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文修无纪 » 第二十三回 十年旅居缓,万类争战急

第二十三回 十年旅居缓,万类争战急

    藏书阁的史书,是用一种灵木制成的纸张所载。这种灵纸薄逾蝉翼却不透墨,轻若无物而有韧劲,其中蕴含的一缕灵力还能够让书页久置不腐,并免于遭受虫吃鼠咬。

    用这种纸张做成的书籍,相同厚度能写得下更多的文字,还轻便耐存。宗里的一些录事簿和名册,也是这个材质。

    此时金玉鑫坐在桌旁,面前就放着一本这样的册子。

    有一位和金玉鑫同天入宗,曾受过他散豆之惠的弟子,恰好领了看管藏书的值班任务。两人在藏书阁偶遇后,这些日子已然混熟了。

    即便如此,为了搞到他的这本备用录事簿,还是花了不知道多少积存的好东西,什么五香碧云豆,麻辣隼肉干,百果真灵酿……家底都快掏空了。没办法,有强购买力的灵石被系统限制,不能私用。

    什么狗屁交情,都是空谈,还得先有利益,那才管用。

    摊开纸张,金玉鑫取过一支鸟羽所做的笔。笔尖是用药田中消灭的毒蜂尾刺制成,使用兑过水的墨汁。

    之所以要做这羽毛笔,一来是金玉鑫并不擅长写毛笔字,倒是懂些硬笔书法;二来则是用硬笔能写出更小的蝇头小楷,在同样的面积上记下更多内容,这一点尤为重要。

    或许是这些日子读了许多史书的缘故,金玉鑫最近在打盹时总是梦……呸,在悟道时总是灵视到地球上的往事。

    人总该记得自己的过往,知晓自己从何处来。修仙路漫漫,未来或许一晃便是千年万年,他决定把自己的所见所历记录下来,这样即便行得再远,也有归处。

    今天是中戌旬戊日,金玉鑫来到这个世界十年整的日子,是个动笔的好时候。

    凡间界的历法总是随着王朝的年号在变动,而修仙界,则是以上古时仙魔大战结束的那一天,作为新年伊始,首子旬甲日。

    关于这场仙魔大战,几乎占据了仙界通史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上古时代,以第一位圣人坛摩道人为首,人类建立了修仙文明,并在接下来的两千多万年中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天地万灵间的一方强族。

    对内,修士巩固领地,平整田土,建造城关,守护平民;凡人百姓耕作织造,生产粮食,自发伺候修者起居。

    自圣人及其弟子而下,广纳弟子,以自身所悟传道众修,提携后进。道路不同,功法迥异的各个师门逐渐形成气候,进而开宗立派,诸多修为高绝的大能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外,壮大自身的同时,向各个方向展开更远,更深入的探索,这个过程中,也逐步与其他族群产生了更多接触。由坛摩道人牵头,人类对几大远古强族展开了“合纵连横”的战略。

    人类拉拢一部分相对和善的生灵,共同打压另外一些残暴、敌对的族群,同时谨慎地与几大至强而中立的物种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克制交流,并时而向它们进贡珍宝特产,换取大环境的安定。

    两千多万年过去,人族的高端战力即便在各大强族中都能算拔尖,人类的足迹已经几乎遍布整个世界,就连那灵气枯竭之地背后,都有了探索者的影子。

    在一本《八荒经》中如是记载:

    “极贝之境,日无少歇,灵炁丰沛,龙凤居焉。难境炁疏,兽植不化,众灵偕嫌。然复图难者,灵炁复裕,而昼愈短,暗灵生焉。其极难者,不见日,寒彻骨,凶兽长鸣,举步维艰。通息之至,俱有巨冥,鲲鲸啸聚。”

    往“贝”方走到尽头,是大日永不落下的地方,灵气充沛,有龙凤之类的强大生灵居住。“难”方则灵气稀薄,有灵性的生物都嫌弃那里,只有些没有开化的野兽和植物。

    但是如果继续往难走,就会发现灵气再次充裕起来,不过白天越来越短,有些喜暗的生灵出没。到了最难边的地方,就压根见不到太阳了,气候寒冷彻骨,还一直能听到凶兽的嘶吼声,再往里走一步都异常艰险。

