者,自请让贤。”

    不到十日,京城的街头开始流传一句顺口溜“杀了袁崇焕,税赋少一半!”

    多尔衮得知大明朝廷重新启用了袁崇焕,暗暗叫苦,眼见大好的战机转眼就没了!非常的懊恼,忙去行宫禀报皇太极形势的变化。

    范文程恰巧也在,说道:“据探子来报,虽然朝廷启用了袁崇焕,但百姓和官员对此颇有微词,且很多人并不信任袁崇焕。甚至于有人怀疑他拥兵自重,故意不进不退。”

    皇太极问道:“多尔衮,你有什么主意?”

    多尔衮阴险的笑道:“我有两个办法,必然起效!”

    众人皆急切的看着他,他说道:“一、大张旗鼓的和袁崇焕谈判议和;二、派一支铁骑,绕过山海关,直逼京师!”

    范文程问道:“这第一条容易理解,让朝廷加重对他的猜疑!恐怕用不了多久,袁崇焕就该人头落地了。那儿第二条,是何用意呢?”

    多尔衮冷笑道:“如果我们剑指京城,袁崇焕如果大军回援,你猜朝廷会不会打开城门,让他进去?”

    范文程笑道:“贝勒爷果然谋略无双啊!这样一来,袁崇焕如果不回师,必死无疑!如果回师,必引起朝野震动!一个人太过于重要了,也是种威胁!”

    皇太极大笑道:“哈哈,好,我立刻修书一封给袁崇焕!多尔衮整顿军马,我们剑指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