    “通”方和“息”方的尽头都是大海,里面有鲲鹏、鲸鱼一类的巨型海兽聚居。

    看到这里的时候,金玉鑫好一通沉思。极昼?极夜?地球的南北极也有这两种现象。

    地球的两极之所以会有极昼极夜,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并非垂直,而是具有一个倾角,即“黄赤交角”。地球由西向东的自转产生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昼夜现象,而这个倾斜角度,就使得太阳照射的边界与地球的南北经线并不重合,随着地球自转,也就产生了昼夜长短的不同。

    但倾斜自转的地球,随着公转,每年六月份离太阳更近的北极到了十二月就变成了远端,而在三月和九月,地轴的姿态“侧”对着太阳,两个半球又能基本均分阳光。这也就是四季的由来,在一个半球处于夏季时,另一个半球总是冬季,相应的,南北两极轮流产生极昼与极夜现象。

    可这个世界就未免有些怪异了。往贝边,也就是北边去,始终是昼长夜短,越往北白天越长,直到极昼的区域。而往南则正相反。极昼的地方始终极昼,极夜的地方始终极夜,一年没有四季变化,气候始终如一。

    到底是怎样的世界形态才能产生这样怪异的现象,莫非,这真是个太阳绕着地面转的“地心说”世界么?

    金玉鑫脑中浮现过几个模型,天圆地方,海中悬蛋,以及……在烤肠机上滚动的脆皮肠,机器有半截炉芯熄火了。

    不过他更加感叹的,还是先民的探索精神。地球的南北极尚且如此寒冷,很难想象这个连月亮都没有的世界,最“难”端那始终笼罩在极夜之下的冻土该有多么恐怖。人族先祖探索的足迹居然能抵达那里,实在令人咋舌。

    一个从万族底层站起来的种群,在成为屹立上层的强者之后,没有安于享受,而是仍然坚持开拓和探索,或许这才是如今这个世界由人类主导的原因。

    就在这个人类站稳脚步,成就强族根基的时代,一场旷日持久,席卷了整个世界的战争——仙魔大战,陡然爆发了。

    约莫就在那么几百万年间,一种被称为“域外天魔”的邪恶物种悄然出现。这类生物外形扭曲狰狞,性情残暴而嗜血,绝大多数种族都在它们的猎杀范围。

    域外天魔从何而来已不可考,据记载,天魔初现那数千年,夜晚多见“飞星”,所以古人认为它们是随飞星从天外而来,所以叫作域外天魔。

    一开始,降临的天魔数量不多,虽然与其他生灵时有冲突,却是以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为主,目标也基本是弱小的生物群或者落单的个体。通过偷袭猎取足够的血肉之外,它们更多时候都在蛰伏,避免遭受来自强族的打击。

    难方昼短夜长的地界,尤其是被永夜笼罩的极难之地,可怕的黑暗与令人绝望的极寒,哪怕人类这样坚毅的族群都无法踏足,却成为了域外天魔的风水宝地。

    魔性本淫,藏匿在黑暗之地的域外天魔与这里原生的暗兽等种族交媷,诞下许多奇怪畸形的后代,“魔”的群体愈发壮大起来。在后世,这些杂交后代与他们的天魔祖先并称为魔族。

    这些魔物对灵气的堆砌与使用异常粗暴。随着族群基数的扩大,它们在战斗力以及境界提升速度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一部分心术不正,或者修炼出了差错的修者,甚至干脆就是渴望力量的凡人,竟开始主动加入到“魔”的行列中去,修行魔功,成为了“魔修”。

    而这种行径在万族中,人族并不是个例。

    蛰伏,偷袭,繁衍,拓展。随着天魔,杂交魔族,各族魔修的数量三位一体的不断增长,不知道什么时候,魔族忽然就壮大到了一个不可控的地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它们从黑暗中踏出,从藏匿处现身,向生活在阳光下的万族生灵突如其来地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侵略。

    支持群魔亮出爪牙的,不止是数量,更为关键的,是经过漫长的蛰伏发育后,天魔中产生了足以抗衡万族顶尖战力的超级强者。

    魔族突然暴起,天量的魔兽,魔修与天魔从难面涌出,大举越过灵气稀薄的中间地带,分数十股突入贝面世界,而隐藏在贝半界各处夹缝中的魔物也倾巢而出,配合魔物大军的袭击。

    突袭闪击之间,数个族群直接灭绝,其他遇袭物种也无不大受打击。措手不及之下,即便强如龙凤等顶级古族,也难以抵挡,节节败退,无数老幼遭到血腥屠戮,损失惨重。

    这群侵略者并非只是依仗出其不意的战术,它们的个体实力也相当强悍。同等的灵力境界下,那些狰狞扭曲的魔物,单体实力比起龙凤鲲鹏等上古圣兽,都只弱一丝,至于域外天魔,更是能与之分庭抗礼。

    而从难面杀出的大军中,除了众多魔族,还有数量不菲的原生暗兽,以及一种全新的物种——鬼。

    它们没有肉身实体,而是以某种半透明的姿态漂浮。其体魄是由灵气聚集而成,鬼体越是凝实,其中凝聚的灵力就越是磅礴。

    令万灵恐惧的是,魔军中的鬼大多都是贝面各族的样貌,且以智慧较高的种族为主,人族也在其中。这种东西,从未在各族的认知中出现过。

    随着魔军冲杀的鬼多数神智不明,浑浑噩噩,残暴嗜血,却有着不俗的战力。部分族类的鬼甚至比他们本族都强一线,并且还自带令人畏惧的效果。群鬼所到之处,万族溃不成军。

    大批集结的军团,强悍的单体实力,血海滔天、所向披靡的气势,让贝方万族,即便已经从突袭反应过来,开始反击,也仍然难以抵挡,望风披靡。

    人族也在遭受侵略屠杀之列。

    好在人类基数庞大,繁衍迅速,并未伤及根基。以坛摩道人等一众大圣为首,众多修士身先士卒,抗击魔潮,一道道指令迅速传达到各城各部,组织可战之力,掩护弱小有序撤离。

    同时,先圣们敏锐地认识到,面对势不可挡的魔族大军,即便各族全力反抗,仍然力有不逮。各自为战,只会被群魔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必须将仙道各族联合起来,形成对抗魔族的统一战线,主动迎击,才有战胜侵略者的可能。

    坛摩道人率领数位弟子游走各大强族之间,说服它们组成联军共抗群魔。

    魔族本就是万族共同的敌人,众多族群很轻易地就口头答应了。然而,此时的人族虽强,但即便作为人类顶级战力的坛摩道人,在真正的上古凶灵面前,还是不够看。

    圣人之上境界如何,这些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必然还有划分。修仙界,拥有话事权的永远只是最强者。境界之差,是数量无法弥补的。

    上古强族即便最初蒙受了一些损失,但仗着族中有顶级强者坐镇,仍对魔族来袭不屑一顾,而一些小族则躲在大族战线之后,寄望于侥幸,也并不出力。

    抗魔联盟形同虚设,魔族大军继续势如破竹。

    直到魔族忽然底牌尽出,针对顶尖强族发动了斩首围攻,第一次转机才终于出现。

    魔军围攻龙族祖地,以龙王为首,龙族三十六大圣血战一百零八天魔,损失惨重,龙王自爆,龙族强者与入侵天魔同归于尽。

    凤祖斩杀祖魔廿三,力竭涅槃。凤族十二元凤以身化阵镇压四十祖魔。

    太古圣兽麒麟被魔祖击杀,魔祖重创解体,四大护法天魔陨落。

    ……

    众多上古圣兽为它们的骄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这些凶兽的爪牙也同样锋锐,爆发了超出魔族想象的战力,狠狠地撕下了敌人一大块血肉。

    此战过后,双方最强者不是陨落,就是封印、沉眠,顶级战力一下清空了。

    人族诸圣忽然成为仙方最强团体,掌握了话事权。坛摩道人立刻以雷霆之势整合各族,组成真正的统一战线,终于正面挡住了魔军前进的脚步。

    但即便此时,仙道一方仍旧处于劣势,只能绷紧神经,全力维持守态。全靠主导指挥的人族先贤智计百出,将捉襟见肘的战力各方调动,才稳住了阵线不破。

    顶尖战力方面,仙方以坛摩道人为首。但作为先驱者,摸爬滚打探寻前路时,多次试错留下的弊端此时就体现了出来。千百万年过去,坛摩道人的境界不曾寸进,而对上同等境界的天魔首领,也得联合数位各族强者才能堪堪抗衡。

    在贝界的土地上,防守拉锯战艰难地持续着,无数的仙与魔在战线上绞作血肉,又有无数新的强者诞生,加入战斗。直到数百万年后,才终于迎来了第二次转机。

    史载:“坛摩道人不善战,仙魔相抗,凡数百万载,不能克。时天尊出焉,而攻守之势异……”